【天地网讯】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药用部位为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是我国医药管理部门作为药用植物而收载和管理的四大药材之一,有“中药之王”的美誉。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补气类作用,润肺止咳、缓和药性、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等功能。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包括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三萜类等。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草酸、甘草次酸、总黄酮、单种黄酮及多糖等化合物。
评测使用方法
比色法 精密称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适量,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7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浓度为0.4979mg·mL-1,备用。
HPLC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方法,取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甘草苷20μg、甘草酸0.21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不同产地甘草有效成分评测
皂苷类为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总皂苷主要包括甘草酸、甘草次酸、异甘草素等,其具有保肝、抗炎等重要药理作用,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甘草主要产地有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但少见对不同产地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本试验通过药典方法测定15批药材中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通过比色法测定甘草总皂苷的含量,结果可更全面的控制。
表1 内蒙古及我国西北地区甘草苷、甘草酸及总皂苷的含量

本试验中使用HPLC的药典方法对15批甘草的甘草酸和甘草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甘草酸含量为2.11%~ 10.33%,甘草苷含量0.58%~5.09%, 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甘草酸>2.0%、甘草苷>0.5%
的含量限度规定。在符合规定标准的基础上,研究甘草总皂苷的含量能更加全面的对甘草有效成分进行质量控制,可对甘草规范化种植进行指导。测得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年限的甘草中总皂苷的含量均大于甘草酸的含量,且存在较大差异(5.52%~15.4%)。同一产地(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移栽的甘草中2年生甘草中总皂苷含量较1年生甘草中总皂苷含量高。
本文中的不同省份相同移栽年限内蒙古和宁夏产地平均含量较甘肃产地高。4年生以下的直播甘草中总皂苷的含量整体水平明显低于移栽甘草中总皂苷的含量,但内蒙古乌拉特前旗3年生直播较高。野生甘草中总皂苷含量整体较移栽和直播高,其中内蒙古东北部(赤峰市)较中西部(鄂尔多斯、乌拉特前旗)含量高。因总皂苷的含量为甘草中的主要成分,野生甘草较少,因此规范化种植需以较少的投入种植出总皂苷含量较高的甘草,依据本试验可选择宁夏红寺堡石子沟和内蒙古赤峰市敖汉古鲁板蒿的移栽甘草,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3年生直播甘草进行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
不同产地甘草种源差异评测
甘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 喜光、耐旱、耐寒、耐盐碱, 野生于向阳干燥钙质土草原或河岸两旁, 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甘草品种较多,
其中豆科植物甘草为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内蒙古的甘草主要为此种, 开发较早, 品质也最好。习惯认为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带者的梁外草为地道药材。新疆甘草的种类较多, 品质因产地不同优劣差异较大。建立了17 批不同产地甘草不同波长下的HPLC指纹图谱, 并将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以探讨产地对甘草药材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为甘草药材的种植以及收购提供科学依据。
表2 甘草样品来源

表3 17批样品每克干燥品指标成分峰面积(A)及标准化结果

计算机辨识结果表明: 6、7、8、9、11、12、13、14、17聚为一类, 除17号为甘肃产甘草外其余均为杭锦旗产甘草; 鄂托克前旗产甘草2、3与新疆产甘草15、16聚为一类;杭锦旗伊泰集团西北沟基地人工栽培甘草4、5 与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拉哈乡产甘草10聚为一类;内蒙古和林县新店子乡产甘草1自成一类。
研究结果表明: 杭锦旗伊泰集团西北沟基地甘草人工栽培品中甘草酸及甘草黄酮的量略高于杭锦旗其他地区产甘草;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拉哈乡产甘草与内蒙古和林县新店子乡产甘草的甘草酸及甘草黄酮的量高于其他地区产甘草, 活性成分的量差异较大,
提示甘草活性成分的积累与产地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 杭锦旗3大甘草种植基地( 西北沟基地、吉尔成朗图基地、赛格台基地) 的大部分样品均聚为一类,表明杭锦旗的3大甘草种植基地所产的甘草药材品质较好, 质量较稳定。
不同产地甘草微量元素差异
西医学已证明,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生长发育和防治疾病有密切关系 ,而Zn、Fe、Mg、Ca等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西北地区市场主要流通的为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 对西北地区有准确原产地的甘草所含微量元素未见比较研究。本课题以西北地区不同产地的甘草为研究对象,
对甘草中所含有的Fe、Cu、Ca、Mn、Zn、Mg、Cd进行测定分析, 为研究微量元素在甘草中的含量与药效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为进一步研究西北甘草的品质及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表4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μg/g;n=5)

通过上述结果可得出,
西北地区甘草7种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Fe、Zn、Mg、Mn、Cu、Cd;不同产地甘草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Ca平均含量为2 787.1μg/g, 甘谷产甘草含量最高, 会宁产甘草中Ca含量较低;Mg平均含量为115.4μg/g, 环县产甘草较其他产地高;Zn平均含量为183.8μg/g,
其中宁夏产甘草中Zn含量最高,华池、合水产区含量较低;Cu平均含量为9.4μg/g,环县产甘草最高,会宁产较低;Fe平均含量为278.6 μg/g,
新疆库尔勒产甘草及内蒙伊盟产甘草较高, 会宁、庆城、合水等产区较低;Mn平均含量为16.2μg/g,宁夏、甘谷产甘草含量较高,酒泉、秦安产甘草含量较低;秦安产甘草中Cd含量为4.8μg/g,其他产地均无。
不同产地甘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与当地的土壤、水质及气候条件有关。加样回收率实验表明该实验方法简便易行,实验数据可靠;对于甘草活性成分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及微量元素能否成为甘草质量的评价指标, 以及土壤结构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等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另外,秦安产甘草中含有Cd,
金属镉毒性很低,但其化合物毒性很大。人体的镉中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取被镉污染的水、食物、空气而引起的。镉在人体积蓄作用,潜伏期可长达10~30年。因此秦安产甘草不宜药用。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