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谈药材种植与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
夏在
发展药用林木种植和间作适宜药材是推动退耕还林(草)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双益途径。在退耕还林的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中,只要贯彻政府、专家、农民三结合的原则,认真调查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严格遵循当地气候特征规律,遵循原植物生物学特性,遵循农民实际经验的三遵循方针,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果则果的五宜原则,实行乔灌间作、乔草间作、乔花间作的三间作措施,实现既有生态保护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有长远效益,又有近期效益。当年有效益,年年有效益的退耕比耕种有更高效益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加上正确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才能极大的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于此同时,还要作好种前的市场信息服务、种时的技术服务、产后的销售服务和产品深加工服务,及种、养殖业相结合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再造一个万山绿遍、层林尽染、鸟语花香、人鸟同居、人兽同栖的绿色生态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气候复杂,中药资源又十分丰富,各区域,尤其是西部、西北部山区、草原、沙漠地带,几千年来,就在特殊自然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的地道药材,而且在数千年的人类健康史上发挥了繁衍生息和医疗保健作用。如内蒙的肉苁蓉、锁阳、甘草、麻黄、黄芪、知母、防风、黄芩、柴胡、金莲花;山西的黄芪、党参、远志、连翘;陕西的山茱萸、花椒;陕北的酸枣仁;宁夏的枸杞;甘肃的大黄、党参、当归等。
据初步调查,适合西部、西北部干旱和贫瘠山区黄土高原、草原、沙漠发展的药用林木有:仁用山杏、仁用山桃、黄柏、仁用柏树、杜仲、银杏、山茱萸;小乔木有:花椒、 枸杞;灌木有:仁用酸枣、连翘;多年生花类有:药用玫瑰花、金莲花、药用牡丹、款冬花等。林木生长前期适合间作的药材有:穿山龙、柴胡、黄芩、大黄、苍术、远志、淫羊藿、地黄、红花、蛇床子、五味子等。
例如:仁用山杏为蔷薇科杏属植物,多年生小乔木,耐干旱、贫瘠,适应性强,树高2—3米,树冠2米左右。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发展山杏种植,除对生态有极高的保护效益外,其产品杏仁尚有极大经济价值。杏仁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作用,广泛用于平喘止咳药物和润肠通便药物的生产中,近年来杏仁大量用于饮料、食品的生产中,国内外市场一致看好,现市场价16—17元,每单株可产干杏仁15—20千克,亩植110棵,亩产效益可达8000—10000元,一年生山杏苗,移栽后三年结果,四年进入盛产期,为了弥补山杏前3—4年不产不收的损失,解决农民年年有效益的问题,在山杏前三年树未长高长大,不遮光不争肥水的时间,间作穿山龙、柴胡。穿山龙是提取薯蓣皂素的基本原料,而薯蓣皂素是生产甾体激素、避孕药物和冠心病药物的主要原料,市场货源靠野生采集,供求缺口一直很大,在中药市场属紧俏品种,市场看好。柴胡属中药材大宗品种,多年来一直靠野生资源供应,枯竭性采挖,使野生资源濒于枯竭,市场看好,发展林间间作人工种植柴胡的前景十分广阔。仁用山杏间作两品种的效益,每年每亩均在1500—2000元左右,如发展规模化的种植其效益对于贫困地区农民应是很可观的,同时足以弥补退耕还林前期不产不收的损失,以确保农民年年增收。山杏移栽后,第三年结果,第四年进入盛产期,每年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
这种林药间作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实现农民退耕还林后年年增收,实为双益之举。
其它药用乔灌木,如山茱萸、山楂、黄柏、杜仲、山桃、银杏、柏树、厚朴、花椒、枸杞、连翘、酸枣等适应性很强,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发展种植,除具有极大生态保护效益外,其产品在医药工业、食品保健工业的生产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可连年持续实现极大的经济效益,为生态保护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这些药用乔木在生长前期,均可间作适宜药材的栽培,以实现退耕农民年年增加。再如药用玫瑰花,属蔷薇科植物,多年生直立灌木,高达2米,适应性很强,在我国甘肃、内蒙、东北、山东均有分布,其花蕾富含挥发油,其中香茅醇含量可达60%,除作药用外,近年来,在国内外尤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将其提取物——玫瑰香油广泛用于天然化妆品、天然食品的产品生产中,是天然药物、天然化妆品、天然食品的主要原料。近年玫瑰花市场俏销走畅,2001年市场价高达80—90元/千克,玫瑰香油在广交会上多有外商订单,价格在人民币6000元/千克。
玫瑰花耐旱、耐寒、南北皆宜,一年生玫瑰花苗移栽后,当年开花,每亩可达40千克,盛产期可达120—150千克,亩产效益在7500—10000元之间。如在产区开发玫瑰花深加工,增加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其效益更为可观。
在西部、西北部的退耕还林工程中,发展玫瑰花种植,不但能妆点荒山如画,优化生态环境,收到生态保护和观赏效益,而且能为贫困山区农民创造极高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在保护生态建设的退耕还林工程中,要实现生态保护效益的快速健康发展和退耕农民的经济效益增收,发展药用林木种植并间作适宜药材种植,无疑是一条双益途径,对入世后,调整我国农业产品结构,建设中国的特色农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开创我国特色农业的新道路,将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317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