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全球抗癌药物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大大超过其他药物(包括心血管病药)的增长率。到2012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销售总额将达800亿美元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不久前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2008年国际肿瘤学年会上提出警告,到2010年癌症将取代心血管病成为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而从前令人畏惧的心血管病(中风与心肌梗死)将退居第2位。
此官员还称,中国、印度、巴西与俄罗斯等新兴工业国将成为世界肺癌高发国,因为上述国家的“烟民”人数约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60%以上,而吸烟是医学界公认的诱发肺癌的一大原因。
用药量5年翻番
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端诊断成像设备的迅速普及使用,被准确诊断出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其他常见肿瘤疾病的病人数量直线上升。据WHO统计,2007年,全球新确诊的肿瘤病人多达1200万,而过去几年来,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病人高达700万人以上。这一数字已与死于急性心血管病的人数非常接近。除了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在增加之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
WHO今年6月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过去15年来,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已比20世纪90年代初提高了50%,美国与中国一样,同为世界癌症高发国。故此,世界抗癌药物市场正在急速增长中。据国际货币基金会(IMF)负责人预测:今后几年里,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这“金砖四国”将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肿瘤药物市场。
事实上,世界抗癌药物市场在过去几年来一直在增长。据美国医药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抗癌药物市场总销售额为240亿美元,2007年猛增至396亿美元,而今年预计将达480亿美元,2009年,全球抗癌药物市场将达550亿美元或更高。短短的5年间,全球抗癌药物市场销售额已翻了一番。
随着卫生科普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心血管病新药的陆续问世,美中两国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与中风、心肌梗死病人的存活率在不断上升,而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反观肿瘤疾病,由于至今仍无彻底治愈的手段,故其死亡率仍在继续上升。所以WHO官员预测所说的在今后2年癌症将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是有确切根据的。
主宰市场指日可待
从具体品种分析,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一直雄踞国际医药市场之首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在2005年的销售总额虽然高达295亿美元,但早已被抗癌药物从总体上超越。虽然他汀类药的销售额仍在继续上升,但它们与抗癌药物近年来的销售额相比则已成为“明日黄花”。曾笑傲江湖近20年之久的他汀类药物“退居二线”这一事实表明,抗癌药物即将成为主宰世界医药市场的主要药物大类品种。
过去十几年来,癌症发病率的迅速升高使得国际抗癌药物市场空间急剧膨胀。以对妇女危害最大的头号杀手疾病——乳腺癌为例,预期到2012年,世界抗乳腺癌药物的市场总销售额将达到60亿美元,而10年前(2002年)仅为27亿美元;乳腺癌药物市场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0%以上。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临床医学界使用最多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药物为紫杉烷类注射液。但临床发现,长期大剂量使用紫杉烷类注射液已造成肿瘤病人出现耐药现象和疗效下降。有鉴于此,瑞士和美国等西方制药公司已在几年前开发出几只单克隆抗体类抗乳腺癌新药如Herceptin和Glivec等,并已在市场上获得很好的收益。正在临床试验中并将在近年内上市的抗乳腺癌新药还有Epothilones类药物,如百时美施贵宝的BMS-247550、默沙东的EPO-906和强生的Epothilone-D等,这些产品在临床试验中均已显示出强大的抑瘤效果。
美国由于在过去30年里已建立起世界最大规模的生物工程制药产业,故该国公司所开发的蛋白质/多肽类抗癌药不仅数量居世界第一,销售额亦居全球首位。如美国开发上市的单克隆抗体类抗癌新药Herceptin和Avastin,在上市短短几年间,其销售额即达到16亿美元和13亿美元。据悉,其他正在临床试验中的蛋白质/多肽类抗癌新药在美国还有十几只。
除单抗类抗癌新药外,美国一些制药公司还在积极开发“抗癌疫苗”。据报道,由强生制药公司开发的可预防前列腺癌的疫苗Velcade和Dendreon公司开发的Provenge等新型疫苗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并将在2~3年内上市。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的抗癌疫苗还有宫颈癌疫苗Gardasil和肝癌疫苗Cerevix等。
由于前列腺癌在几年前已成为美国男子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疾病,而目前又缺乏有效的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故美国正在研制中的前列腺癌疫苗还有好几种。迄今为止,正在研制中的预防癌症的生物工程疫苗至少有20~30种之多。它们一旦投放市场,将大大提升全球肿瘤药物市场的销售额。
上市门槛更低
据来自英国癌症学会的统计数字,抗癌新药在过去几年里似乎要比其他的新药更容易获得上市许可证。如据该学会引用的统计资料,1995年以来,在西方跨国制药公司提出新药申请的974只抗癌新药中约有18%获准上市,而在此期间,其他新研制药物被批准上市的几率则在5%以下。
为何抗癌新药要比其他新药更容易被批准上市?英国癌症学会专家认为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各国药政管理部门都对抗癌新药的审批“开绿灯”,因为抗癌药比较难以研制。故各国药政部门均鼓励其制药企业开发抗癌新药。
事实上,癌症的确是一种棘手疾病。其次,研制抗癌新药的难度较大,非大公司不大敢轻易投入资金进行开发。所以西方跨国公司自然成为世界抗癌新药的研制主力军,而它们开发的抗癌新药也更容易获准上市(因为此前大公司均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此外,大公司凭借其财力也会购买小公司研制的抗癌新药项目。如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2只畅销“细胞激动剂抑制剂”类抗癌新药——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Herceptin和用于治疗白血病Glivec,即为罗氏与诺华重金购买了美国生物工程公司的专利技术后推向市场的。现在,这两只抗癌新药的年销售额分别达到了16亿美元和13亿美元。
目前已上市的生物工程新药还有:治疗非何杰金氏症的Revlimid;治疗乳腺癌、结肠癌和多发性胶质瘤的Abastin;治疗晚期结肠癌的Erbitux;治疗恶性肉瘤的Deforolimu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Eloxatin等,这些生物工程抗癌药均将有巨大市场增长空间。据国外报道,在2007年上市的2只预防宫颈癌的生物工程疫苗Gardisil和Cervarix,至2012年的全球销售额将达40亿美元。
业内人士预测:蛋白质/多肽类生物工程抗癌药物将成为未来几年国际抗癌药物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是因为与传统化学合成抗癌药(化疗药)相比而言,蛋白质/多肽类抗癌药对人体毒副作用较小,故病人的依从性更好。
新药后来居上
国际肿瘤药物协会专家认为,一些类别的生物工程抗癌新药将成为今后新药开发的“重中之重”,这包括有:反义寡核苷类抗癌药、促进细胞凋亡的新药、蛋白质/多肽类“生长因子”、甲基化药物(Methylation)、P-53肿瘤抑制素蛋白质、RAS蛋白质、调节酶以及其他生物疗法抗癌新药。
相比之下,在20世纪80年代刚上市就曾一度被医学界寄予厚望的干扰素和白介素这两类生物工程老药,其抗肿瘤的效果已经让人失望,故这两类药物今后将很少作为癌症治疗药物应用而改用于其他疾病。
国际医药工业界人士大胆预测:今后5~10年内,以单克隆抗体、生物工程疫苗和反义寡核苷这3类生物工程抗癌药将居世界抗癌药物市场的统治地位,而传统化疗药物将逐渐走向衰落。
除蛋白质/多肽类生物工程抗癌药外,植物抗癌药将成为未来国际抗癌药物市场上另一大类主导产品。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紫杉醇注射液自开发上市至今,一直畅销国际医药市场即为一明证(累计销售额已超过200亿美元)。除紫杉醇注射液外,国际医药市场上还有多种植物来源的畅销抗癌药物制剂,如喜树碱系列产品(拓扑替康和伊立替康等)、经典老药长春花碱系列、足叶乙苷(伊托泊苷)和来自中国植物药的雷公腾甲素(南蛇藤素)、冬凌草甲素(乙素、丙素)等。可以相信,随着药企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今后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疗效好、毒性小的植物抗癌新药问世。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植物药大国,并拥有数千年使用中草药的历史,故我国医药科技研究人员应花大力气从国产植物药里筛选出高效抗癌新药并使之推向市场,为即将到来的肿瘤药物市场热潮增添后劲。
链接
政策:我国将出台癌症基本药物目录
在我国,由于缺少相关规范,癌症中晚期患者面临着“过度治疗”、“人财两空”等风险。近日获悉,由同济医院专家参与制定,我国首个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有望出台。
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于世英教授介绍说,在我国,癌症患者是一个庞大的人群,癌症治疗伴随着这一人群生命的最后阶段,制定基本用药目录是规范医疗行为最好的办法,有益于患者有效治疗,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
据了解,肿瘤患者最常见有骨疼痛、口干、乏力等21种临床症状,用药也有多种。比如,便秘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使用“便塞停”患者一天只需花费1元就能缓解症状;用温水灌肠,每天也只需花费2元;但是,目前大多医院常用的某种药物,患者每天药费为十几元。
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已制定相关的基本药品目录,以确保抗癌治疗合理、规范。
于世英说,我国就诊的癌症患者多处于中晚期,这些病人大多“病急乱投医”,缺少用药规范,导致不合理用药过多,合理用药又得不到保障,既浪费医疗资源,更使患者“雪上加霜”。(长江)
研发:我国发现青蒿素有望用于卵巢癌治疗
山林荒野间的菊科植物黄花蒿,曾被我国科学家提取出青蒿素,并自主开发出为世界公认的抗疟疾良药。时隔30年,我国科研人员又在青蒿素类化合物的抗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自古以来,各地中医都使用不同的蒿草入药。但在各种蒿草中,唯独黄花蒿含有特殊的有效成分——青蒿素,上世纪70年代发展为全球著名的抗疟疾新药,逐步推出片剂、粉剂、针剂等药品形式,至今仍是最普遍、最见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近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癌作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已将其纳入抗癌药物筛选与抗癌活性研究计划。
为在中药现代化中争取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也积极加入此项研究。研究人员从细胞与分子层面上,对青蒿素及其主要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双氢青蒿素(DHA)活性较强,能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通过体外细胞实验,以及移植有人类卵巢癌的裸鼠体内实验,该研究组初步明确了双氢青蒿素抗癌活性的作用机制,发现它的分子能诱导癌细胞内的“死亡信号”,引发细胞凋亡。
目前,卵巢癌患者通常选用卡铂等作为一线化疗药物,但这类药物的毒性和耐药性仍是临床面临的两大难题。有趣的是,科学家在该项实验中发现,双氢青蒿素作为源自草本的天然产物,不仅自身无明显毒性,还能作为化疗药物“增敏剂”,有助于提高卡铂的疗效。(作者:徐铮奎)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