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西医开中药一度被业内解读为对中成药企业打击最大的政策导向之一。然而近期似乎给予药企一丝喘息机会。
近日,山东省卫健委印发公告称,加强目录外药品处方管理要求主要用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对县级(二级)医院暂不做硬性要求。明确了已经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并注册执业,且在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接受过中医学课程学习的医生,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可以开具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延续使用中医医师开具的中成药长期处方。同时,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而此前7月,国家卫健委在公布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时明确对西医开中药处方提出限制。国家医保局在8月20日出台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时,也对西医开中药处方在医保支付方面加以限制。此次山东允许基层医生开具部分中成药,则可理解为完全禁止西医开具中成药的一个缓冲。
华东某中型券商医药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今年以来,无论是带量采购,穿透式查账,还是医保目录调整,重点药品目录监控,对中成药企业来说都是收缩承压的一年。但这些政策对后续行业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禁止西医开具中成药。
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国内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开出的,不合理使用率达到4成。如果一旦完全叫停西医开中药,就意味着中成药企业销售额大幅下降,对相关企业影响巨大。
打击中药滥用
长期以来,依赖西医开具一些“鸡肋”的中成药成为行业的顽疾。
70%中成药由西医开具的背后,部分医院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更加过火。而西医能否开具中药处方在业内一直存有争议。
西医为什么偏爱开中药,中药常常使患者在糊里糊涂中买单了一笔“冤枉账”,而中药的高回扣也给西医带来了利益。
中药的品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中成药,除了口服的,也包含中药注射剂;另一类是中药饮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患者常常分不清中药饮片是西药还是中药,以及如何辨别中药配方颗粒的实际效用。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国内以前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商品名及民间称呼还有免煎中药饮片、新饮片、精制饮片、饮料型饮片、科学中药等。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配方用药。
回到利益层面,国家实施药品零差价以来,中药饮片一直都被刨除在外,因中药饮片成为医保药品目录中唯一可加成的药品,造就了各医院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药饮片业务。
中国配方颗粒市场规模2010年19亿元,2014年增加至7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0.7%, 2016年整体规模达到123亿元,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应该在200亿人民币上下,同比增长30%。这一市场的激增,源于中药配方颗粒打着归属中药饮片类的擦边球,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医保资源。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中药饮片处方几乎均由中医科室开出,短期影响不大;但中成药处方在西医科室较多,预计对销售规模靠前且超适应症使用较多的品种影响较为负面。
广州某三甲医院执业药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长期以来西医开具中药已经成为行业习惯,不仅西医,本就相对短缺的药师资格证方面,目前也是大量持有西医执业药师的药师在开具中成药,很少有人会去考取中医执业药师证。今年七月的政策一出,医药行业普遍认为是个重磅打击中成药滥用的信号。一旦政策全部落地执行,必然会对中成药企带来不小的冲击。”
缓冲期谋变
“尽管目前来看对于完全打击医院中药乱用,彻底禁止西医开中药的政策执行还没有到最后关头,仍有缓冲期。但对中药企业来说,一旦医院库存清理完,中药大限之期也就不远了。对于中药企业来说谋求转型迫在眉睫。”华南某药企人士说道。
对于中成药企业来说,今年以来也是几经波澜。6月4日,财政部组织对77家药企进行会计检查,其中中药生产企业33家,占比超过化药和生物制药企业。此次检查中,国家医疗保障局全程跟进。国家医保局负责制定医保目录和医保支付的标准。8月2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2019版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增加到1321个,与西药的1322个并驾齐驱。
而此前7月1日,卫健委首次公布首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包括小牛血清去蛋白、鼠神经生长因子、长春西汀、核糖核酸等在内的20个药品被重点监控,都被踢出医保目录。
此外过去几年中医药企业,业绩下降成为常态。其次,两票制、医保控费、控制药占比以及辅助目录用药调整等政策变更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加之部分医生和患者愈发不认可中医药。传统中医药企业不得不思考转型方向和路径。
中医药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涉足创新药研发探索新赛道。
行业洗牌已不可逆,以往中药企业的发展主要通过并购的方式,而未来OTC领域可能争夺更加激烈,对于研发来说,由于中药的特殊属性,中药企业转型生物药研发管线储备也成为一定趋势。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尽管看似中药企业谋变创新药成为趋势,但对传统中药企业来说,因受制于基础差异大,中成药企业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拿出科学和数据证明疗效尤为重要。企业应该按照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适应证的临床指导原则,对现有的品种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再评价。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遵循的是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创新性、经济性、可持续性这六大原则。只有通过了国家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后的中成药,才能获得医保认可。而中药企业想在创新药领域取得突破难度很大,布局OTC突破困局和转战零售渠道的谋变或许更加直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