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一家澳大利亚中药企业来我国采购中药材陈皮,两年多来,采购及采样达20余次,但仅有一次采购成功,达到了质量要求。其余都因为农残、重金属超标,采购失败。这家企业给的收购价一直都很高,最高时达到16元,而国内市场质量好些的才7-8元,一般的就3-4元(广东新会陈皮除外),为何陈皮屡屡不合格,出好价格却买不到好药材。采购方茫然,供货方也茫然,倘大一个中国竟找不到合格的陈皮?!
同样,一家韩国中药企业来我国采购中药材茯苓,指名点姓要求野生茯苓,我们知道,家种茯苓产量大,价格也不比野生的低,为何人家视而不见?问题的关键还是家种的农残、重金属超标。
在基层调研,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药材收购点的药材还没有晒干,有的已经发霉变质,而收购商熟视无睹,照样的装袋打包,我们的全草类、叶类药材,大都带有霉臭味,鱼腥草、金钱草、大青叶等,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受呢;有的收购点仓库条件极其简陋,甚至不能遮光避雨,收购的药材长期暴露于外;还有的收购点和破烂收购点混在一起,谁能保证不被污染呢;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药材一经发霉,或者外观颜色不佳,药材经销商通常的做法就是用水一淘洗,熏上硫磺,“好药材”就生产出来了。
长期以来,中药产业小、散、乱、差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产业前端,问题突出,极其不规范。基础薄弱的话题萦绕耳际,多年不绝。
在前端,首先是种植环节的问题,种源不清,种植技术方法不当,直接导致品种品质下降,这是源头的源头,基础的基础,幸好这方面的问题不是太突出。而近年来在生产中大量添加多效唑(又名壮根灵),过量喷洒农药的现象广泛存在,前面说到的陈皮不合格,就是过量喷洒农药造成的结果,这下问题找到了,不困惑了。在采收环节,野生药材的问题是无序采挖现象严峻,不按季节采收,不遵循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的原则,造成资源加速枯竭。这种情况在野生药材价格高的品种身上都发生过,表现突出的如白及、重楼、竹根七、珠子参等。根茎类药材,一般都在秋季以后采收,但在高价刺激下,春夏季节就开始采挖,一方面导致其有效成分尚未形成,药效下降,另一方面种子还未成熟,严重破坏了其正常的生存繁衍。而家种药材呢,主要存在“抢青”现象,造成质量下降。在加工环节,问题多而突出,一是加工方法不当,人为造成质量下降,如部分地区的枸杞本来质量很好,但为了颜色美观,添加亚硫酸钠反而造成质量下降;二是加工不规范,规格等级缺失,较为普遍;三是熏硫或过度熏硫,这就比比皆是了,硫磺当归、党参、天麻等等。在仓储环节,是基础薄弱的重点,好药材因为存储条件差而失去有效成分,这本不应该。前面已有所提及,问题严峻,需要全面提升。当然,在流通环节,问题更多,主要是中间环节过多,假冒伪劣参与流通,很多文章都有描述和解读,这里就不再做详细分析。
现在,我们已很清楚产业前端存在的诸多问题,情势危急,不但薄弱,更显脆弱。所以,重视解决产业前端的问题,加大对产业前端的扶持和投入,已经刻不容缓。“药材好药才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生产设备的先进和更新,成药及饮片研究开发的革命和创新,产业中后端的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我们前端的资源已经不能匹配,出现断层。所以,好药的基础和源头要夯实和治理,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反哺机制,以高标准,高质量,好价格来引导前端规范生产,以好品质,好品牌带动消费,引领未来需求方式和趋势,从而更好的解决整个产业中的问题,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药市随笔(第六篇)—谈品种之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出路何在
药市随笔(第七篇)—谈品种之三七美丽的故事
药市随笔(第九篇)—野生中药资源生产的瓶颈
药市随笔(第十篇)—好孩子是夸赞出来的 好药材是反哺出来的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