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的重庆石柱不再仅仅只想拥有一个名号,更想深耕中医中药材领域,让苦黄连给当地带来甜生活。19日,中国中药协会黄连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石柱黄连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石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石柱,为当地“苦经济”把脉支招。
据了解,石柱是我国黄连原始产地,现有黄连种植山场70万亩,在地黄连65395亩,产量2000余吨,占全国总产量60%,全世界的40%,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石柱黄连资源优势明显,且黄连下游产业有几百亿年产值,但与东北人参、云南三七和西藏虫草相比,石柱黄连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由于没有实现产业化,连农只能把黄连作为一种低附加值农副产品销往市场,销售被动,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无法大幅提高。”石柱县委书记郑平说,石柱黄连产业历经数百年发展,黄连贸易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但黄连自身的优秀品质、药用功效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综合利用率低,黄连产业链尚未形成。
中国中药协会黄连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学刚说,黄连药用研究在实验室取得了不少成果,已申请技术发明30项,授权专利16项,在中兽药、饮品、日化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但缺少资本介入,很难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他建议当地政府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和针对性,延长黄连产业链,将更多财富留在当地。
石柱黄连加工龙头企业—重庆东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秀东认为,石柱黄连种植以农户为主体,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黄连产地加工和饮片加工技术还靠人工完成,机械化现代化加工技术应用不多,以黄连为主药的新药除五黄养阴颗粒外没有其他新药。黄连种植成本较高,但黄连须、黄连花、黄连叶等副产物尚未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改变这个现状仅靠企业或科研院校远远不够,需要产学研抱团成长。
在研讨会上,石柱县还展示了当地政府对黄连产业发展的规划。按照规划,当地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黄连产业集群,打造黄连产业基地,发展黄连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形成黄连生物医业,以及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初步建成“重庆黄连特色生态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到2020年将为每户连农增收8483元,黄连将成为当地10万连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刘相琳)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