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第一部分 一周总述
上周(2014.7.21-2014.7.27)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合200)在7月21日开盘后大盘指数开始下跌,到7月22日指数开始止跌转稳,一直平稳运行。截止7月27日,大盘指数仍然平稳运行,综合200指数报收于2511.39,周环比下跌2.89%。
本期关键词:发改委拟放开部分药品价格 超三成中药材去年价格下跌
发改委拟放开部分药品价格
近日,有消息称发改委发布了拟放开部分药品价格的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显示,发改委有意放开非处方药、非医保目录等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分析人士指出,发改委的工作思路正在发生变化,从之前调整最高零售价,到逐渐将重点转移到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上。其实,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开始酝酿这一工作模式的转变,提出“基准价”这一概念,即通过对药品实施定额医保支付,超额患者自付的管理方式,让药企主动开展价格竞争,形成更为合理的药品价格。
药品价格不仅关系着终端消费者的利益,更是与药品生产厂商的收益息息相关,发改委放开部分药品的定价权,将之放归市场,形成市场价格机制,并进行相应的监督,充分发挥购销主体的积极性,以节约采购成本。这样的方式,对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如果监控不到位,会不会造成要价虚高的情况,值得思考。
超三成中药材去年价格下跌
近几年来,中药材曾经多次出现价格过山车般大起大落,商务部为引导中药材种植与销售,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近日,发布2013年全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情况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去年药材价格波动明显,如曾经热门的三七价格持续走跌,120头三七降幅为51.0%,太子参同样狂跌到2011年的20%,但是依然没有跌到谷底,预计后市价格会继续下跌。29种药材中,11种价格下跌,占整体比率37.9%,而同比价格上涨的只有9种。
中药材价格波动起伏,有人欢喜有人忧,部分农户、经营商家靠着中药材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而另一部分也因为中药材而“倾家荡产”,中药材的过山车行情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种情况能否规避,如何规避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信息透明、政府引导,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这种情况起到缓解作用。
第二部分 热点分析
桔梗:桔梗走销不畅,行情仍疲软。现市场地产统货13-14元,内蒙去皮统货22-23元。该品市场库存较多,预计后市行情短期内波动不大。
后市点评:桔梗主要产于内蒙的牛营子镇、安徽太和,上述两地占到桔梗全国产量的大部分,此外,山东、四川等地也有资源分布,桔梗产区分布较广泛,对行情的阻碍较为明显。桔梗历史行情几度起伏,2003年在非典的拉动下,出现了小波上扬行情,拉升至19元(统 安徽 下同)价格后迅速回调;2009-2011年上半年,牛市环境下的桔梗发力上行,最高到达70元左右价位,而后震荡下滑,保持在20-21元之间。桔梗作为2-3年生品种,产量的恢复时间较长,故其扩种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在2009-2011年连续高价影响下,不仅主产区种植面积增加,各次产区也相应扩种,导致随后几年内桔梗产量大增,价格持续走低的局面。价格对生产种植端的调整立竿见影,2010-2011年桔梗种子价格最高为150元,2012年下跌为100元上下,而2013年更是跌落至35-40元,可以看出伴随桔梗的低价,农户在不断地缩减种植面积,只是前几年高价刺激下的巨大产量得不到有效消耗,桔梗便难以走上行情复苏之路,尤其在药市淡季、货源仍丰的情况下,桔梗行情仍看不到利好出现。
细辛:辽细辛产新之中,并有少量新货开始应市,由于老产区在地面积缩减,看好商家因此不断增多,行情稳中有升,目前亳州市场全棵统货45-47元之间;统根73元左右;净根88元左右。该品老产区面积缩减,但新产区面积有增,真正大升还需耐心等待。
后市点评:细辛生长周期一般需要4-5年,较长的生长周期容易造成产销失衡的恶性循环,也使细辛价格走势周期性明显。在2000-2001年,细辛价格高企,全棵最高达到了100元上下,而后逐步下滑回调,最低跌落至20多元价位。价高扩种、价低减种,这一定律在细辛身上同样适用,但由于细辛的较长生长周期限制,产量的延迟性明显。2007-2009年的减种,推高了近几年来细辛的行情。去年产新至今,细辛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价格也是逐步上攀,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今年细辛又开始了零星产新,但具体产量还需到秋季产新结束后才有定论,但从产区情况来看,关注、询价商家依然不减,而陈货库存已不丰,新货上市之前细辛稳中趋升的走势不会改变,而产新之后的行情走势还需看今年具体产量而定。
川明参:川明参(明党参),前阶段行情持续下滑过低,产区农户有惜售心理,价格又出现小幅反弹,但由于需求有限,加之适逢药市销售淡季,近日行情渐渐趋于平稳,目前亳州市场大统货多要价在24元左右;统货价在23元左右,货源实际交易量不大。
后市点评:川明参作为药食两用品种,年用量在3000-4000吨之间,正处于销售淡季的川明参为何会“意外”的出现行情反弹呢?最主要原因并不是供需的实际拉动,而是价低农户惜售导致价格小幅上扬,但就川明参自身而言,基本面并没有任何的利好存在。川明参产于四川的金堂、巴中、广元等地,产区分布较广,而且多产地均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得到当地政府的种植扶持。作为3年生的品种,川明参在2010年开始涨价,但真正发生扩种是在2011年涨价时,2012年川明参价格继续上涨,种植面积达到顶峰,连年的扩种造成2013年产新货源大量应市,价格大幅下滑,2014年产新仍是量大货丰,价格持续下跌。就目前来看,川明参大量货源未实际消化,仅凭农户惜售而引发的小涨行情,追究敌不过供需失衡的现实。
蝉蜕:蝉蜕各产区陆续产新,今年部分产区干旱,加之近些年蝉蛹食用量增加,造成新货产量减少,受此影响,近日关注力度显强,且到产区购货商家较多,致使行情不断上涨,目前亳州市场沙地货售价170元左右;水洗净货可供货源量不大,持货商要价在220元左右。
后市点评:蝉蜕虽为年用量在几百吨的小三类品种,但近期其在药市淡季下逆势走强的行情,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蝉蜕在产新前期就有多商看好其后市,而随着产新深入,山东产区产新接近尾声,山西、河南等地虽还在产新之中,但今年蝉蜕产量已逐步明朗,山东地区有干旱情况发生,蝉蜕出现了减产现象。除此之外,几乎所有产区都存在与食用争抢资源的情况,近日媒体更是曝出山西村民抓金蝉(即蝉蛹)卖餐馆,一晚入千元的消息,蝉蛹丰富的营养价值,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追捧。在食用需求强劲的情况下,高利润点燃了农户的捕捉热情,而从源头上进行捕捉,使作为下游商品的蝉蜕量减少,今年蝉蜕仍是一个减产年。在减产的利好刺激下,各产区求购商家增多,货源随之走畅价升,应该说蝉蜕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创造着奇迹,今年产量、库存皆不丰的情况下,奇迹估计仍将延续。
第三部分 后市观察
本期,华南地区遭受了强台风袭击,暴雨大风天气对八角茴香、郁金等品种生长产生了较大影响;长江以北地区则出现了高温干旱天气,河南地区更是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旱情,相关地域中药材受灾情况尚不明朗,能否对中药材价格形成利好,值得商家关注。而本期市场来看,冷清、萧条依旧,多数品种行情显疲,这种状况短期还将持续。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