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根据天地网数据披露,2011年重楼进口量400吨,国产量300吨,首次出现倒差;
根据天地网资源调研,在四川省乐山地区和甘孜州地区,发现当地一种叫地蛛香的植物,每年产量达30吨以上,价格在22元上下,因为外形极像重楼,市场中采购回去加工后作为重楼销售;
再来看,在重楼主产地之一的云南,近年来开发了一种三皮叶子的重楼,个头较小,不易晾干,但都掺入正品重楼中进行销售。
多年以来,重楼资源枯竭的话题早已深入人心。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多有研究和合作,时不时有好消息飘入耳际,重楼基地已在建设之中,家种也已取得重大突破。但这正如行业资深专家傅青主所言:“在基础科研上,重要的不是你发了多少篇论文,做了多少课题;最关键是你的科研成果真正解决了哪些问题,转化成了多少生产力。例如野生变家种研究转化成家种产量有多大?缓解了哪些野生品种的资源枯竭?实现产区药农生产效益有多少等等”;这话一针见血,说到位了。
当然,近年确实有企业和个体在大力发展重楼种植,也有一些面积,但我们要把问题看清看透,说家种已大获成功,我看是自欺欺人。目前的家种现状是,部分企业和个体大量采购野生重楼的鲜体,一分为二,种植在适宜的生境。我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复制,一种简单的加减法,本来重楼野生资源已不多,这样人为的转移,解决不了根本,顶多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无济于事。
2011年11月23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文全在工信部中药材产业扶持项目培训会议上说,重楼的家种要9年时间,乍一听这是一个好消息。其实不尽然,道理很简单,9年的生长周期,算下来成本是多少呢?所以还是我们的企业聪明,近两年卯足了劲在大量收购,国内国外,一网打尽,当然,这是极好的储备机制,有先见之明。
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当然很乐观),祖国地大物博,资源蕴藏深不可测。虽然重楼资源量确实日益下降,但也并非濒危。如果在高价刺激下仍有一定的产出,这方面冬虫夏草就是很好的案例,那么珍稀的品种,在天价之下也竟然有100-200吨的产量。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的是资源的合理采挖和利用。多年以来,就是因为价高的驱使,重楼等品种不按季节采挖,无节制的采集,加速了资源的枯竭。因此,在我们的最后一片净土——自然生态保护区一定要坚守。同时,我们要学点“拿来主义”,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源的压力。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加快野生变家种的进程,有时候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时间可以缩短,效益是创造出来的。
药市随笔(第一篇) — 谈品种之三七神话
药市随笔(第三篇) — 谈品种之党参现象
药市随笔(第四篇) — 你对中药资源了解多少?
药市随笔(第五篇) — 把钱“投在仓库”还是把钱“埋在地里”?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