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耿福能自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入“千家门”,听“千家言”,从中药材扶贫产业到医药科技创新、乡村医生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进行了85次调研,107次发言,提交了135条建议,23万多字,用心书写履职答卷,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用心书写履职答卷。
过去的一年,耿福能步履不停,积极履职尽责、带领企业发展、持续为行业发声,为群众传递民声民意。新年伊始,他已经为两会做调研,准备多条建议,持续关注凉山地区发展、乡村振兴、知识产权保护、基层医疗诊疗水平提升、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中医药创新发展与民生福祉等。
心系家乡 为凉山发展鼓与呼
耿福能作为凉山人,对大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众、草木风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当选人大代表后,建设家乡,造福群众的决心愈加坚定。
“我是来自凉山州基层的代表耿福能。”这是他每年参会期间发言的第一句话,凉山州的民情民意是耿福能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从2003年开始,耿福能先后提出贫困地区如何加大扶贫力度、民族医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增加彝区三房改造投入资金、资源开发保障当地居民收益、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和就业、改造升级“慢火车”助力凉山乡村振兴、中医药产业如何助力区域地区发展的相关民生建议近50项,基本上都得到相关部门的反馈和落实。
2024年两会期间,耿福能提出希望凉山州尽早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以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会刚开完,代表还未返程就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快速反馈。
北京传来的好消息给凉山带来了新的变化:2024年,凉山州全面实施交通强州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多个重点项目刷新进度。力争到2027年,凉山州将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85%的普通国道、60%的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标准,四川南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滇双向开放枢纽初步形成。过去的一年,凉山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连续稳居四川省第一,超过458亿元,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0公里,在建项目总里程约920公里,为省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2024年12月,乐西高速公路美姑至昭觉段试通车,结束了美姑、昭觉两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并新增宁南县开通高速,使全州通高速县增至9个。
这几天,美姑县九口乡的山羊养殖大户额其尔吉忙着联系新客户,“家里养着的300多只羊快出栏了,往年只能往美姑县城送。今年,我想把羊卖到昭觉或西昌去,价格会更高些。”
今年是耿福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13年。他始终把目光聚焦在民生改善、大凉山高质量发展、少数民族医药创新等领域。结合当前发展,他提出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成色质量,助力凉山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依托凉山州丰富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他提出加大科技攻关,打造创新平台,深入发掘彝药、藏药等特色民族医药价值,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建议。
科技创新 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大凉山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山高而土壤贫瘠,自然资源丰富,属于半农半牧的区域。这里的生态条件和没有任何污染的土壤,非常适宜中草药的生长。从1996年开始,耿福能就带领好医生集团在大凉山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力,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逐步建立起了从田间地头到病人床头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2024年,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积极践行托底性帮扶的担当,扩大跨地域发展中药材规模,推动当地迈向林产经济新领域;持续巩固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园区,推进医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好医生集团在全国各个地区各种模式发展的特色中药材已达到65350亩,带动14.7万人走上了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调研中,耿福能发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产生了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新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助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为此,他今年准备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构建数字技术赋能的乡村振兴模式”的建议,通过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打造“科技型新农人+智能装备”的农业新生态,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新产业。让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加大中医药品牌投入 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这1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中药的发展,必须走科研这条出路,否则的话,中药企业永远都是孤芳自赏。而要走好科研创新这条路,必须保护好知识产权。”耿福能说。
耿福能经过调研发现,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面临流失的风险。近年来,国内中医药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受自身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造成了商标被抢注、专利被无效等诸多问题。
“品牌强力保护是一个国家引领企业家向善的最大动力。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企业、国家、民族创新的灵魂,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我国中医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耿福能说。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和调研成果,耿福能准备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加大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相关建议,呼吁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法治体系建设,在司法实践中,加强对传统中医药企业、老字号企业和驰名商标企业的重点保护;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把打击市场上各种剽窃、损害企业商标商誉行为落到实处细处,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判决中释理说法,强化知识产权审判程序正义,支持推动品牌经济健康发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落实分级诊疗 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改善
作为一名从基层中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医药行业从业者,耿福能始终对基层群众的健康问题保持关注。
耿福能通过调研发现,尽管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但大多数基层诊所看病仍然依赖“老三样”——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耿福能认为,这样的诊疗手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好医生创建了互联网云医疗平台,帮助基层诊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针对基层诊所,好医生云医疗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帮助诊所建立“四科室一特色”(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药剂科、特色疗法),全面提高诊所诊疗水平。针对基层药店,提出“七大差异化赋能”,帮助基层药店具备差异化服务能力。目前,加入好医生云医疗服务网络的基层医疗机构已超过60万家,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上千个区县。
耿福能认为,以互联网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堵点,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并制定基层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学科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和技术的监管。
“建议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医生走出医院开办诊所,鼓励社会力量开办诊所,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落实分级诊疗,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耿福能说。
推动医疗保障体系改革 提升全民健康福祉
尽管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已实现广泛覆盖,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增多,“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民众,群众在生病后面临的经济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针对当前商业保险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现状,在深入调研与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耿福能计划提出国家相关部门系统性解决老百姓看病不用缴费,开放准入、鼓励支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慈善基金,完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衔接机制,加强多方协同治理、促进全民免费医疗等建议。
耿福能坚信,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起一个覆盖全民、保障有力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能够打破医疗资源分配的地域和阶层界限,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人大代表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履职初心。一定要让中医药这个民族瑰宝焕发出更多活力,惠及更多群众。”耿福能如是说。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