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近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称国药集团)与贵阳市政府签订合约,拟在贵阳投资9亿元,建设中国骨科中成药专业生产基地,预计2015年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根据协议,在现代中药产业方面,双方将把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建设成为中国骨科中成药专业生产基地,加快开展“地道苗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培育一批单品种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中药民族药品种。同时,国药集团将在贵阳建设GAP中药材种植基地,支持和参与贵阳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参与贵阳中成药企业并购重组和业务整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高层对媒体表示:“黔地多灵药,仅贵阳就有中草药资源1900余种。贵阳生态环境良好,中药材资源丰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无独有偶,2013年11月,上市企业康美药业在广西玉林市投资30亿元,建设中国-东盟康美玉林中药材交易中心。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为避免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成本波动,保证原材料产品质量,确保公司下游产品质量,越来越多的有资金实力的中医药企业纷纷自主布局中药材种植上游产业链。上述企业的举措,很有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进军上游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药材价格节节攀升导致成本持续走高,药品最高零售价却整体不断下调。中国中药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在537种常用药材中,有371种药材在2013年的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冬虫夏草、牛黄、三七等药材涨幅最大。许多药品的成本价与地方招标价“倒挂”,中药企业在参与医保药品销售中面临两难。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表示,2009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有几方面的综合作用。首先是受天气因素影响,当年一些中药材减产甚至绝收,在通胀压力下,中药材成本有所上升。再加上投机资本的囤积操作,使价格上涨走势进一步放大。
“一旦价格增势被强化,经销商就会跟风追高入货,又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郭凡礼指出:“药农、药企、经销商都在这轮行情波动中利益受损。如果整个产业链的秩序无法顺畅运行,最终也会影响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pager$ 应对药材价格上涨趋势,一些有实力的药企进军产业链上游。以康美药业为例,据悉,该企业已收购安徽亳州、广东普宁、河北安国专业中药材市场,在建市场包括陇西、青海中药城等项目。
国信证券分析师胡博新告诉记者:“康美对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布局,是提升其对中药材价格掌控力的重要战略。”
记者还了解到,包括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天士力等国内7家品牌中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将就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种源建设、中药材种植技术研发、培训、中药原材料的储备与交易平台的构建、自我保健与科学养生的市场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备忘录的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药材价格、信息透明度等一系列问题,着手打造“药仓”。
从单一渠道向大健康延伸
除了全产业链布局,2013年底,以国药为代表的企业巨头还将产业链的触角蛛网式发散延伸开来,这种转变源于企业对现代社会大健康需求的认知。收购医院、进军体检行业、登陆电商平台等,都是国药进军大健康领域的主要方式。
对此,国药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做大健康首先要体检,体检报告出来之后就要跟进健康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的配套工作由电商平台接上,等于与体检中心相互呼应。这是一条完整产业链上的事。
2013年,老字号云南白药也在健康产业方面有“大动作”。据了解,云南白药依托现有核心业务板块,通过内生式增长强化白药为主的产品延伸,辅以特色药品市场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在产业上下游通过对外合作、兼并收购等外延式发展,借助外围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以及先进的现代新兴生物技术,从养生会所、健康管理及服务、休闲度假、茶产业整合发展、高端特色专科诊疗、健康产品制造等多方面谋划完成大健康产业布局。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裘炯华)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