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第一部分 一周总述
上周(2014.8.11-2014.8.17)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合200)在8月11日开盘后大盘指数开始下跌,8月12日停止下跌并呈小幅回升之势,到8月14日指数转稳后保持平稳运行。截止8月17日,综合200指数报收于2484.79,周环比下跌0.52%。
本期关键词: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产地与药企对接 中医药对癌症治疗新成果的探讨报告会在京召开
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产地与药企对接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不仅对纳入统计范围的29种药材进行了分析统计,还指出目前我国中药材流通整体上仍为落后的农贸集市交易形式,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到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中药材质量,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趋势。产地与药企对接模式保证产品供应,已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产地与药企对接模式,确实可以摒弃流通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对中药材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其实,产地与药企对接的模式虽已建立,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即药企直接从产地采购货源,仅省去了中间的叠加费用,但想要真正实现组织化、规模化交易,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还需要下功夫。
中医药对癌症治疗新成果的探讨报告会在京召开
2014年8月15日,“关于中医药对癌症治疗新成果的探讨报告会”成功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会上,16位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研究的积极作用和最新成果,朴炳奎教授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强调了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综合治疗过程当中的作用。同时,与会专家就进一步建立专业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和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更好地推动整个中医药和癌症预防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达成了诸多共识。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癌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民众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2010年全国登记地区每分钟约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使用中医药参与癌症的全程治疗、中医治疗和预防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中医药作为我国瑰宝,其深层次的价值有待不断发掘。
$pager$
第二部分 热点分析
三七:三七在近两年高价刺激下,产区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预计今年产量将大幅增加,现新货批量上市中,且普遍含微潮,价格悬殊不一,因此经营商多选择观望心态,以随购随销方式维持正常经营,行情持续跌落,目前亳州市场40头三七售价400元左右;60头三七价在300元左右;80头三七价在260-280元之间;120头三七价在200-230元之间;无数头三七价在180元左右。
后市点评:三七曾是众多药商高度关注的品种,干旱频发的云南主产区、3-7年的长生长周期、不能连作的特殊习性……这一切都赋予了三七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加上2008年4万亿救市,市场闲散资金增多,游资炒作现象突出,于是三七在2009年干旱的导火索下开始了一轮持久攀升行情。其实早在2012年,市场便因三七连年扩种而持看空态度,但当年提前采挖损耗了部分产能,加上红籽过千的价格,留籽七农增加,再次损耗部分产能,使三七当年依旧保持高行情。而从2013年产新后,面对产新量大的残酷事实,三七价格再也“扛不住了”,降价潮势不可挡,三七的价格神话已然破灭。如今,三七产新临近,高价下的疯狂扩种,让今年的可采面积在2013年基础上几乎翻了一番,巨大的产量预期让农户惴惴不安,导致部分农户提前采挖;而商家的反应出奇一致,观望、勤进快销,三七价格则是一滑再滑。今年三七产新量大基本已经形成共识,还是那句话,高价来得多猛烈,低价就有多惨烈,连续多年高价格的三七,还有很长的回调整理之路要走,今年价格跌势仍不会改变。应该说三七富了一批人,无论是药农还是药商都对这个品种有着特殊的感情,但繁华过后的残酷现实必须接受,三七的高行情已经谢幕。
白芍:白芍正值产新,今日(15日)亳州十九里地产市场上市量约在100-130吨之间,虽然关注商家较多,但由于真正入手者有限,货源走动不是很快,行情较前几个集稍微滑落,5-7成干的大统货交易价在11-14元不等,小统货9-11元,三四级陈货17元左右;尾芍陈货13.5-14元。
后市点评:白芍是众多“谜一样”的品种之一,产区分布广泛、经营商家众多、超万吨的用量,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库存,这些因素增加了白芍的神秘色彩。白芍作为生长周期在4-5年的品种,较长的生长周期使下种面积对产量和行情的调节相对滞后。白芍在2009年以前,常年保持在10元以下的低价位运行,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直到2010年白芍价格上涨后,种植端才有所恢复。即便如此,2009年之前的减种,并没有对白芍价格上涨带来多大的推动力,2010年至今,白芍价格有过波荡起伏,但并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去年产新之际,白芍被认为是近年产量最少的一年,关注商家增多,不乏看好入手者,但是最终产新后的结果仍然是上行乏力,白芍的库存虽在消耗,但还不到位,白芍的产量虽在减少,但并没有想象中大。今年白芍又迎来了产新,前期亳州产区出现的死苗现象,因波及范围有限,加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今年白芍产量的影响不大,随着产新深入,白芍上市量逐渐增多,货源走销一般,价格有略微回调。白芍行情的风吹草动总能吸引商家的关注,当初满怀希望建仓的商家,有多少获利而出,还有多少在苦苦等待,我们无从而知,至少在当前环境下,白芍似乎仍看不到利好,我们只能期待经过漫长时间的酝酿后,白芍再次爆发。
麦冬:麦冬,市场行情随产区货源走势加快,市价有小幅上调之势,现荷市统货多交易价格45元,药厂货售价37-38元之间,此货产区存货有量,后期波动空间有限。
后市点评:近日麦冬各产区货源走动顺畅,价格出现了小幅攀升,而麦冬价格上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人说是因为今年单产下降、种植面积减少,库存消耗所致,而麦冬产新结束已有些时日,此时才在淡季中逆势走强,未免有些牵强。今年麦冬产新时,湖北产区确实因干旱导致单产下降,其余产区产量基本正常,尤其是最大产区四川,今年的产量仍在7000吨左右;再者,近年价位对于种植户而言,仍然是有利可图,所以麦冬也不存在大面积减种。那么,这次涨价,是药厂、药商积极购货导致,现四川产区库存量仍较丰,麦冬大涨条件不具备。或许细心的商家会发现,麦冬近年都出现了上涨行情,2012年同期,麦冬价格出现上扬,但最终也难成气候;2013年产新尚未结束,麦冬便开始上行,但在货丰的事实面前即偃旗息鼓,此次麦冬价扬,若不出意外,上调幅度及时间均有限。麦冬150元的天价行情已成为过往,行情想要实质突破,库存仍是横在其面前的一座大山。
茯苓:茯苓,因一个半月前,产区购货力度加大,货源走快价升,随着近半个月购货商家逐渐撤离,行情渐渐恢复平稳,但亳州市场小量货源走动依然良好,目前安徽产小丁统货成交价24元左右,稍好点的小丁26-27元,中丁统货售价20-21元,纯白中丁23-24元,大丁与统块统货售价持平于20元上下。
后市点评:茯苓作为年用量超万吨的药食两用品种,经营关注商家较多,每年产新,加工户奔赴产地积极购进,一派热闹的景象。但茯苓生长周期短这一弊端,使这种热闹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茯苓在2010-2011年行情快速攀升,2011年下半年产新后出现了急速下滑,且茯苓累积了大量库存。近年,茯苓总体行情是呈小幅上扬的,主要是价低农户减少了种植面积,加上国家对松木砍伐的管控日益严格,而松木又是茯苓种植的必需品,一定程度上拉升了茯苓的种植成本。在上月,随着产区购货力度的增强,茯苓价格再度出现小涨,而近期安徽岳西产区茯苓已零星产新,鲜货价格高于去年同期,那么干货加工成本势必增加,对于茯苓行情而言,有一定的利好作用。同时,近年茯苓的小幅上扬趋势,表明前几年累积的库存逐步得到实质消耗,行情有望进一步突破。
第三部分 后市观察
本期,虽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但市场交易及商家经营心态并未有实质性改观,涨价的亮点品种依旧寥寥,市场的淡季氛围还在延续。大宗品种白芷、白芍、白术、三七、八角茴香等相继进入产新,在产新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市场将再次面临考验。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