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据Datamonitor统计显示,2007年,全球靶向抗肿瘤治疗药物市场的销售收入高达173亿美元,与前一年相比飙升了33%。而到2017年,靶向抗肿瘤治疗药物市场在全球七大医药市场的总销售额将达到4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并且该领域将有8只以上的新药获得“重磅炸弹”地位。
虽然与其他普通抗肿瘤药物一样,靶向抗肿瘤治疗药物同样会面临专利到期的压力,此外还有费用较高的威胁。然而,抗肿瘤药物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以及近年来临床医师对新上市药物了解和使用的增强,是不可小觑的市场推进因素。而可观的市场回报和靶向治疗药物自身的开发潜力,亦是值得制药厂商关注的焦点所在。
1 治疗渐受重视 市场收益极为可观
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如手术、放疗、化疗等依然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进入20世纪后半叶,生物学发生了革命性的进展。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如同物理学发展推动影像学、同位素、核能和激光的应用一样,必然促发临床医学包括肿瘤学的重大变革。靶向治疗正是这一变革的产物,它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和良好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肿瘤治疗的未来趋势。由于其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因而是目前最理想的抗肿瘤治疗模式。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采用,使得之前治疗效果甚微的许多肿瘤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甚至一些药物还进一步被批准成为了相应适应症的标准治疗药。于是,高度的治疗利用率和与之相匹配的市场收益,使得其一跃而成为抗肿瘤治疗领域最常被采用的治疗方案。
自从1997年全球第一个上市的靶向抗肿瘤治疗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uxan)以来,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24个靶向抗肿瘤药物进入了市场,分别成功地渗透了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为主的全球七大药物市场领域。
据Datamonitor统计显示,2007年,全球靶向抗肿瘤治疗药物市场的销售收入高达173亿美元,与前一年相比飙升了33%。这其中,部分药物已经比肩“重磅炸弹”药物,并已经成为其所在的制药公司或生物公司中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2 多种作用靶点 潜力值得挖掘
毫无疑问,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靶向抗肿瘤治疗药物市场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制药厂商关注的目光,他们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以期在前车之鉴的良好引导下,成功地寻找并开发出更多新的靶向抗肿瘤药物。
从2005年至今,该领域已有10个新药成功进入了市场,而更多的在研药物虽然现阶段尚且处于开发之中,但它们都已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刻为进入市场后的发力做紧锣密鼓的准备。在不远的将来,一旦这些药物开发成功并顺利进入市场,则除了会为肿瘤治疗多添一些良好的治疗方案以外,也势必会增加该市场领域的竞争强度和商业密集度。
由于一些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靶点并非只针对一个类别的肿瘤,而是很可能会针对好几种不同类别的肿瘤,这就意味着靶向治疗拥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以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为例,这个由基因泰克和罗氏联合研制开发的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阻止肿瘤血管的再生,2004年2月26日经美国FDA批准在全球首次上市,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到目前为止,其已经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肺癌、肾癌和乳腺癌这4种肿瘤的治疗,为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市场答卷。
从现阶段抗肿瘤药物市场均有未满足需求的角度来看,Datamonitor估计,在未来5年内,许多靶向抗肿瘤药物的适应症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拓展和扩大。
3 市场高速发展 催生“重磅炸弹”
如此看来,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在未来的高速发展似乎已是不容置疑,这除了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本身对其有力驱动外,近年来临床医师对新上市药物了解意识的增强、使用兴趣的高涨以及采用力度的增大亦是不容小觑的市场推进因素。而且,这些药物也往往会被用于肿瘤早期治疗或被用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如作为佐剂或用作维持疗法等。
基于上述因素的推动,Datamonitor预测,到2017年,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在全球七大医药市场的总销售额将达到4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并且在该领域,有8个以上的新药将获得“重磅炸弹”地位,这其中就包括由辉瑞开发的舒尼替尼(Sunitinib,Sutent)、罗氏等联合研制开发的埃罗替尼(erlotinib,Tarceva)、拜耳和美国Onyx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索拉非尼(Sorafenib,Nexavar)等。
4 专利到期危机 花费压力不容忽视
在未来数年内,尽管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无可厚非将成为制药和生物工业中增长最大的领域之一,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小的市场发展威胁。
由于癌症发病率的居高不下和逐年增长,使得靶向治疗药物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但伴随之产生的治疗花费亦是不容忽视的,这必将使得医疗卫生保健的预算压力逐渐拉紧。而在一些消费保守的市场,则很可能会导致对某些品牌药限制使用的后果。以英国为例,英国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for Health andClinicalExcellence)就曾建议国民医疗保健体系(NHS)的患者在低费用阶段不要使用一些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如果其他市场的卫生保健系统也效仿英国的做法,那将极大地减缓该市场的发展速度,并且最终亦会影响到原本会有较好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选择。
除此以外,到2017年左右,大量的品牌药物即将面临着专利到期的威胁,这包括诺华的伊马替尼(格列卫)、日本武田(Takeda)和强生联合研制开发的硼替佐米(万珂)等。而如果立法为生物仿制的单抗药物大开绿灯,那这些品牌药物的市场亦将进一步遭受来自非专利药的侵袭。
5 市场高歌猛进 未来主要格局不变
尽管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然而该领域的两只领头羊——基因泰克和罗氏在牢据市场之后,似乎已是稳坐钓鱼台,大有“任外界如何波澜,我自岿然不动”之势。2007年,这两家公司已坐拥了抗肿瘤药物市场领域的3只王牌品种——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贝伐单抗。由于这3只药物的总体销售额已超过了整个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半壁江山,因此,在为公司获得了丰厚销售收益的同时,更为其赢得了一定的喘息时机,去寻找、拓展或开发出更多的治疗药物,以加固其市场霸主的地位。
据Datamonitor估计,到2017年,上述3只品牌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依然会是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的领军药物,其在全球七大医药市场的总销售额将超过230亿美元。而在2008~2017年期间,在基因泰克和罗氏两大公司的引领和带动下,一些其他公司的靶向药物亦会获得不俗的收益,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整个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的高歌猛进。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260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