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26日电 (通讯员 吴志毅)在休宁县岭南村半山腰,蜿蜒的山道岔路口延伸进去,村民们正在一个家庭作坊里分拣黄精、石菖蒲,整个庭院和屋子里散发着淡淡的中草药香味。穿着深色短袖蓝色长裤的吴师傅肩上扛着个蛇皮袋,笑着边搬运边吆喝着仔细叮嘱每道工序。
53岁的吴卫东,是扎根在岭南乡发展的农人代表,在他多年的努力下,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中草药种植大户,整日与草药打交道,致力于对中草药粗加工和销售。加工作坊面积不大,室外是吴卫东自家的庭院,分拣、切片等工序都在屋外进行,室内被当作储藏室,用以陈列一袋袋分拣好的中草药,起到防潮防虫的作用。
岭南乡自然资源丰富,林地面积43098亩,植被完整,森林覆盖率高达92%。气候条件符合中草药的种植要求。53岁的吴卫东已经有了21年的种植经验。
2002年,吴卫东开始在休宁县岭南村种植中草药,2003年流转土地成立黄土岭家庭林场,种植黄精、覆盆子、石菖蒲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的步骤我大致都知道,只是每种草药的特性不一样,种下去后的培育过程需要自己观察,不断调整。”初中毕业后,吴卫东便跟随身为赤脚医生的父亲,经营一家药店专门出售中草药原料。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将日常所见所学深深刻在脑子里,成功考到了药工证。
在经验和科学的双重保障下,吴卫东对种植中草药的信心倍增。但药材的生长周期不定,有的一年能长几次,有的几年才能成熟一株。为了保证能成功种植出优质的草药,他穿着草鞋、雨靴整日上山查看草药的种植环境和生长情况,一捧土一捧土从指尖捻过,一点点地摸索适宜环境和草药生长所需的养料。“经验也不能完全保障每个草药的存活,现在每种草药成功种植,都是我一点点磨出来的。”吴卫东自豪地分享着这段经历。
在亲身实践,掌握了种植技术后,吴卫东开始扩建中草药种植规模,流转乡里荒山荒茶地六十多亩,规模扩建至一百多亩。但随着中草药出口质量变好、口碑变好,销路越来越广,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他开始在婺源、嘉兴等地开设种植基地,基地亩产量效益达到近4500元。
开始种植草药、加工草药吴卫东都自己一个人来,等到市场需求变大,吴卫东便请乡亲们来帮忙加工草药,工资按劳发放。“二十多年了,我没少过乡亲们一分钱。”吴卫东颇为自豪。
当被问到种植中草药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他摸了摸头说:“日子过得好起来了,周边农民也都好起来了。”这两个“好起来”,是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刻苦、善良真诚换来的。吴卫东眼里的共同富裕带着智慧,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从一开始的雇佣村民到目前,岭南村在吴卫东的带领下已有近90户村民开始种植中草药,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了大规模、有卖点的特色产业。
安徽省推出的“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是带动乡村发展的有力举措,形成了完整有序的生产闭环,让农民们得以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黄山地理位置较高,四面环山,山多,水落差大,多在山脚或山腰处开垦造田。休宁县依据当地作物发展提出“皖南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举措,利用人们对中草药在健康保健方面的重视,充分发挥休宁县不可多得的丰富中草药资源的潜在特性,结合现代科技让休宁县传统中草药生产经营进入现代生物医药行业。
吴卫东意识到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产业发展方向也要与时俱进变化。“分拣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仔细仔细再仔细,一根烟头都不能放进去。”吴卫东说,“二十多年,我的草药没有被罚过一分钱。”
如今国家、地方都大力扶持中草药的发展,吴卫东将目光放在了农民们荒废的土地上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手段上。流转更多荒田用于种植,大批购入先进加工设备实现高效运转。吴卫东这份敢做、敢闯、敢创新的精神,是他二十年的坚守潜移默化形成的,是有国家政府在背后支持的底气支撑的,是深耕实践所铸就的。
石根行步转,山色蔓新绿。乡村振兴的路上,种子在发芽,草药在结果。吴卫东用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出了累累硕果,与村民们一起在这片挥洒了半辈子汗水的土地上绽开馥郁幽香的富强之花!(完)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