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上帕镇:农业生产“六赋能”,作答乡村富民“增收卷”
年初以来,福贡县上帕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秉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通过“六赋能”举措激活农业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赋能,领航产业“提质仗”
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一批、村企联动发展一批、能人带动一批”的“三个一批”推进法,服务推动上帕农业产业发展,年初以来,新增林下中药材种植1030余亩,累计现存中药材种植面积7330余亩,新增漆树种植面积80余亩,累计现存漆树种植6240余亩。紧紧围绕镇党委12245的产业发展思路,打好全镇产业发展的“提质仗”,通过“科技示范引领一批、项目助力带动一批、宣传动员推进一批”的模式,先后推动种植户完成种植茶叶210余亩、草果1210余亩、经济林果类40460余株;

聚力赋能,锚定粮食生产“基本盘”
上半年,上帕镇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为抓手,采取“两严三抓”保增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严禁非粮化种植。一抓沟通衔接。及时同农资供应部门做好沟通衔接,提前储备农资供应玉米种60余吨、水稻种4余吨、各类化肥180余吨,农药12吨,农膜18吨。二抓生产管理。共完成大春总播种面积16881亩,同比增22.34%,其中大春玉米播种面积13930余亩,同比增-2.61%;稻谷2190余亩(其中旱地优质稻1405余亩),同比增37.58%;豆类660余亩,同比增26.07%;油料97余亩,同比增7.89%;三抓春收作物。2025年春收作物主要有马铃薯2210余亩,平均理论亩产2650余公斤,总产量1200余吨,同比增长4.79%;油菜完成1098亩,产量27余吨,同比增长0.27%。

样板赋能,释放科技兴农“新效能”
聚焦良种推广,狠抓实验示范样板建设,半年来,共推广垦丰680、会白玉99、聚隆199、齐黄34等31种良种(其中玉米品种有17个、水稻6种),建成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试验种植、旱地优质稻、马铃薯试验示范样板等17个,达友村和腊务村旱稻样板248亩、珠明林村玉米大豆套种20亩、双米底、施底等5个村玉米新品种试验350亩、完成生猪改良630窝,产仔4650头。


技术赋能,注入发展“强引擎”
主动对接高端智力资源,联动安徽大学、省科协、省农科院热作所、省农科院茶所、省农科院药植所等8家科研院校及机构,邀请各层教授专家14名开展茶叶、草果、沃柑、中药材等实地研学,推动干部职工专业知识学习“出圈”。统筹举办“2025年‘智汇云岭’百名专家基层行福贡县草果种植技术交流培训”,派出1名职工到西双版纳参加茶艺技能培训,共培育63名乡土种植养殖、加工、销售骨干人才,为9名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申报州、县级乡村工匠人才,联动省农科院茶所推广绿色高效技术,助力产业提质茶园绿色防控,共为达普洛村131户发放2.1万张诱虫板,完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500余亩;联动省热经所、药植所在木古甲和古泉等村推广草果种植集成技术应用1000余亩,示范“草果+黄精”种植18余亩;发放8万余株草果苗完成补植补种草果820余亩;联动省农科院热经所、昆明学院,发放150公斤木香种子和8万余株种苗,发放实蝇信息素诱虫板1万张,实蝇诱捕器5套、桔小实蝇引诱剂2件,联动中心专业技术队伍在全镇各村开展草果种植管理集成技术、茶园修剪和采摘、中药材种植等技术培训22期1285人;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农产品提质增效82期(8424人次),完成玉米蛴螬地下危害防治410亩,玉米二化螟钻心危害防治275亩,水稻螟虫危害防治17亩,旱地优质稻草害2400余亩,对水稻肥害2.5亩采取补种、排水等补救措施。


主体赋能,补齐产业融合“薄弱环”
实施“1+3+N”党建联农模式,推动怒江福果、怒江沪滇情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亚朵村的茶)、福贡沪滇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与企业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并依据市场需求对草果、茶叶等进行深加工和开发草果精油等产品;推进产业奖补政策全覆盖,新增建设草果烘干点4个,累计建成28个草果烘干点;谋划推动腊竹底合作社“草果宴”“阔时咱伴”系列知识产权申报,助力怒江福众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引领作用,提升林强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等13家的经营主体能力。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中药材天地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