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第一部分 一周总述
本期综合200指数由上周2889.25点涨至2892.54点,微涨3个点,周环比上涨0.11%。心脑血管20指数在当归和僵蚕的带动下周环比上涨1.12%,而其它板块指数变动不大。
本期价格变动品种较上期进一步减少,升降品种数量大致持平,价格波动的品种中大品种显少,波动幅度亦在缩减。在受监控的各规格品种中,价格有变动的品种共计41个,其中升价品种20个,降价品种21个。在升价品种中,公丁香升幅10%,甘草升幅9%,白芷升幅6%,当归升幅6%,枳实升幅3%,升幅排名靠前。在降价品种中,冬凌草降幅10%,赤芍降幅6%,广藿香降幅5%,牛蒡子降幅4%,降幅排名靠前。
本期关键词:物价指数、药企合作、调价稳价
1.物价指数 CPI在第二季度呈现连涨,4月同比上涨5.3%,5月5.5%,而统计局在9日公布的6月份全国居民物价消费指数达6.4%,再创新高。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0%;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此番上扬,“猪在领跑”(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1.37个百分点),还是一只“吃了中药的猪”——今年肉价与药价齐飞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药和肉类这两者此次价格飞涨虽起因不同,但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小压力,在政策面上极大的考验稳定物价政策的力度。
2.药企合作 中药材原料价格连连上涨,利益的压缩让众多药企很受伤的同时也让它们“坐不住”了。近日,包括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天士力等国内7家品牌中药企业在内,签订了一份合作备忘录,目的是要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有关种源、生产模式、药材规范性、交易信息透明度等一系列问题,从源头入手打造“药仓”。7家企业表示将在“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种源的建设”、“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发、培训”、“中药原材料的储备与交易平台的构建”、“保健养生市场的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合作。
3.调价稳价 6月份各类商品价格同比变动数据显示,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4%。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12.4%。中药价格的暴涨在近期引起了广泛媒体的关注。新华网记者走访发现,流通环节过多是药材涨价的主因,如药材从安国到大连,中间至少要经过四五个环节,其中零售环节加价最大,毛利率在四成左右。另外,医生因绩效和利益关系开出“大处方”也是中药价贵的“推手”。“降低药价”是历年医改的首要任务,完善中药材产销对接,压缩流通环节,严控信息不对称,增加行业透明度的呼声愈发强烈。后期政策面,调价稳价将是主题。
第二部分 热点分析
本期我们选择以下品种进行点评:$pager$
●甘草 本期甘草由升转稳,走动一般,目前市场甘肃统片售价18元左右,内蒙与新疆毛草个子售价基本持平,12元左右,后市多商看好。
后市点评:甘草用量巨大,而常年价格低迷难以持续刺激种植积极性,国家对野生甘草采挖的管控也限制了甘草的产量。现内蒙和新疆产地货源均已不丰,行情坚挺。预计后期有波动,整体涨势缓而稳重。
●公丁香 公丁香来货仍不多,行情坚挺。目前市场统货价格升至80元左右,净货85元左右,含杆大点的70元左右,后市多商看好。
后市点评:口岸来货少而求购商增多,公丁香继上期涨7元后,本期再涨7元,持货商惜售心理渐强。目前市场存量不多,不存在抛盘压力。公丁香走势受口岸来货量影响较大,后期需密切关注。
●枳实 枳实产新接近尾声,新货陆续上市但多含潮。目前市场含微潮大个新货售价15元左右,小个货18-19元,近日寻货商家增多,行情有升。
后市点评:产区阴雨天气使枳实的晾晒及加工受阻,上市量偏小而寻货商增多,行情上扬。从走势来看,枳实触底反弹,上扬的行情仍未结束,后市仍可看好。
●白芷 白芷处于产新期,行情出现小幅回升,但实际交易量不大。目前市场统货售价16-17元,寻货商有所增多,同时不乏观望者。
后市点评:今年禹白芷受旱,长势不好;亳州白芷扩种一倍,也因受旱个头不如往年;川白芷略有扩种,因风调雨顺,长势较好。目前各产区均小量产新,需加强对产新情况的了解,后市将有所波动。
●芡实米 本期芡实米行情坚挺趋升,目前市场碎统售价35-36元,两半净品售价55-60元。据反映芡实米产地长势不佳,市场多商关注。
后市点评:芡实米去年产量不大货源基本消耗殆尽,而目前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际,在地芡实米又长势不佳,可见此番涨价事出有因。从价格走势上看,芡实米涨势未完,后市仍可看好。
第三部分 后市观察
本期综合200指数变动甚微,在淡季期间,价格变动的品种明显减少,变动幅度也进一步缩减,权重品种大多都在“潜伏”,未有动作,小品种此起彼伏,但此消彼长,方向不一,难以带动大盘。仅部分品种在产新期间颇受关注,如太子参、枳实等。虽在淡季,但地方药监局和各大药企也没闲着。各地药监局对市场的调查和治理依然在开展之中。而各药企也在谋划着如何绕过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据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11年一季度医药板块的毛利率为27.08%,低于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然而,上市医药公司的净利率仅下滑0.14个百分点,说明有实力的药企在应对生产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的不利局面所采取的措施颇为有效。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