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2011年金银花与山银花,不再风光,褪去了其灿烂的色彩。金银花一跌再跌,100元不保,山银花更是一泻千里,坠入30元的低谷。市场就是如此无情,天价与地价,辉煌与暗淡,转换得太快太快,你还在诧异之间,一切都变为冷酷的现实。
银花(这里指金银花和山银花,下同)在茶饮保健方面的大量利用和开发,过度膨胀了人们的期望,也是近几年来高价得到支撑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看到北方南方,都在轰轰烈烈地搞银花种植,规划项目层出不穷,基地建设也似世界各国上演的军备竞赛,你300亩,我就3000亩;你30000亩改写了历史,我就300000亩创造新的高度。大家都是奔着“第一”的皇冠去的,“银花之乡”的金字招牌非我莫属。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政府企业都想做大一方产业,惠及三农,关键是要做好整个产业链,做长产业链,而不要一味的为了几个数据,顾此失彼。近年来我们感受到一些地方政府,在银花产业上用足了功夫,扎扎实实的为基地药农服务,给予了极大扶持,银花涨价了走俏与基地药农同乐,银花掉价了滞销与基地药农同忧,真正的是为银花产业鼓与呼,这是应该称道的作为。这里有一组数据,值得参考,最新数据表明,银花产量已从5年前的1.5万吨增加到目前的接近3万吨,明年完全有可能突破3万吨之巨,未来很有可能达到4-5万吨的惊人数据,从而迈入中药材10大产量品种排行榜前列。然而,我们近年的用量统计为2万吨,不幸的是在甲流流行的2009年,用量达到了2.3万吨。当前已供大于求,预警警报已经响起!明年严重供大于求,“烂市”似乎不可避免。所以当前问题已相当严峻,未来现实更为残酷。产业决策者和参与者要引起高度重视,未来之路会困难重重,要有足够的准备和信心。但我们不要再期望什么再一个非典,再一个甲流,再一个什么新的疫情病毒,那是极端唯心的想法,也不要奢望茶饮保健品突然爆发,因为市场容量需要一个拓展的过程。
新版《药典》将银花分成金银花和山银花两个品种,厘清了流通使用方面的混乱,是件好事。它们内在的成分确实不尽相同,含量也各有千秋,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我认为新版药典并没有界定谁品质优劣,说谁长短,都是确定可以流通使用的。眼下,山银花大量滞销,有近6000吨的货源无法消化,因此行业有种观点,认为分成两个品种后,等于判了山银花“死刑”,就等于山银花质量不如金银花。其实事出有因,一方面事实产量过大,另一方面是要面临需求端的选择和改变。从法定层面来说,生产原料注明是金银花的,就不能用山银花,同等道理,生产原料注明是山银花的,就不能用金银花,这对谁都是公平的,也就不能考虑合不合理的问题。但金银花与山银花功效用途极其相近,我认为,在质量确保的前提下,需求端可以从经济指标的角度出发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努力。只不过改变配方需要一个复杂的流程,要费些周折,企业的时间浪费不起哦。(在这里建议相关部门,能不能特事特例呢。)这就给我们启示,未来市场的占有份额仍充满悬念,也许优质合理的价格才是最终的获胜者。
近期,有企业去银花产地采购感到很舒心,说如今价格下来了,质量反而上去了。以前什么叶子、枝干掺的比例很大,干度也仅有6-7干,熏硫严重,你要就要,不要就拉倒。现在你说怎么的就怎么的,一切满足你。中药材市场就有这么一个怪现象,有些品种价格高了,质量就出问题了,而价格越低,质量反而特好。有人总结说这是因为价低了做假没有效益,好货都卖不掉,何况差货呢。看似有些道理,久而久之,品牌永远也树立不起来。我们个别区域的银花,价格高了就打水,熏硫,掺叶子和枝干,没有了诚信,输掉了品牌,也最终失去了市场。
银花在多年高价的刺激下,已经是积重难返。大浪淘沙,金子留下。市场经济的大浪也是如此,淘汰的永远是那些没有竞争力的“沙子”。作为银花产业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到了应该谋求以核心竞争力寻求出路的时候了。
药市随笔(第七篇)—谈品种之三七美丽的故事
药市随笔(第八篇)—中药质量溯源与产业前端问题分析
药市随笔(第九篇)—野生中药资源生产的瓶颈
药市随笔(第十篇)—好孩子是夸赞出来的 好药材是反哺出来的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