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春节临近,各地中药材市场露出些许冷清,大部分药商已经停止收货,在亳州、安国两大交易市场部分商家已经关门休市。
回顾2013年,药材市场的变幻莫测,让资深药商感慨,“老经验完全不管用了。” 站在新年的门口,他们无限迷茫。2014年是做地产药材、还是高价的野生品种,抑或是行情波动较大的高人气药材,是摆在商家面前的艰难选择。
钱真难挣
卡宴、宝马拉货锐减
“三七价格从年初的每公斤800块,跌到去年年底的420块,掉了将近一半。”昨日,云南文山三七经销商唐天(化名) 告诉《金证券》记者,价格这么跳水,以前大赚的七农也蔫了。
他说,未来两年文山三七的产新量供过于求的局面无法逆转。大家普遍认为,今后几年三七不会再涨了,目前七农每公斤的种植成本不到200块,以后价格跌到成本价也不奇怪。“以前很多七农开卡宴、宝马拉货,现在低调多了,有的人更是把豪车退掉,重新开起低价车。”
最近半年,唐天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快进快出,一不留神就被套了”。
相比之下,四川成都的药商周举表情略显轻松。他主要做地产药材,包括黄连、川芎等。“我比较喜欢压货,觉着品种比较好,就趁着价格低囤起来。还算幸运,去年这些品种跌得不算厉害,还有些小赚头。”
《金证券》记者接触的甘肃药商杨先生则有先见之明。去年年初,他判断党参、黄芩等药材将步入“熊市”,整整一年几乎未有交易。正如他所料,党参从年初每公斤的140元跌至年末的75元,近乎腰斩。
卓创资讯中药材分析师张斌透露,他从不少药商那儿了解的情况是,2013年的收益普遍缩水,不乏亏钱者。总之,钱越来越难挣。
$pager$ 经验失灵
药材价格暴跳难捉摸
“好三年、坏三年,平平淡淡又三年。”这句顺口溜一直被奉为中药材市场的圭皋。但如今,药商们发现,老经验不管用了。
中国中药材种植养殖网资深分析师宫光前向《金证券》记者介绍,药材市场自2011年下半年整体下跌以来,至今已调整近三年。2013年大市低迷依旧,不过药材品种间的行情分化日益明显。
高位品种如三七、太子参、党参、百合等,从高处重重跌落。其中,太子参从年初的每公斤160元跌至年末的40元,湖南百合从年初的每公斤50元跌至年末的27元,跟风的药商和药农苦不堪言。相比之下,低位品种如板蓝根、芦巴子、知母、生地、高良姜、黄连等,价格已在波谷运行多年,库存逐步消耗。
政策品种如浙贝、白芍、当归、党参等,则现两极分化。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无硫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有硫药材的需求将受到制约逐渐萎缩,目前上述品种的价格差距已达到3-10/公斤。
值得一提的是如连翘、白芷、薏苡仁、前胡等“受灾品种”,经历了去年自然灾害的冲击后,因产量大幅减少,行情稳步上升。其中,连翘从年初的每公斤24元涨到年末的45元;白芷、薏苡仁则从年初的每公斤8元,分别蹿升到12元和16元。
资本品种浙贝、人参等的表现更令人瞠目。其中,浙贝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竟从每公斤90元飙升到160元,红参(小抄)则从年初的每公斤175元攀至年末的320元/公斤,药市频现资本的翻云覆雨手。
为什么药材的“结构性分化”如此激烈?甘肃药商杨先生对《金证券》记者分析,近几年中药材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信息日益多元、透明,药商很难借信息不对称谋利。以往药农种完一季必须出售给药商,否则资金吃紧将导致后续的播种跟不上。但现在,药农、小贩的自有资金增多,如果行情不好,完全可以囤货。另外,中药材市场资本凶猛出没,哪个中药材行情好,这些资金会立马进去,导致价格大涨大落。“这么多力量在里面博弈,行市也越来越难捉摸。”
$pager$ 涛声依旧
众口铄金野生药走牛
尽管迷茫,春节一过,各地药商需要敲定今年的投资品种。杨先生也自嘲称,“去年没做,今年估计结构性行情‘涛声依旧’,虽说风险有,但肯定要进场了。”
《金证券》记者获悉,在日前的一场机构交流会上,康美药业高管判断,2014年中药贸易可能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目前多数中药材价格的下跌,将影响中药材贸易。不过,仍可能有60-80个品种会上涨,主要集中在野生药材领域。公司将做好供应链管理及增值服务,期望今年中药材贸易能有一个较好结果。此外,公司中药材模式也逐步从当前依靠赚取高低价差盈利向提供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仓储物流、质量检验、金融服务)方式转变。
宫光前看法类似,他认为“行情升降有别、效益不高是今年药市的基本特征”。他预计,2014年野生品种由于稀缺性依然向上、长期低价品种曙光初现、高位品种继续跌落。而卓创资讯的中药材分析师张斌也首先推荐野生品种,其次是风险较小的地产品种。
不得不提的是,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讨论中成药品种降价事宜,商议中的部分独家品种中成药降价幅度或高达25%.相关文件正在起草当中,年内或有望下发。
宫光前对《金证券》记者指出,如果中成药降价成真,那么将直接影响2014年的药材价格。
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药材种植收益不高,按理产出应自然调减,但在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转换的大趋势下,不少“土豪”将农业生产转向了药材种植。少者几十几百亩,多者成千上万亩的种植,将本已供过于求的药材市场,推向难以消化的境地。
采访中,宫光前对《金证券》记者直言,去年中药材市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含硫超标”、“非法加工”等乱象屡被媒体曝光,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重拳出击,对中药材市场进行了大整顿。但药市整顿每次都采取“关、卡、停”的一刀切方式,在净化市场的同时,也伤及无辜大众,最终让市场伤痕累累。因此,如何既保证药材质量又能维护市场理性繁荣,应是有关方面行使权力时的必修课。
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9061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