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一句民谚,道出了贵州中药材种类之多、品质之好。作为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贵州药用植物资源达6352种,数量居全国前列。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使得贵州在发展中医药产业上具有先天优势。2020年,贵州率先在全国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并先后颁布《贵州省中医药条例》,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高位推动,贵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最好时期:以苗药为代表的154个民族药成为国家药品标准,全省共有少数民族习用药材91种、5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立足资源禀赋 拓展优势产业
7月9日,赫章县德卓镇与河镇乡交界处的半夏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挖这一珍贵药材。新鲜的半夏散发着独特的药香,堆满了田间地头。
位于河镇乡的厂区内,一袋袋半夏整齐摆放,正准备装载运往全国各地。“自从有了中药材基地,我们也有了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正在采挖半夏的村民表示,农忙时在地里干活,农闲时来基地务工,每月收入有2000余元,非常灵活和方便。
作为贵州省道地药材,赫章半夏遍及全县各乡镇,具有颗粒大、粒型好等特点,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赫章先后引进、成立多家中药材种植公司和40多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提供半夏研发、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服务,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
立足资源禀赋,贵州积极打造“黔地灵药”大品种、大品牌,建立天麻、淫羊藿、黄精原生境保护区4个、种质资源圃3个,建设省级良种繁育基地1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9个。大方天麻、施秉太子参、赫章半夏、兴仁薏苡仁等“一县一业、多县一群”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同时,围绕黔产道地大品种、大品牌、良种繁育推广、种植技术规范、质量评价体系等关键环节,持续抓好绿色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建设,强化过程管理、规范种植,推动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壮大,不断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数据显示,目前贵州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132家,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154个民族药进入国家药品标准。
深化交流合作 助力贵药出山
9月9日至11日,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举办。贵州组织120余家企业参展,并举行“贵药出山,厚积‘亳’发”贵州中药材产销合作交流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多家企业携手亮相,以丰富、优质的产品彰显贵州特色道地药材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无论是道地中药材、中药饮片,还是中药材深加工产品,都吸引着众多客商的目光。
“贵州中药材品质好,我每年都要去采购黄柏等药材,再加工成饮片销往亳州、甘肃等地。”康亳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军介绍,公司采购贵州中药材已有多年,此次博览会,他专程前来贵州馆,通过推介签订了1吨黄柏意向性采购协议。
贵州中药材产销合作交流会,现场签约金额1.2亿余元;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订GAP基地共建协议,共建基地2.28万亩;亳州市易涵农产品有限公司等6家国内外企业与贵州5家公司、合作社签订中药材采购协议,采购金额1.2亿元……
贵州中药材精彩亮相,企业、采购商共话商机、共谋合作,汇聚起推动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蓬勃力量。据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初步统计,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期间,签约与意向协议金额达15.2亿余元。
为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今年以来,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组团参加2024年健康中国(横琴)国际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博览会,省内10余家企业展出百余种中药民族药特色产品,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与四川、重庆、云南三省(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乌蒙山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共谋产业发展。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国际国内高层次大会和活动平台,深入挖掘贵州中医药资源和产业优势,不断拓展“贵药”出山出海各方渠道,力争在大生态、大数据的有力加持下,在大旅游、大健康的迫切需要中,将中医药打造成为多彩贵州跨越式发展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