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晋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
和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3—2020)的
通 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和《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3—2020)》已经市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30日
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20)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立足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科学开发、有序开发、合理开发的进程,实现我市中药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我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药用植物蕴藏极为丰富,是多种道地药材的主产区,据2005年全市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全市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385属116科,其中党参、连翘、九节菖蒲、山茱萸等在全国享有盛誉。199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中药材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来抓,从引技术、引人才、引种子,行政推动入手,通过“抓基地、上规模;抓品牌、上档次;抓服务、上效益”,使中药材生产由点到面迅速发展,成为山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截止2012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8.6万亩,总产量2.52万吨,总产值4亿元,药农人均药材收入2000元。陵川县党参基地在山西省首家通过国家GAP认证,标志着我市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取得重要进展;陵川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四个中药材基地县之一, 陵川县同仁堂党参有限公司、山西摩根汇丰养生堂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等加工销售企业快速发展,使得中药材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我市中药材产业逐步迈入规范化种植、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快车道。
虽然近年来我市中药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低,质量不够稳定;二是加工能力较弱,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市制药企业年消耗转化中药材4000吨,不足全市药材总产量的20%,大部分产品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初加工企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市场流通及仓储体系发展滞后。全市没有一个中药材交易市场,70%的药材靠外地药商、药贩收购,药农很难主导市场话语权,权益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一些制药企业和药材合作社也都普遍存在仓储条件简陋、仓储能力不足、仓储流转损耗多等问题,造成营销成本加大。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有利发展条件是:
1.有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国家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绿色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将中药材列入全省农业七大特色翻番产业之一重点予以扶持,制定了扶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项目扶持政策。晋城市委、市政府把中药材作为农民增收的七大特色产业之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扶持,极大地调动了中药材龙头企业和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对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我市地域广阔,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7.9~11.7℃,年平均无霜期为185天,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626~674毫米之间。境内山峦叠嶂、河流深切、沟谷纵横、地形多样,形成了复杂的小气候变化,构成了丰富多变的小区域生态环境资源。本市土壤类型主要为林溶褐土、褐土性土,约占土壤总面积的80%,适合不同种类药用植物生长。加之全市适宜中药材种植的荒山、荒坡、山地、林地资源较多,为大规模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十多年不断摸索和发展,我市中药材产业基本建立了种子种苗供应、种植技术推广、产业信息服务、市场开发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培养了一支中药材科技示范大户、种植能手、中药材经纪人等中药材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培植了一批中药材合作组织、中药材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等中药材产业新兴市场主体,同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技术合作,为全市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4.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就国际市场而言,需求量逐年增长,以天然植物药为主的天然药物被国际市场日渐重视,销售额约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30%,突破300亿美元,其市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平均为10%至20%左右,有12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购买天然药物。 就国内市场来讲,需求量更大。中医药具有天然、低毒、高效,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多重功效,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药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pager$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坚持“三化”“两为主”“一率先”发展战略(即品种道地化、种植规范化、经营产业化;中药材生产布局以山地种植、野生抚育为主,耕地种植以果药间作、林药间作为主;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加快中药材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注重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实现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我市立地资源条件、生物资源环境、中药材地域适应特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中药材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区域规划上应坚持适地、适药的原则,经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合理规划,重点建设几个特色明显、开发潜力大、专业化水平高的中药材种植区或种植带。
二是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要立足于我市资源、环境优势,力求在一个区域内集中投入,连片开发,规模生产,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坚持依靠科技,科学开发的原则。要贯彻科技兴药的方针,建设科技创新及服务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加强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依靠科技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
四是坚持优化资源,立体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山地丘陵资源优势,按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的理念,采用“荒山荒地仿野生人工栽培,野生抚育,退耕还林地林药间套,疏林地撒播补种,次生林地林下套种,干、鲜果园套种,高杆间作低杆”等多种模式,提高土地资源和空间利用,进行立体开发,实现产业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
五是坚持面向市场,产业化开发的原则。要按照产加销一体化开发思路,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到我市开发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建设龙头企业,按照政府建平台、平台引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方位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六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原则。要加强对濒危和名贵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搞好野生品种的人工驯化和繁育研究,做到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三、发展目标、规划布局、重点任务
1.总体目标
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其中山地种植20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50万亩);大田种植100万亩(其中干、鲜果园套种70万亩).具体分阶段目标为: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201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中药材产业农业产值突破60亿元,药农人均收入2万元,全市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4000元,中药材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中药材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通过合理有序的中药材开发,可以有效缓解对野生药物植物资源的滥采滥挖和掠夺性生产,增加地区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统一,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
2.产业布局
按照我市的地形地貌、生态条件、资源特点,结合产区药农栽培传统习惯,在全市划分为五大适宜中药材生产区域。
陵川东部片区,重点发展连翘、党参、黄芩、柴胡、桔梗、山桃、山杏、五味子、何首乌、天麻、猪苓、酸枣等。
泽州东南部片区,重点发展连翘、黄芩、山楂、柴胡、苍术、穿地龙、牡丹、芍药、板蓝根、酸枣等。
阳城东南部片区,重点发展连翘、黄芩、山茱萸、柴胡、金银花、丹参、五味子、杜仲、重楼、地黄等。
沁水西南部片区,重点发展连翘、黄芩、柴胡、杜仲、九节菖蒲、苦参、秦艽、山桃、山杏、地黄等。
沁水西北部片区,重点发展连翘、黄芩、柴胡、杜仲、山桃、山杏等。
$pager$ 3.重点建设任务
今后几年,全市将按照“扩大种植,发展加工,搞活流通”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21331”中药材产业开发工程,即培育20个发展潜力大的中药材加工储运龙头企业;扶持100个优势明显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设30个特色中药材基地乡(镇);发展30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打造100亿元中药材产业。
(1)20个中药材龙头企业建设
要重点对兰花华润晋城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摩根汇丰养生堂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摩根制药有限公司、陵川同仁堂党参有限公司、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晋城市华草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康立生药业、沁水恒泰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参洋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扶持,促其发展壮大。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扶持和服务,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使之到2017年成为全市加工转化、营销中药材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医药集团公司来我市投资经商、合作办厂,未来7年内在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成药生产、中药材销售领域再培育、引进10家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80%的中药材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年加工转化中药材达到60万吨,产值突破8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
(2)100个优势明显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设
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业务指导,重点培育支持100个运作规范、特色明显的中药材专业示范合作社,促其成为中药材基地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药农走向市场桥梁。通过资金扶持建成一批“统一规划区域,统一种子种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对外销售”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逐步改变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规模小、布局散、作用差的状况,大幅提高我市药农组织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程度。
(3)30个特色中药材基地乡(镇)建设
泽州:柳树口镇、山河镇、李寨乡、南岭乡、犁川镇、晋庙铺镇。
高平:河西镇。
阳城:河北镇、东冶镇、蟒河镇、固隆乡、横河镇、董封乡、演礼乡、町店镇。
陵川:崇文镇、平城镇、潞城镇、夺火乡、马圪当乡、古郊乡、六泉乡、秦家庄乡。
沁水:樊村河乡、十里乡、郑庄镇、苏庄乡、中村镇、土沃乡、张村乡。
(4)30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原则,以上述30个乡镇为重点区域,以山地种药、林下套种、果药间作为主要模式,以发展党参、连翘、黄芩、柴胡、山茱萸等道地中药材为基本特色,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到300万亩。
150万亩连翘基地:主要通过荒山种药和野生抚育等方式,在晋城市周边丘陵山区海拨500—1800米的荒山、荒坡发展连翘150万亩。
50万亩黄芩基地:在全市六县(市、区)采取大田种植,干、鲜果园套种,荒山种药,荒山撒播等方式发展黄芩50万亩。
20万亩党参基地:在陵川县六泉乡、古郊乡、夺火乡、潞城镇、平城镇和阳城县蟒河、杨柏,沁水县下川等地,采取相对集中连片的方式,发展党参基地20万亩。
20万亩山茱萸基地:在阳城县蟒河镇、横河镇、次营镇、河北镇、驾岭乡等海拨400—1500米的丘陵山区发展山茱萸20万亩。
10万亩柴胡基地:在全市六县(市、区)的干、鲜果园套种柴胡10万亩。
10万亩优质山楂基地:在泽州、阳城、沁水、陵川等地改造原有老果园,引进新品种,发展优质山楂基地10万亩。
30万亩荫生中药材基地:利用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何首乌、穿地龙、重楼、黄精、淫羊藿、猪苓、玉竹、五味子等一些荫生的中药材种植品种,增加林下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业综合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其他品种中药材基地10万亩。
加强野生濒危珍稀药用植物的保护,要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确定的品种和山西省划定的沁水、阳城连翘野生资源保护区、沁水秦艽野生资源保护区、阳城山茱萸野生资源保护区和晋城特有的九节菖蒲、红豆杉等珍稀药用植物,进行动态监测、重点保护。要加大宣传普及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科学知识,防止掠夺性生产,积极开展驯化、引种、栽培、繁育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建立种质库,开展科学研究,保护中药材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实现中药材可持续发展。
$pager$
四、中药材产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领导体系
各级政府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市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县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帮助和协调解决中药材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要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各负其责,搞好衔接,形成合力。各级中药材生产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宏观指导和监管。
2.政策资金支持体系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药材的扶持力度,把这一特色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基地建设、GAP认证、技术培训和推广、中介组织建设;加强对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能力,特别要帮助和协调解决好中药材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季节性原材料采购资金落实问题。要把中药材产业开发同退耕还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生态农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共同发展,共生共荣。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向中药材产业开发。要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药材上山,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为中药材产业拓宽发展空间。鼓励进行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转,鼓励进行规模经营,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鉴定,建立良种选育、繁育、推广体系,提升我市道地中药材品质。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合其育种科研项目和课题,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对党参、柴胡、黄芩等部分混杂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在中药材主产区,以中药材生产重点乡镇为核心,以中药材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确定品种,基本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要在全市建设党参、黄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00亩,柴胡、板蓝根等道地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3000亩,通过建设,逐步实现我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自给自足和产业化经营。在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中,要注重做好珍稀濒危药材人工驯化、繁育研究,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强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组建晋城市药用植物研究所,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搞好中药材基础性、应用性理论研究和开发,特别是重点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病虫害防治与中药材无公害种植配套等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和推广工作。大力研发和推广中药材种植、采收和初加工机械,提高中药材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搞好人才培养,引进人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承包或以技术入股,开展有偿服务和按效益提成。在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中学开设药用植物栽培专业,或依托大专院校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短训班,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社会各界资源优势,不拘一格培养中药材专业人才。加强对药农的实用技术培训,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80%的药农掌握主要品种规范化种植技术,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5.质量标准体系
积极开展道地中药材产品的原产地认证和保护,进行商标注册,开展品牌化经营。加快对连翘、黄芩等道地品种的GAP认证,重点选择10种道地中药材品种先期进行GAP研究开发,组织力量进行规范化技术攻关,在此基础上制订标准操作规程,积极引导中医药制药企业制定自己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晋城市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强中药材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检测,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中药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确保用好的品质占领市场、引导市场。
6.市场流通体系
搞好中药材营销体系建设,强化流通服务功能。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在陵川兴建全市中药材交易仓储物流中心,使其真正成为集中药材收购、仓储、加工、行情预测、信息发布、产业服务、产品检测、市场监管等功能的物流平台。广泛吸纳省内外药厂、药商参与中药材流通,彻底解决我市中药材销售有市无场的不良现状,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有影响的中药材产业基地。要利用现代信息流、物流和电子商务技术,逐步搭建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减少中药材交易成本,扩大我市道地中药材的市场份额,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中药材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中药材专业生产大户和中药材营销大户的特殊作用,拓宽和搞活中药材销售渠道,提高药农的组织化程度。
$pager$
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3—2020)
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科学开发、有序开发、合理开发进程,根据《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分阶段目标
2013—2020年,是我市中药材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坚持“三化”、“两为主”、“一率先”发展战略(即品种道地化、种植规范化、经营产业化;中药材生产布局以山地种植、野生抚育为主,大田种植以果药间作、林药间作为主;率先建成全省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加快中药材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注重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实现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要求,今后八年将全面实施“21331”中药材产业开发工程,即培育20个发展潜力大的中药材加工储运龙头企业;扶持100个优势明显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设30个特色中药材基地乡(镇);发展30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打造100亿元中药材产业。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其中山地种植20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50万亩);大田种植100万亩(其中干、鲜果园套种70万亩).
根据《晋城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确定的总体目标及实施重点,制定2013—2020年分阶段目标任务: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13—2015)
201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连翘50万亩,黄芩4万亩,柴胡2万亩,党参1万亩,山茱萸2.5万亩,山楂1万亩,其他9.5万亩,预计产量达到7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360元;
201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连翘75万亩,黄芩5万亩,柴胡3万亩,党参1.5万亩,山茱萸3万亩,山楂2万亩,其他10.5万亩,预计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550元;
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其中连翘100万亩,黄芩6万亩,柴胡4万亩,党参2万亩,山茱萸3.5万亩,山楂3万亩,其他11.5万亩,预计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760元;中药材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中药材就地转化率达到30%。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16—2017)
201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200万亩,其中连翘120万亩,黄芩25万亩,柴胡6万亩,党参5万亩,山茱萸7万亩,山楂7万亩,其他30万亩,预计产量达到50万吨,产值达到33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1900元;中药材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中药材就地转化率达到50%。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18—2020)
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其中连翘150万亩,黄芩50万亩,柴胡10万亩,党参20万亩,山茱萸20万亩,山楂10万亩,其他40万亩,预计产量达到80万吨,产值达到60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到4000元。中药材工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中药材就地转化率达到80%。
$pager$
二、建设重点
(一)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1.六大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
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以品种道地化、种植规范化为手段,按照科学规划、特色鲜明、产区集中、规模适度、管理统一、竞争有力的要求,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在全市建设六大中药材生产基地。
优质党参基地:在陵川县六泉乡、古郊乡、平城镇、夺火乡、崇文镇、潞城镇和阳城县蟒河镇、杨柏,沁水县下川等地,采取相对集中连片的方式,发展党参基地20万亩,建成全国优质党参基地。
优质连翘基地:以山地种药、退耕还林、生态绿化、野生抚育为主要种植模式,在晋城市周边丘陵山区海拨500—1800米的荒山、荒坡、还林地发展连翘15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连翘种植基地。
优质黄芩基地:在全市六县(市、区)采取大田种植,干、鲜果园套种,荒山种药,荒山撒播等方式发展黄芩50万亩,建成全国重要的黄芩种植基地。
优质山茱萸基地:在阳城县蟒河镇、横河镇、次营镇、河北镇、驾岭乡等海拨400—1500米的丘陵山区发展山茱萸20万亩,建成全国重要的山茱萸产区。
优质山楂基地:在泽州、阳城、沁水、陵川等地改造原有老果园,引进新品种,发展优质山楂基地10万亩,建成全国优质山楂四大主产区之一。
优质柴胡基地:在全市六县(市、区)采取大田种植,干、鲜果园套种,荒山撒播等方式发展柴胡10万亩。
2.中药材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1)优良种子种苗选育基地。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在我市陵川县、沁水县建设3 个省级中药材优良品种育种中心,建立3 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依托省内外中医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对党参、连翘、黄芩、柴胡、山茱萸、桔梗等6 个品种进行选育,力争到2020年,全市骨干道地中药材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80%。
(2)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中药材主产区,以中药材生产重点乡镇为核心,以中药材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确定品种,基本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全市建设党参和黄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00亩,柴胡、板蓝根等道地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3000亩,通过建设,逐步实现我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自给自足和产业化经营。
(3)中药材引种驯化示范园。在历山和蟒河自然保护区各规划建设一个200亩中药材引种驯化科技示范园,以我市珍稀濒危物种重楼、九节菖蒲、秦艽、红豆杉等人工驯化为主,通过驯化栽培,繁育研究,最大限度地保护珍稀濒危品种,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中药材科普生态园。把中药材生产试验示范园区建设和我市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选择城郊或旅游景点相邻地区,遴选一些具有观赏价值中药材品种,规划建设10个“药用植物生态园”。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多品种、多模式种植与开发研究,拓展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档次,把园区建设成为集中药材品种展示、科研教学、技术培训、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3.野生中药材抚育基地。在我市野生中药材物种资源丰富的地区,以连翘、山桃、山杏、酸枣、郁李、五味子等和重楼、穿地龙、猪苓、何首乌、淫羊藿等荫生中药材为主要品种,以中药材龙头企业、中药材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体,以封禁、人工补种、人工管理、仿野生栽培等为主要形式,集中连片发展万亩野生中药材人工抚育基地 20 个。
4.野生中药材保护区。在我市自然保护区,根据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加强对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和管理。禁止在划定的区域进行采集或者其他破坏野生药用植物物种生存环境的活动,组织收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物种,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保护。积极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建立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库,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pager$ (二)中药材龙头企业建设
1.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
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转化能力低,是制约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加快龙头企业建设,促其扩规模、上水平、增效益是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要重点对我市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扶持,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二要通过加强引导,改革、改组、改制,进行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促进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组建大的中医药企业集团,围绕党参等主要道地品种开展药品、新资源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农用、兽用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研发,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做大做活我市道地中药材产品。三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全国知名医药企业落户我市,实现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全国知名品牌的强强联合。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扶持和服务,建立起各具特色,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医药加工企业集群,带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快速上档升级。
力争到2020年,在中药材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成药加工、中药材衍生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培育出产值达10亿元的企业3家,产值达5亿元的企业7家,产值过亿元的10家,全市年加工转化中药材达到60万吨,中药材就地转化率达到80%,产值突破8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建设重点如下:
(1)中药材饮片加工:以陵川同仁堂党参有限公司、山西参洋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晋城市华草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再培育和引进3—5家中药材饮片生产企业,积极发展道地药材饮片生产,进行产地粗加工,建立符合GMP标准的中药材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到2020年,中药材饮片生产要占就地转化中药材的三分之一。
(2)中药提取:积极支持山西摩根汇丰养生堂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兰花华润晋城药业有限公司、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摩根制药有限公司、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康立生药业、城区玫瑰发展中心等制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形成年生产2万吨中药提取物的生产能力,占就地转化中药材的三分之一。
(3)中成药加工:加大对山西摩根制药有限公司、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沁水恒泰制药有限公司等中成药制药企业支持力度,在巩固和挖掘传统产品的片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胶囊剂基础上,加强中成药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积极争取中成药新产品及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4)中药材衍生新产品开发:要加快开展以中药为基源的中药材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美容保健品、保健饮品、天然药物滋补品和农用、兽用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研发,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2020年前,引进和培植中药材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10家,年工业增加值5亿元。
2.中药材交易仓储物流中心
在陵川县建设中药材交易仓储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市场交易区30000平方米,可容纳200多商户进行交易;规划建设仓储区3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常温库、冷藏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建设加工区30000平方米,吸引3—5家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入驻。到2015年,中药材交易仓储物流中心年交易量达3万吨,交易额达到3亿元,到2020年,年交易量达10万吨,交易额达到10亿元。
按照“一县一品”的布局,分别在沁水、泽州、阳城建立沁水连翘,泽州山楂、阳城山茱萸三个中药材集散地,抓好中药材仓储和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药材市场化程度,使中药材“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建立和完善中药材信息网络平台,推动中药材产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搭建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减少中药材交易成本。
(三)中药材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业务指导,重点培育支持100个运作规范、特色明显的中药材专业示范合作社,其中市级要重点建设20个市级中药材示范专业合作社,各县(市、区)要支持培育80个县级中药材专业示范合作社,到2020年底,使80%的药农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种植、销售中药材量分别要占到全市中药材总产量的80%。
1.2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
市级要重点加强对2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进行指导和支持,使之基本实现种植良种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服务全程化、管理民主化。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品种繁育,无公害产品认证,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产品初加工,仓储等服务。
2.80个县级示范合作社
各县(市、区)要对80个县级示范合作社进行规范、跟踪、指导,扶持,促其发展壮大。
$pager$
三、扶持办法
(一)扶持原则
1.坚持自主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药农、合作社、企业、乡村组织等种植主体的意愿。由种植主体自主申请,符合条件的列入当年的扶持计划。
2.坚持谁种、补谁、谁受益的原则,种植主体按规定程序和相关标准要求完成种植任务,经县级验收合格后,兑现扶持资金。
(二)扶持方式
1.中药材种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以直接补助的方式扶持。
2.GAP基地建设和新资源食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新产品开发,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
3.中药材加工、流通企业等建设项目,以贷款贴息的方式扶持。
4.野生资源驯化、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项目等,以立项的方式给予扶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特别是中药材主产区,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转型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业综合开发局),具体负责中药材产业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各县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专抓此项工作。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经信、科技、财政、农委、林业、商务、食药监等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优势,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加强协调,搞好服务。
(二)加大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作为本区域招商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顶层设计入手,从长远打算出发,设计、规划一批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招项目、招大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市中药材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技术支撑。成立中药材产业专家委员会,吸纳或聘请在中药材产、学、研方面有较高专业技术理论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龙头企业家等组成,为中药材产业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立项提供咨询、评估、论证和技术支持。组建晋城市药用植物研究所,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鼓励民间开展技术研究,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和推广工作。建设晋城市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强中药材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检测,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加强中药材技术队伍建设,搞好人才培养。在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中学开设药用植物栽培专业,或依托大专院校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短训班,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工程、雨露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社会各界资源优势,加强对药农的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药农5万人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80%的药农掌握主要品种规范化种植技术,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四)加快产业一体化推进。要按照产、加、销,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的思路,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团结、交流、合作、服务”为宗旨,组建晋城市中药材商会,共同推进中药材产业繁荣昌盛。坚持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同药农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订单中药农业,契约经济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企业优先予以扶持。大力培养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药材经纪人队伍、种植营销大户等新型现代市场主体,提高药农组织化程度,推进全市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