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丹参作为常用大宗品种,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年用量在15000吨以上。按理来说,这样的一个品种,难免会“树大招风”,但与其大品种身份不相匹配的则是,丹参行情虽起伏波动较大,但始终未能创造出大行情。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因素造就了丹参的尴尬局面呢?本篇中,笔者将从其历史背景入手分析。
一、丹参产区分布广泛
在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的地区,适宜丹参生长,同时,由于丹参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性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整体较低,在我国多地均有分布。随着多年的积淀,农户的种植习惯已经养成,现丹参已形成了山东、河南、陕西为主产区,河北、安徽、四川等次产区并行发展的格局。产区广泛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保障充足的货源供应,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货丰价低的局面,使丹参难走出高行情。2003年、2009年丹参价格都经历了低谷时期,这样的行情走势和产区广泛、种植面积大幅发展不无关系。
二、产量补给速度快
丹参每年春季下种,秋冬季节便能采挖鲜货上市,整个在地生长周期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一则产能恢复的速度极快,一旦行情有个风吹草动,农户能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像丹参在2012年价格较好,2013年时各产区便出现不同程度的扩种,即便去年出现了干旱减产现象,但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丹参的整体产量并未受影响;二则,丹参生长过程中对资源消耗较小,除了土地资源外,丹参易种好管,对人力资源依赖度低,在劳动力日益紧缺的农村地区,可谓是个值得种植的“好品种”。和产区分布广泛相似,丹参的上述优势有时候却成为了其致命的弱点,故丹参历史上的高价行情总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三、大品种,人气易聚但操作不易
年用量上万吨的品种,市场、产地经营商家众多,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便能引起各方关注,但高人气并不等于高行情。其实丹参的情况与茯苓类似,同是常用大宗品种,同是一年生,同是行情上下波动明显,同是经营商家众多但行情却难以突破……除了基本面支撑力度不足以外,另一个原因在于商家操作不易。丹参年用量15000吨以上,想要控制整个盘面,没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丹参经营商家地域分布广,意见难以统一,跟进时间不同,往往着力点也不一样,对整体行情的抬升有限。
在上述诸多历史因素的制约下,丹参行情虽有过大幅上涨的历史,但其最高价格仅在17元(山东 统个下同)上下,从未突破20元。现在丹参产地、市场可售货源充足,亳州市场价格在12元左右,价格比较平稳。而现产地丹参种植基本结束,今年的种植面积如何?产地的具体情况怎样?丹参后市的行情是求变还是继续平稳?丹参的现实情况能否战胜历史因素的弊端,在下文中笔者将进行深入分析。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591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