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阶段,
黄芪“噩耗”连连,走动迟缓、销量有限、缺乏需求……不同的字眼,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和共同的哀愁——黄芪行情不佳,价归何处?
一、 历史行情回顾
黄芪药食两用,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用途广泛,年需求量在已达30000吨上下,其中以黄芪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就达200来种,如十全大补丸、归脾丸、消渴丸等,均是应用历史悠久的补益良药。
由上图可以看出,近10年来,黄芪虽然不像三七、太子参一类的品种,能够创造“神话”,但它也有自己的辉煌,且每一次的辉煌都会打破上一次,创造新的记录。
黄芪初次崭露头角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价格突破10元,虽然虚高的价格只是昙花一现,但再次调动了产区药农的种植积极性,黄芪生产又悄然恢复,如此也延长了黄芪低价周期,一直到2005年黄芪低迷行情不改。
低价行情中,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2005年比2003年减种过半,2006年又较2005年下减4-5成,连年减种让商家看到了潜伏的商机,2005年,从本地商贩小批量压货,逐渐发展到河北、安徽、毫州、四川、重庆、成都等地客商来到陇西大批量囤积,一时间陇西各地的仓库都放满了黄芪,价格也随之逐步上升。到2005年底,由于货源逐渐集中,药农手里无货可供,市场由先期的3.5元涨到了5元-6元/公斤。 到了2006年,市场进入价格调整阶段,药农家中的存货基本销空,小贩手里的存货也逐步消化,只有大户的囤货支撑着市场。一些商家在产新前提前抓货,使黄芪价格有所上升,但由于库存仍处高位,随着价格的上升不断有一些商家抛货,大升幅度受限。
2009年底,中药材牛市行情启动,市场热点疯狂涌入药市,加上当年自然灾害频繁,黄芪产量、质量都受到一定影响。黄芪经过常年低迷后产量缩减,其产地集中易掌控,库存薄弱易炒作等因素,大量资金介入该品种,短短两年时间,突破20元,直逼30元,第二波、第三波高价行情陆续出现。
在2011年8月市场整体出现松动的时候,黄芪在开始时还能摇摇晃晃稳住脚步,回落并不明显,但在10月份,出现了跳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遭受“腰斩”。如今虽然稳定在18元上下的行情,但是再聚集人气困难重重。
二、 主产区现状
甘肃产地
甘肃为黄芪最大产地,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上下,主要分布在甘肃的首阳、渭源、岷县、连峰、梅川、河西、宕昌等地,几乎遍及整个甘肃。目前,产地黄芪生长态势良好,虽然上半年甘肃岷县地区受到了冰雹灾害的影响,但事后可以看到,这次灾害对当地黄芪生长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危害。今年陇西产区黄芪面积扩种不大,但岷县、宕昌等产区扩种明显,今年预计产量增加。现产地条子货不算多,但饮片存量颇大。
内蒙产区
内蒙固阳县是传统的黄芪种植主产区,因前几年行情不佳,其它粮食及经济作物价格上涨,亩收入效益比黄芪都好,加之黄芪起挖费工,故现在当地已很少有人在种植黄芪。目前内蒙黄芪还有一定产量的产地主要在赤峰市,今年当地药农多种植桔梗、防风、沙参等品种,黄芪面积减少近一半,从三月中旬至今,当地大货少有走动,货源走势相当缓慢,陈货库存仍还有350吨上下。
三、 后市预测
黄芪的主产区虽然在靠天吃饭的甘肃,但从历史上看,因为气候影响而造成的大幅度减产的现象不多,影响黄芪生产的条件主要还是市场行情,往往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黄芪每一次行情的波动或许都是出手的机会,但想把握好却相对较难。当下,甘肃黄芪价格处在相对平稳的阶段,今年黄芪种植面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增加,加上今年甘肃雨水充分,黄芪苗子长势较好,如果不出意外,今年黄芪也一定是一个丰产年。现在已是八月底,新一轮的产新不远,现在黄芪市场库存丰厚,如果今年新货量过大,黄芪价格将会面临较大压力,预计后市下破15元不是没有机会,介时,难免会有药商趁价格低入手,在这部分抄底资金的热捧下,该品种将会在15元左右形成一个阶段性底部。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