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可不是吓唬你,中药材市场会在七八年之后消失——因为,在发挥完活跃市场经济的历史价值后,当前的传统中药材市场已经乱象丛生,特别是质量失控问题。而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从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抓起,实施质量追溯体系。全国建多个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产出药材就近入库,最终全国统一调拨,进入终端消费——全程闭环流通体系,将取市场而代之,传统中药材市场就此寿终就寝。

图1:国内某药材市场,聚在一起打牌的商家。
此论一出,彷佛地震:中药材市场的未日到了!千万市场药商,心里七上八下——前路向何处去?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药材市场诞生的前因后果:
一、中药材贸易市场,曾经是历史的宠儿

图2:国内传统中药材市场,已经发挥完历史性贡献。
先说市场这个概念,此处具体所指为有形市场,就是中药材交易场所里,买卖双方,贸易活动,所指如此中药材市场,目前在全国国家认可的有17个。
1.1 按幅射区域大小分类
全国性市场,如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区域性市场,如西南成都、西北陇西等;地方性市场,如黑龙江三棵树、湖南廉桥等。
1.2 按时间人流分
常年性市场,如安国,亳州等,中心交易大厅每天上午营业,星罗棋布的铺面常年笑面迎客;会议性市场,如河南百泉、江西樟树等。平常车少人稀,难免冷冷清清。只到了一年一度的全国性药材交流会,才极盛一时,仿佛中药界的欢庆大典。
但会议市场大约风光不到七八年,辉煌的顶点时,樟树会四万人之众;百泉会时,百泉小镇人满为患,吃饭都得抢——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巨大商机!因为计划经济时代,国营条条领导,三级封闭管理的体制,当时体制外的倒买倒卖是非法的。个体药农小贩背半袋当归,从甘肃去天津,就抓捕入牢。改革开放之后,国营药材公司解体前,还有一抹夕阳红。主会场只有二级站以上的药材公司才有资格入住,当时的个体和民营经济只能屈就小旅店,只为来向国企讨一点合同订单。一旦签了合同,不等散会,立马回去抢先上货。
笔者记得,安国市场在一个全国会议后的上货量,大到店内库房堆不下,只得堆在街道两旁,犹如两道城墻。当初参会代表牛气冲天,药界老人常回忆起当年樟树会代表和地方官员武警冲突令人难忘的场面,“白头宫女说玄宗”。而后会议市场衰落,再也难以回到当年的无限风光。因为,中央定调国药公司抓大放小,大多进入市场后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吞没了。在改革进程中,国营药企主导的会议市场衰落了,甚至安国全国交流会也已停办多年了。
然而,个体和民营为主体的全国常年性市场如亳州、安国等地趁风而起,创造了20年的发展辉煌。如人一样,市场也有新陈代谢,这一时,死生荣衰同时发生——你能说,他死了吗?不!一杈枯败,千芽横空。
1.3按经营属性分类
产地市场,如浙江新渥、重庆黄水、吉林抚松;边贸性市场,如广西凭祥、云南瑞丽等。
其实,最初的进口中药材大多由香港通关到深圳进广州,广州是最早的中药材进出口市场。但是随着外贸体制改革,放开管制,多口岸进出,而成本低、通关快的边贸口岸繁荣起来。香料类边贸来货后集散于玉林,玉林成了香料的国内头盘大批发市场。广州市场略显萎缩而玉林市场高速发展。虽然,市场各个局部谁也不是长青树,有枯有荣,优胜劣汰。但是,中药材市场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却总是去旧布新,生生不已。
二、笔者亲眼看到传统市场的荣枯更替,面临挑战
安国市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安国经商快20年了。1984年中央下文,中药材由计划经济改革为市场经济,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安国市场应运而生。当初叫“ 祁州药市”。起步期只东西长不过百余米不起眼的两条街,又发展到六条街,称为“老药市 ”。90年代再造“ 新药城”。90年代未又扩建到“ 国际商贸城”。
全国药市90年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忽起数百家,办药材市场成为一股汹湧热潮。达到沸腾时,国家认为乱象丛生,虚胖,大刀阔斧整顿,只保留17家。这次整顿有利于安国,给安国清理了发展空间,安国顺势作大。
近两年兴建“数字化新药都 ”,鸟枪换大炮,都是最现代、最时尚的高楼大厦。安国市场正如日中天,正此时,挑战如期而至!

图3:中药材需求端,纷纷走向产地已成大势所趋。
挑战者是产地市场!挑战者,只不过出身于农村镇的集贸市场,不在国家承认的中药材市场之列。产地市场因科技进步,交通通讯现代化,终于满园春色关不住,掩藏在偏远的道地产地市场一枝红杏出牆来,产地市场揭开面纱。因为市场最爱质优价廉,企业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市场机制胜花吐蕊,吸引企业如蜂舞蝶狂。消费端直接和产地对接,这样道地产地市场就胜过全国综合性市场一筹,迅速繁荣起来。
与此同时,全国性市场的商人,大多感到生意难。药厂大多到浮出水面的产地市场采购,产地的种药人升级为药厂的供应商。渠道变了,安国人引以为豪的口号“草到祁州始成药,药到安国方有香 ”,受到了产地的挑战。
三、市场没有死去,只是在新陈代谢中
中药材市场州多年的发展历史会说话:他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其途中受政策而曾减肥健身;更随着“ 中医药是国民经济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政策红利,而走上金光大道——这其中,会议性市场的衰落和全国性综合性市场的崛起;全国性市场的花红花暗和产地市场的异军突起;国家级口岸市场的弱化和边贸口岸市场的繁荣,都显示市场机制的自我革命,自我调整,恰恰说明市场是生机勃勃的,“一叶飘零万叶丛生”。
疏理30年以来中药材市场的变迁历史,可以感受到市场发展趋势的脉胳,认清市场形态的一时波动扩张和收缩,市场内部各結构的调整一荣一枯,商家个人命运如何升降沉浮,都只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已!
可见,市场是个系统的体系。用进废退,自然而然,可能安国一时失色,产地一时光彩;此衰落,彼兴旺——这仅仅是这个系统内部在“调结构 ”;是市场体系在进化、在进步!市场还是市场,市场没有死亡、没有衰落,只是新陈代谢中,市场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中药材市场,未来之路何在?

图4:未来的中药材贸易,必须走闭环流通体系之路。
所以说,市场,没有消失也永不会消失。因为,市场的机制还在、灵魂还在——竞争形成价格,价格调解供需,调解中药材生产和销费,这就叫优化配置资源,才能低成本高效率,才能创造社会财富。这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之中在推动生产力前进。
花开了,花蕾消失了,这一株花更艳丽;花落了,结子了;子朽了,芽又成一株亭亭花儿了。哲学家说肯定否定,否定肯定,事物就这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着。花、蕾、子都曾消失过,但是,生命在延续!
党中央已经定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俱往矣!回不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了。封闭、垄断、计划的结果不言自明,将撕裂为二元市场,出现行政命令市和“灰市 ”,整个行业将高成本低效率、扭曲价格、错配资源,导致行业进入低潮。
因此,未来的中药材产业,还需继续走市场经济的路!市场与模式形魂一体,生生不息,生命不止。
什么是魂?是市场机制——公开、公正、公平;价格、竞争、盈亏,是其灵魂;
什么是形?“基础保障+平台+需求方”的现代中药材闭环流通体系,就是形。
魂不在,市场则亡;而无形,魂何以为安?唯有魂形一体,才使生命不息——只有魂在,不管形态千变万化,不管结构胜蓑荣枯,就是活力四射的市场经济。
也就是说,市场形态会变,内部结构会调整,例如: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线下和线上会喜结连理;电子商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和物联网等新型平台,都将融合市场;而传统的交易模式,也会升级为现代仓储物流、移动互联网交易和仓单交易、远期合约交易等。但是,生产基地、专业化合作社、中药材订单农业等有形市场,依旧是中药材市场经济的广袤大地,才是支撑新兴体系的肥沃土壤。
以上是个人见解,望业内共商榷。

上期回顾:《重磅》第9期:穿山甲库存,为何源源不断?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