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地处礼县西南与宕昌县好梯乡接壤的沙金乡红专村,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3-6℃,年降雨量650毫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辖5个村民小组,138户,640人,全村耕地面积2100亩,土壤贫瘠,粮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自然灾害频繁,群众生活困难。然而,这里种植中药材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几年来,在县、乡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立足自然资源,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材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群众尝到了甜头,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品种逐年增多,现发展到1100多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52%,去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92.2万元,其中中药材总产值75.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3%,农民人均纯收入1274元。
近年来,红专村经过农业结构大调整,全面展开以种植和经营中药材为主体的产业大开发,实现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大突破。200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其中:党参500亩、产量40万斤、产值80万元,半夏70亩,当归30亩,大黄380亩,柴胡30亩,黄芪70亩,甘草20亩。户均种植中药材达7.9亩,收入5000以上,收入在1.2-1.3万元的有6户,收入5000-6000元的有30户;贩运大户10户,年均收入2-3万元。新盖砖房378间,新添摩托车21辆,农用三轮车12辆,户户安装了电话、电视机。村党支部书记杜彦平告诉记者:“这几年,咱们村在上级的扶持下,积极发展中药村产业,走特色产业开发之路,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我们发展中药村特色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
中药材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俗称“升三年,降三年,平平稳稳又三年”。然而,红专村发展中药材产业开发为何一路绿灯?该村药材种植、贩运营销大户、村委主任马代彦说,我们除了重视药材生产,更注重了解市场行情的判断,村上药材协会向各大中药材市场了解行情,及时向群众提供种植信息,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在2004年半夏市场价格上扬的情况下,我们引进半夏种子在本村进行示范种植,当年种植半夏2亩,产干品300斤,产值6600元。2005年引导群众种植20亩,产量3000斤,产值6.6万元。2007年半夏种植面积达到了70多亩,产量10000斤,产值达22万元,成为全县半夏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村。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村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材面积结构比例由2003年的199:11:40调整到2008年的82:18:110。
依托科技支撑向多元化发展
为了加快红专村药材产业开发的进程,县药材产业开发服务中心每年定期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了科技含量,广大药农严格按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追肥、施药、采收,增加了中药材产量,提高了品质,增加了商品量。村药材协会还引导群众由大面积种植单一中药材品种转向产量稳定、需求量大、市场行情好的药材,并扩大种植面积,使品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以前的只种党参、大黄发展到现在党参、大黄、当归、半夏、柴胡、黄芪、甘草等品种。
村干部率先示范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实行育苗栽培一体化,降低群众对中药材种植的成本支出,村干部带头建起了大黄、当归、党参等中药材育苗基地4亩。所育药苗除自己栽植外,还向群众和市场供应。在他们的带动下,药材种植户都发展了育苗基地,群众称自己留的种子、育的苗为“放心苗”,成活率高,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如马代彦家,常年从事中药材育苗、种植及营销活动,去年他种植中药材9.5亩,收入1.5万元;营销中药材收入3.2万元,中药材育种苗收入0.8万元,共收入5.5万元,成为本村的中药材专业大户。
目前,红专村的中药材已形成了“基地 营销大户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村支书杜彦平说,今后我村还要引进适宜种植的名、特、优等中药材品种,在销售上引进外地客商实行订单种植,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710
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