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对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药市行情持续走高原因剖析
春节后国内的药市行情并未像前期行业内普遍预测的那样进入下滑通道,反而由于诸多利好因素影响出现“小阳春”,药市价格指数保持持续上行态势。在三七、草果、红花、白扁豆等旱灾概念品种引领下,薏米、砂仁、酸枣仁、补骨脂等热点品种紧随其后,黄连、白芍、元胡、郁金、泽泻、高良姜甚至山萸肉跌跌欲动。在这种大盘利好中,价格指数再创新高,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药市行情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递增了108.94%。市场已显现持续高温甚至亢奋状态,机遇与风险共存。
为何国内市场继续延续着2009年的高行情且不见退温迹象?这种牛市行情还能持续多久?我中心认为这种行情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其中内因是根源,外因则是导火索和表象,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一、 内在因素
1. 代偿性行情回归的延续 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市行情已落入十年最低谷,且这种低谷是出现在整个中药工业产值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由于药材产销体系的不通畅和药材原料产销“剪刀差”长期存在,家种药材屡屡药贱伤农,野生药材在资源逐步枯竭同时部分品种价格低到甚至不够人工费用。一旦压力郁积到成本耐受临界点时,生产者只能“用脚投票”。选择更能产生稳定收入的打工或种植有保护性收购政策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原药材生产领域持续的“民工荒”影响下,近几年国内多数家种药材种植面积逐年递减。2009年的药市高位运行也正是这种供求矛盾的集中爆发,“甲流”只是触媒剂和导火索。从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药市行情走势来看,这一波代偿性回归仍在延续。
2. 劳动力成本的合理回归 中药材是药农劳动力以及资源价值的体现,但多年来中药材的种植收益已低于打工经济甚至粮食作物,而野生药材更是只计微薄的劳力成本而不计昂贵的资源成本。中下游企业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原料低成本控制,很少考虑到如何建立稳定供应体系让源头产业分得一部分红利。例如屡屡出现的药贱伤农时有哪家企业想过对烂市药材进行一些保护性收购?价格始终要回归价值,如果种几亩药材还不如出门打工两个月挣得多,药材生产只能面临日益萎缩的局面,生产企业也不得不时时面对原料供应困局。
那么目前的药材相对高价位是否会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刺激产区种植面积快速恢复呢?笔者认为有一定难度。一则多年药材生产“一缺就上,一上就烂”教训早已让农户吃尽苦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二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药材种植已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希望加大种植面积来将原料低成本控制的枷锁继续套在农户身上已不现实。这点从今年开春后桔梗主产区种植面积继续萎缩可见一斑。更何况桔梗已处于历史最高价位大半年时间了,其它仍处相对低位的家种品种呢?
3. 突发性因素造成的阶段性供需矛盾 中药材生产靠天吃饭、“一季生产吃全年”的特性注定其无法像其它工业原料那样可以保证即时批量供应。旱情、雪灾、冻害等气候因素极容易造成其供应端的不稳定;疫情、质量事故等突发情况又往往造成需求端的大幅波动。在中药材现代化产销体系尚未完善成熟之前,这种突发因素造成的行情大上大下状况仍将不断出现。
二、外在因素
1. 国内资金流动过剩 宏观层面上,国内资金流动过剩是造成资源性产品频频走高的主因。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国家原本计划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但在各地一片大干快上的热潮中,共计有9万多亿资金被纳入投资规划。例如仅湖北一省投资规划就高达12万亿,是其年GDP的十倍!钱多了总要找地方花出去,投资资源性产业日益受到青睐。而从近期房价再次高涨也可以看出这种泡沫涌动。
2. 资本开始关注中药源头产业 国内原药材市场才有多大份额?满打满算不足300亿。而部分产区集中的药材品种特别是野生品种一季产新用一年甚至数年,产值多则不过数亿,少则不足千万,垄断一个品种资源对那些大资本来说可谓易如反掌。当然,有资本进入这个传统低端行业未必全是坏事,至少让整个产业界明白资源原来也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行业应该抓紧考虑的是如何改革现有中药材流通体系的问题而不是纠结于炒货对不对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你能把板子单单打在索罗斯等热钱炒家屁股上吗?(具体到炒货是与非的话题将在近期《今日话题》栏目中详细探讨)
3. 市场运作中“炒风”充斥 在大企业和散户接连创造了“三七神话”、“板蓝根神话”的示范作用下,国内中药材市场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造神运动。节后市场开盘伊始,“补骨脂神话”等又不断被创造出来。在传统经营方式和利润空间日益萎缩的大前提下,炒货似乎成为了药材经营者来钱最快的手段之一。短时的暴利甚至吸引大批社会资金、游资进入中药材这个原材料行业,到这种份上,有疫情、旱情等利好因素刺激的品种想不大涨都难。但参与必须时刻注意到,在这种市场过热中,各种利好因素不断被放大,常常影响到对供求趋势的判断,资金可能会沦为接力最后一棒风险的高悬。特别是在资本与资源博弈中,实力雄厚的资本方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大不了买到手里炒够成本后剩下部分低价抛出;而实力不足的散户则有可能成为最终“跟风抬轿”的牺牲品。何时泡沫会破裂?也许是楼市、股市等开始放量下跌,也许是国家清理坏账不断银根紧缩到一定程度,也许是经营者意识到风险纷纷撤离之时。
从目前态势看,这种高位运行态势短期内仍将持续。因为多年低价、生产萎缩、气候因素等对药材生产的影响显而已见,真正有供需缺口的品种最终将反映其供求关系,只不过过快地释放了升值空间后可能会出现平台期;另一方面药市的过热目前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部分囤货企业已成众矢之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建议纯粹抱着炒作目的的市场参与者该收手时就收手,下点功夫考虑一下自身以及行业的长远发展。
☆ 资料链接
2010年3月市场价格监测报告(摘录)
本月监控市场品种计537个,同上月价格比较:本月升价品种64个,占总量约12%;降价品种24个,占总量约4%;平价品种449个,占总量约84%。(图) 
从总数量比较,本月市场价格波动品种比例占总量的16%,其中降价品种占4%;降价品种数量和升价品种数量都呈下降趋势,说明:(1)本月市场品种价格波动同比上月减轻。(2)本月市场品种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众多品种正体现出现阶段自身价值的合理价位。(3)新年开始,众多受去年“甲型H1N1”的影响的品种正受到市场洗礼,各自展示价值,多数品种被筛选出价格上升区,但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价格区域中。 而旱灾品种则已成为推动药市行情不断上涨的主要动力。
(文中所有药材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药材天地网傅青主)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