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种植茯苓划得来,不费事,抽点空就可以把它管理好,现在我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茯苓,周边村子也跟我们的情况差不多。”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乐群村,村民们提到种植茯苓都兴致盎然。
近年来,有“中国茯苓之乡”美称的靖州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全面实施“产业兴县、人才兴靖”战略,坚持走“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之路,立足丰富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茯苓产业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茯苓这个原来长在山冲泥土里的“土疙瘩”,现在成为靖州人民勤劳致富的“金饽饽”。
遍地开花形成富民大产业
“靖州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气候、土壤等条件均适合茯苓生长,经常有人挖到野生茯苓。”靖州县相关领导介绍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靖州就有人开始试着人工种植茯苓,摸索人工种植茯苓技术,并逐渐走向产业化。
特别是近年来,靖州县着力做大做强茯苓产业,制订了《茯苓产业发展实施办法》,成立以茯苓为主的县药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引导茯苓产业发展;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农民种植茯苓;用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协会+基地+苓农的合作发展模式,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原则建设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发展茯苓袋料栽培技术,开展太空育种项目;建立健全茯苓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大力发展茯苓产业。
目前,靖州茯苓种植达264万窖,年产鲜茯苓1.58万吨,其中建成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化基地8000亩。靖州有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专业市场,年交易量3.2万吨,占全国的60%;年出口量1.2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3;该县茯苓还通过搭乘“神舟十号”宇宙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近年来,靖州县委、县政府先后培育了科技创新型茯苓企业8家,农民茯苓科技合作社3个,茯苓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并带动周边28个县市16万余人就业,取得科研成果5项(已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得“国药准字号”产品8个,“国食健字号”6个,“国家合格评定质量达标放心产品”1个,湖南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产品2个。
2011年,“靖州茯苓”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该县补天药业生产的茯苓多糖口服液、补天胶囊分别获得“国药准字”和“国食健字”,并通过GMP认证,“茯苓多糖抗癌针剂”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重点科技专项。龙丰公司生产的茯苓饮片、卷筒、刨片等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pager$
走出去种植转变增长方式
“茯苓种植看似简单,其实挺讲究的,如选地最好是选择坡度20~60度、向阳背风、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的地块,而且下种前三天还要仔细检查有无白蚁……”提到茯苓种植技术,靖州县飞山管委会城郊村的技术员龙幸禄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住。他告诉笔者,为推广茯苓种植技术,他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奔忙,而且主要跑外省市,为当地农民讲解茯苓种植技术规程,指导他们种植。
据介绍,龙幸禄从1985年就开始搞茯苓菌种生产,与茯苓打交道将近30年,最初只在靖州本地种,后来就发展到了云南、广西、贵州、重庆。现在龙幸禄家里有明确的分工,妻子和儿子守在家搞茯苓菌种生产、销售,他则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待茯苓成熟,又收购茯苓运回靖州销售,通过发展茯苓,他每年有近40万元的收入。
赵世平比龙幸禄更早发展茯苓,他1981年就开始搞茯苓菌种生产。如今,赵世平在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南建了6个茯苓菌种生产厂(茯苓加工厂),年销售茯苓菌种700万包,茯苓成品6000吨,两个弟弟也被带动起来搞起茯苓产业。靖州茯苓协会会长王先有甚至更早种植茯苓,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摸索着种茯苓,2000年自筹资金牵头成立了“怀化食药用菌协会”,吸纳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1200多户菌农入会, 2004年他又发起组织了“靖州县茯苓专业协会”,并经常深入贵州、广西等地上门服务。
如今,在靖州有200多位像龙庆禄、赵世平、王先有这样的技术员活跃在湘、赣、黔、滇、渝、川、桂七省(市、区),为当地茯苓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仅富裕了当地农民,自己也通过销售原种、回购、加工产品获得可观收益。
据了解,随着茯苓产业的疾速壮大,靖州本地生产的茯苓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该县采用“走出去,拿进来”的办法,鼓励能人、大户到资源丰富的外县、外省去发展茯苓生产,依托茯苓专业大市场和龙头企业,把产品拿回来进行加工转化增值,转变增长方式。近年来,该县药茯苓生产、加工户纷纷走出去,前往贵州、云南、重庆、广西等地开发茯苓生产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茯苓种植,种植户只需投入土地和劳力,其他环节均由厂家负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种植风险,提高了收入。
$pager$
电子现货交易拓宽销售渠道
“以往,企业或商人将茯苓从药农手里收购来,加工包装后,卖给采购商,采购商再通过批发或分销等方式,将茯苓卖到各地中药材市场进行销售。经过这一系列环节的折腾,茯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价格要贵很多。”湖南唐氏茯苓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建设告诉笔者,现在,通过他们公司运作,将靖州茯苓拿到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由药农和消费者买卖双方直接对接,电子报价自动匹配成交,减少了中间贸易环节,既可以让消费者省钱,也可以让药农卖出好价钱。
位于天津的渤海商品交易所是目前国内电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交易商。“通过渤商所的全球化互联网平台,把靖州茯苓卖到全世界,这是我们力推靖州茯苓上市的初衷。”唐建设介绍说,靖州茯苓是目前湖南省首个在渤商所上市的农林产品,这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必将推动靖州茯苓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确实,这种电子现货交易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前锁定价格。由于现货交易并不一定是当时交易,所以药农可以通过预判市场行情,减小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这点好处吸引了众多茯苓种植户,老种植户汤志中说:“在和合作社的其他药农讨论之后,我决定今年还像以前一样把茯苓卖给企业。让他们去进行电子交易,现在不用担心他们会压低价格了,因为大不了,到时我自己去开户。”
这种电子现货交易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增强了靖州药农的集体意识和品质意识。因为,在渤商所上市的是“靖州茯苓”品牌,而且渤商所对于每种交易产品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用靖州县和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煌成的话说:“靖州茯苓最早是由‘提篮叫卖’开始的,起初大家打的都是‘靖州茯苓’这个集体招牌,后来各家各树品牌,现在在渤商所挂牌上市,大家又必须齐心维护‘靖州茯苓’这个招牌了,这对靖州茯苓发展有极大好处。”
靖州县茯苓大市场主任杨建生坦言:“以前都是政府出面叫药农要安全生产,保证品质,现在是由市场来把关,不合格的产品就会被拒之门外。门槛式的准入机制和巨大的违约成本将更加有利于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火墙,将从整体上促进靖州茯苓品质提升,推动靖州茯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记者 何君林)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