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核心提示
贵州中药品种资源丰富,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的美誉,是我国四大地道中药材产地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将医药产业定位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五张名片”之一,今年又提出将医药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姊妹篇”来谋篇布局,努力使医药产业成为构建贵州特色产业体系的战略突破口,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履行职能职责,通力协作,汇聚起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以新医药思路推动医药产业大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着力发展医药制造业,迅速壮大医药产业,使医药产业成为构建贵州特色产业体系的战略突破口,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谋求未来可持续发展。
以目标为导向,将医药产业打造为千亿产业
随着国家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统筹城乡医保,将形成巨大的市场扩容,对医药行业中长期构成利好。我省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产业优势,把加快发展医药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现有基础,从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出发,用大数据、新医药、大健康的思路,通过4年时间,锻造一个千亿元级的医药产业,使其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
基本构建以中药、苗药为主,生物制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为新增长点,积极拓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具有贵州特色的医药产业体系。
实施六大工程:壮大提升中成药、苗医药工程、优势品种培育工程、企业整合并购工程、抱团集聚发展工程、“创、仿”结合工程、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构建工程。
$pager$
推动医药行业并购重组,走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共生繁荣之路
当前,我国进入新一轮医药企业并购高峰期。深入分析来看,医药行业已经出现药品质量层次不一、市场监管混乱的局面,在医药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新版GMP导致行业门槛提高、药品审评时间过长、医保品种基药品种定价机制调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推动下,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具有高创新性、高技术含量、具有行业控制力的企业吸收不合格企业,促进行业重新洗牌,并购成为扩充产品线、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最好方式。
并购浪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要我们趁势而上,完全有可能借力跃升,打造一个或几个医药大集团,推动我省医药产业进入大集团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繁荣的新阶段。
适宜我省医药大集团的路径主要有四条:
一是从存量着手,依托益佰、百灵、同济堂、信邦、景峰、神奇、汉方等现有企业集团,扶持其以行业整合者的身份,实施产业相关多元化,兼并重组一批省内中小医药企业。
二是着眼于增量,开展产业大招商,面向国外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等地区医药大省,引进国外、省外大型医药龙头企业、大项目投资我省,扩大我省医药增量。
三是鼓励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盯住全国及各省知名的医药投资机构、基金,采取投资咨询、量身定制、融资路演等形式,促进我省医药企业整合重组。
四是鼓励中小医药企业围绕大集团拓幅延链,发展协作配套型产业,加快建设医药产业园区,形成医药产业集群。
$pager$
紧紧抓住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大健康产业是与健康相关的系列产业体系,即在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以中草药饮料、中药日化品、中药保健品等为代表的中药衍生品行业逐步成熟,成为引领“大健康”产业壮大的中坚力量,医药产品需求快速增长。要充分发挥我省不可复制、无比优越的环境、生态、气候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建立和完善大健康产业链,将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是依托我省丰富药材资源,特别是围绕天麻、杜仲、灵芝、刺梨、金银花等潜力大的地道药材,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添加剂、日用品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二是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大科研投入,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三是拓宽大健康企业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财政、税收、上市、信用担保、引进民间资本等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四是开发以维生素、矿物质补充为主的相关保健品系列产品,发展保健酒、保健食品等相关产业。利用我省丰富药材资源,围绕天麻、杜仲、石斛、灵芝、刺梨、金银花等潜力大的地道药材,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添加剂、日用品、植物提取物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加强对功能低聚糖、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益生菌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构建研究开发、成分评估、GMP改造、安全检测等公共平台建设。
五是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和支撑条件,推动医疗服务与大数据产业的结合,构建医疗服务大数据平台,逐步完善大数据采集体系,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公共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开展区域影像、代理检验、远程心电与血压监护、院前急救等多项医疗信息化服务。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家用健康管理平台、电子病历、居家养老与专业化医疗服务的机构。
$pager$
全力开展医药产业大招商,培育新增量
加快医药产业发展,是培育和壮大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产业需要大招商,按高质量、高标准、高规格标准,比照大数据产业招商模式,构建医药产业招商大平台,围绕招商主体活动,开展系列招商。
一是综合招商。派遣小分队外出招商,选择医药企业较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地区举行若干场小规模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宣传我省医药产业投资环境,寻求招商机遇。
二是投融资专业招商。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几场贵州医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专场招商活动,开展投资互动、融资对接、路演推介等。
三是引进、邀请医药行业专家、知名医药企业家来黔讲课及投资考察,与省内企业家互动交流,提升行业发展思路、更新企业发展理念。
省卫生计生委夯实“家底”力推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医药产业的战略部署,省卫生计生委充分发挥本行业中医药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中药民族药的资源普查、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建设、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等工作,为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pager$
摸清家底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贵州纳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省份,在乌当等33个县开展中医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以天麻等205种野生中药材资源为重点组织调查。
目前,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正顺利推进。成立了省、县两级组织管理机构;组建了省、县两级的专业技术队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计划和管理办法;编制了《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重点品种识别手册》;召开了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启动会和推进会;完成了400余名全省资源普查人员的培训。33个试点县严格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现代化普查工作规范,全部开始了中药资源的野外调查工作,
据统计,目前全省33个试点县共完成3730个样地22380个样方的调查,采集标本约11300份,照片约15万张,并发现了几个疑似新种;同时,33个试点县还开展了药材市场的初步调查,掌握了各试点县中药资源和药材贸易情况。其中,贵阳市乌当区对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很好的设计和规划,把普查成果的应用与当地的文化建设、中药材种植、旅游产业、食品药品工业、中医健康养生产业、招商引资等方面有机结合,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动态监测实现中药资源信息实时互通
为了做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的应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了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省卫生计生委积极主动,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争取到在施秉县和大方县分别建设1个监测站及在33个试点县建立监测点的工作任务。通过这2个监测站和33个监测点的建设,将有力提升我省中药材产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施秉县、大方县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建设合作协议,两县正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当地的中药材市场,做好监测站建设的房屋准备和人员选配工作等前期工作,建站工作预计今年底完工。
$pager$
正本清源保障中药材品质优良
在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道地药材认证试点工作,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通过在中药材的道地产区或主产区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逐步建成国家名贵道地、大宗常用,以及稀缺濒危药材种子种苗规模化、规范化的繁育基地,正本清源,提供基源准确、生产规范、种性优良的种子种苗,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证中药材原料供应的稳定优质。通过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保护、保存中药种质资源,保持其生物多样性,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优良种源。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意我省在33个县的普查工作基础上,依靠贵阳中医学院、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2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及2个种质资源库,保护、保存品种有天麻、半夏、三七、何首乌、参、黄精、太子参等7个品种。该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核批准,近期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要求开始建设。
储备人才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
此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涉及全省9个市(州)33个县,工作任务重、人员需求大、技术要求高。为此,省卫生计生委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分层次、重实践的培训方式,选派人员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来黔培训,举办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县级普查技术骨干培训班、中药资源普查相关知识及实际操作规范的培训班、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信息员培训班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培训,安排省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分片包干,定期深入实地,指导工作。
通过培训,增加了我省参加资源普查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普查工作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同时,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中药资源人才队伍,为我省中医药产业长远发展做好了人员储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pager$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力为医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抓住了地方药品标准和民族药上升国家药品标准的良好契机,通过实施GMP、GSP认证等监管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力推动了贵州省药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认真把握“小创特色、大上规模”的基本方向,充分发挥苗药品种的资源优势,深入发掘苗药文化,做大做强贵州苗药品牌,切实把以苗药为代表的中药民族药打造成我省生态经济的名片。到“十二五”末,培育形成1至2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医药集团,5至10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医药企业,推进若干具有特色品种的中小型企业良好发展,实现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扶持鼓励研发创新。重点开发治疗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的中药民族药。大力发展我省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特别是“苗药”,鼓励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推动剂型改进。充分利用我省地道药材资源,开发相关产品。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对现有中药民族药中上规模产品的系统研究和深度开发。大力促进我省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发展。第一,加快建设和完善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中心、中药制剂研究开发中心、民族药活性筛选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符合国家GLP和GCP管理规范的药物研究机构;第二,以我省贵州益佰、同济堂、贵州百灵药业牵头,会同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筹建“国家中药、民族药企业孵化基地”;第三,加强传统药物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开发。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优势,指导企业调整生产和科研的投入比例,继续积极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化。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要突出生物多样性、地道药材与苗药为主的民族药这三大特点,从保护、改善药材生态环境入手,进行种质优选、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合理采收、产地加工及包装贮运等方面研究,以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SOP(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生产出优质、高产、稳定的药材。大力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经济价值,提高饮片的水平和质量。积极引导企业引进中药饮片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我省现代科技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和产业升级。启动《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中药材、民族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种植、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依据和法定的质量控制,提高我省中药材、民族药材、中药饮片安全性、有效性,大力促进我省中药材、民族药材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推动药业集群化发展。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盘活品种存量。通过政府引导,加大GMP的实施力度,更好地发挥大企业集团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走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的道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其产品优势、营销网络、研发生产力量,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盘活沉睡品种,逐步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拥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具有开拓精神的龙头企业。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协助扩大招商引资。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基础,切实做好中药产业招商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利用“黔药”、“苗药”的市场占有率和信誉度吸引外来投资参与我省药业建设。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