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与翠绿交错的田垄间,一株株辣椒苗沐浴着春日暖阳,远处连片的钢结构厂房反射着银光,烘干车间飘出阵阵椒香……近日,走进河南省安阳县永和镇后荣村,火红的产业图景扑面而来。而在三四年前,这里还因土地沙化严重、种植结构单一,大片农田被撂荒。后荣村党支部书记荣宝全回忆道:“那时候村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守着贫瘠的土地。”
2021年,安阳县农技专家走遍安阳河北岸的沙质土地,采集了47份土壤样本进行分析。“沙土保水差,但透气性好,特别适合辣椒根系发育。”永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杨金良拿着当年的检测报告说。经过3个月的品种比对,最终选定耐旱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新型辣椒品种,推广麦椒套种模式。
产业规模扩大后,永和镇同步推进“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建设。在后荣村西侧投资800万元的辣椒深加工基地内,6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调试。“烘干车间采用热泵技术,配备的物联网系统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确保辣椒品质稳定,使鲜椒亩均增值1000元左右。”技术员荣小俊指着长达30米的烘干隧道告诉记者。
在朱小庄村,金银花产业链条同样日趋完善。“朱小庄村建成金银花深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可以将金银花做成金银花饮品、食品等系列产品,提高金银花的附加值,利润提高3至5倍。”朱小庄村党支部书记朱华说。据介绍,朱小庄村今年将采摘金银花7500公斤,与400余家大型超市达成了销售意向,预计收入75万元,利润30万元。
在后荣村烘干车间投运前夕,国网安阳县供电公司组建了建设专班和“电管家”服务团队,如期完成了专用线路架设。“通过推广‘带电作业’模式,保障了农业生产关键期电力供应不断档。”永和供电所所长王利军指着智能电表显示屏上的负荷曲线说。
放眼安阳县,特色农业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北郭店村建成200亩“洹菊”智慧大棚,年均出口额突破800万元;韩陵镇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签订西红柿直供协议,带动3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4万元;西裴小镇的农耕研学游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户均年租金收入达2万元……
“我们力争构建‘一镇一业、多业融合’的产业生态。”安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文学介绍,今年全县计划新增5个深加工项目,推动辣椒、中药材等12类农产品纳入“安阳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据统计,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2020年增长6.8%,1.8万名村民嵌入特色产业链,每户年均增收达1.2万元。
夕阳下,后荣村的辣椒分拣车间依然灯火通明,打包成箱的干辣椒即将发往重庆火锅原料市场。从麦椒套种的“红腰带”到金银花的“黄丝带”,从智慧大棚的“银科技”到乡村旅游的“金名片”,安阳县的田野正书写着“土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的生动答卷。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