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牛蒡又名牛菜、大力子、蝙蝠刺等,为菊科牛蒡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肉质根富含菊糖和维生素B、维生素C,并含有相当数量的铜、锰、锌等物质。我市栽培牛蒡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莱阳、海阳、牟平等县市区,产品90%以上出口,多为鲜菜出口。近几年来,随着出口栽培面积扩大,国内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
1 栽培季节
牛蒡的生长适温为20~25℃,在露地栽培,春、秋两季均可播种,因春播产量较高,生产上以春播为主。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7月上旬开始收获,可一直采收到初冬。
2 品种选择
目前栽培品种多从日本引进。适合我市露地春季栽培的品种有柳川理想、渡边早生、松中早生等。这些品种早春栽培不易抽薹,裂根少,空心迟,品质好。
3 地块选择
进行牛蒡无公害生产,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牛蒡对土壤要求特别严格,适于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为最适宜。忌粘重土、盐碱土及土层太薄的地块,在上述地块栽培时,产量低,畸形产品多。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肥料,适于在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忌连作,适宜的pH为7.0~7.5。种植牛蒡还应选择前茬为非菊科植物的地块栽培,最好2~3年没有种植过牛蒡的地块。另外,也不应选前茬为豆类、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块。
4 整地施肥
播种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kg、过磷酸钙50~100kg、磷酸二铵30~50kg、硫酸钾20~50kg。根据品种特性,按照播种带,东西向深翻土壤60~100cm。牛蒡的根入土深,只有深翻土,才会使牛蒡根长、产量高、畸形少。翻土时表土与底土分放两侧,表土与肥料拌匀、整细,剔出石块、砖瓦等杂物,放入沟底,底土与肥料混匀放在上层。一般采用双行垄栽培,即沟宽60cm,两沟间距60cm,每沟种植2行,行距40cm。播种前,先浇一次大水,使土壤沉实,再扶垄播种,垄高20cm。
5 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晒1~2天,然后将种子放在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10分钟水温不变,然后使水温冷却至25℃,浸泡8~12小时后,期间反复淘洗,去除抑制发芽的物质。擦干表面水分,即可播种。也可捞出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的温度条件下,保持温度约经 30个小时,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注意芽不可过长,否则播种时易伤生长点,造成叉根。黑斑病等病害严重的地块,可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3%的25%瑞毒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6 播种
在垄上按小行距40cm,开2道浅沟,开沟后先浇水,水渗下后按株距10~15cm播种,并用1~2cm湿润土覆平。播种后半天或一天进行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为了保墒镇压后再覆土5~6cm,待幼苗出土时,将士及时拨开。大面积栽培可用手推式播种机播种。
7 田间管理
7.1 间苗、定苗 待幼苗2叶期时进行间苗。间除生长不良,叶色过浓、病、残、伤株。有缺苗处,可在苗密处挖苗移栽补齐。4~5片叶时定苗,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7.2 中耕、除草和培土 幼苗出齐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提高地温。松土开始应浅,定苗后逐渐加深,植株封垄后停止中耕,防止造成机械损伤。牛蒡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应向根部培土,有利于直根的生长和膨大。对杂草偏重的地块,可用除草剂除草。每亩可用10.8%高效益草能25~30ml,加水50~60ml,在牛蒡出苗后,从杂草出苗至生盛期均可喷药。也可用50%的精禾草克50~60ml,对水15~20kg,在牛蒡出苗后,杂草3~5叶期时,选择傍晚用药。
7.3 浇水 在苗期根伸长生长时,一般不浇水,若干旱,叶片出现萎蔫时可适当浇小水。浇水过多会影响根的下扎,易造成肉质根分叉。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肉质根迅速膨大,需水量大,要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涝,防止水多烂根。
7.4 追肥 露地春播牛蒡,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整个生长期可进行3次追肥。第1次在植株高30~40cm时,在垄顶开沟追施尿素,每亩施10kg;第2次在植株旺盛生长时结合浇水撒在垄沟里,每亩施10~15kg尿素;第3次在肉质根开始膨大后,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30kg追施,最好用钢筋打孔,把肥施入10~20cm深处,然后封严洞,以促进肉质根迅速生长,达到高产优质。
8 无公害防治技术
8.1 病害 牛蒡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细菌叶斑病、根结线虫病等。防治黑斑病,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减少病源;播种前用40~50℃温汤浸种;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适当稀植,改善通透条件;发病初期,喷用75%达科宁600倍液,或68%金雷8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细菌叶斑病: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病源;采用高垄栽培,勿大水漫灌,防止传染;发病初期可用73%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47%加瑞农800倍液,每10天1次,连喷2~3次。防治根结线虫病:严格执行轮作。禁止移植病区的带病幼苗;生长期发生线虫,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要使用不带虫源的基肥;夏季休田高温加生石灰粉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800倍液、或90%敌百虫结晶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2~0.3kg,也可用1%海正灭虫灵乳油80倍液土表喷雾防治。
8.2 虫害 牛蒡虫害主要有蚜虫、
蛴螬等。蚜虫防治:可用25%阿克泰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 2000倍液,或20%
苦参碱1500倍液,或10%吡虫啉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蛴螬防治:在危害严重的地块,可在秋末冬初深翻土地,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鸟类吃掉;人工捕捉;利用黑光灯、频振或杀虫灯诱杀虫。
9 收获与贮藏
收获根据牛蒡的品种特性,待肉质根长至规定大小,即应收获。收获过早,肉质根长成,产量低;收获过晚,肉质根老化,易出现糠心,降低质量。收获时,留10~20cm长的叶柄,上部用刀削去。然后从垄的顺侧挖深沟80~90cm露出肉质根后,拔出土。质疏松地,可挖深40~50cm后,用手拔出。在砂土地上,也可直接用手拔出,而不必挖掘。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挖沟机收获。收获时应注意勿伤肉质根,或拔断内质根。收后去泥土、须根,然后分级处理。一般品种,在地内生长贮藏可达1个月左右。在晚秋成熟的牛蒡,可在地内贮藏,直至翌年春季。也可在收后去尖、洗净,晾干,包以湿布,或装入塑料口袋中密封,贮于冷库中,置于0℃左右的环境条件下贮藏。也可选高燥、阴凉的地块,挖坑埋入沙中,上覆塑料薄膜,保持一定湿度。上述方法均可贮藏数个月。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