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附图:2004年9月-2010年9月葛花价格走势图
葛花原为中药材小三类品种,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目前具备采收习惯的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平南、桂林、梧州一线和广东粤北、湖南湘南一带,多年产量稳定在150吨-250吨之间。但近些年随着该品种养生保健及食用需求增加,产量在2008年产新后增长明显,一度达到近300吨。
近日,随着各产区葛花产新陆续结束,2010年葛花产量较往年减少的大形势也渐趋明朗,几个主产区采购价格随之小幅上升。目前广西产区大花小花混装货收购价格12元左右,优质货价格13-14元,引起市场关注。那么,葛花缘何产新价升?它是否会再现2008年70元高价的辉煌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 葛花需求市场稳步增长 众所周知,葛花除了入药外。历来还是解酒护肝“第一药”,该种功效尚无其它品种可以替代,以葛花为主要配料加工的成药、保健品种多达几十种,较为有名的是葛花胶囊、海王金樽等;而近些年又发现葛花兼具降压、降血脂和预防脂肪肝等功效。且葛花天然无副作用、口感舒适、使用方便,深受中老年朋友青睐,如葛花健康宝、葛花茶等保健品已投放市场。可以预见,随着“绿色保健”观念深入人心,葛花的需求市场仍将稳步增长;
二、 野生资源为主,采收成本增加
葛花主要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虽然分布广泛,但多个产区不具备采收习惯。而葛花花期又短,产新集中,一旦过了采收期再高价格也收不到货。作为花类品种,近10公斤鲜货才可加工1公斤干花,一个工一天只有2公斤左右成品产出(按产新前价格,收入约20元/天,而在产区当建筑小工收入约为70-80元/天)。近些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收入渠道增加,农民采收葛花积极性显著下降。近期虽然收购价已升至12元以上,但广西平南等产地据反映仍缺乏采收积极性;
三、 当前价格处于历史低位 参照附图中葛花走势,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葛花当前价格处于历史低位。2006年以前该品种一直处于10元以下低位徘徊,2006年随着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到14元左右。但该价位仍未能刺激产区采收积极性,遂在2007年产新开始就步步高升,直达2008年70元以上历史最高位。高价位迅速刺激当年产新采收量大幅上升,价格也随之节节下滑,一度成为2008年十大跳水品种之一。这种低谷期从2008年底开始,到2009年产新时收购价一度低至6.8元历史最低位。农民不愿上山采摘,当年新货产量不足百吨。而作为小三类品种,企业又缺乏库存习惯,需求只能靠产地及市场旧库存支撑,到今年9月产新时库存基本见底。广西、广东等主产区在9月份连遭台风和暴雨,花朵受影响明显;加上开盘价只有8.5元左右,新货收不起来就不难理解,这也是造成今年新货价格越收越高的直接原因;
四、 市场大环境为葛花升价创造有利条件 国内药材价格普涨一年多,像葛花这种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而又低于劳动成本价的品种已实在不多。随着多个家种品种或热点品种一轮又一轮升价,市场经营者逐步将目光转向风险较低的低价品种、冷背品种或野生品种等,前期海金沙、草决明等价格快速上升就足以说明这种趋势。而葛花介于小品种和中等使用量品种之间,又具备产新集中、盘面小等特点,开始受到市场关注当属正常。
五、趋势预测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葛花价格涨到14元时产新量依然缩减,并直接导致2008年葛花出现天价。而在通货膨胀、劳力成本增加、中药材价格普涨的今天,葛花当前的12元价位不能真实体现其应有价值。随着产新结束,后市趋升是其价位的合理回归。如人气聚集,则后市更可期待。只是相对大宗药材品种,该品种需求量仍然有限;并且2008年葛花的高位跳水经历也会使参与者心有余悸。故笔者认为葛花虽然后市看涨,但要想重现2008年的辉煌难度也不小。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