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眼下冬虫夏草采挖季已结束,来自各虫草产地的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虫草产量大幅下降约3至4成,并且价格走低,打破了其向来“物以稀为贵”的定律。专家呼吁,虫草产业已走到向理性化、科学化发展的“拐点”。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院冬虫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表示:“环境恶化是导致资源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她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虫草产量最高的杂多县采集的土壤样本中,虫草产量曾经极高的苏鲁乡土壤层非常薄,几乎找不到虫草菌体,同一县域的阿多乡情况也不容乐观。而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草山土壤中,幼虫虫口密度已经下降了五分之二。
“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度采挖加之鼠害让土壤难以承受,曾经遍地皆是的虫草如今一天难以见到一两根。”李玉玲说。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县委书记李延斌介绍,全县虫草收入占到当地人均年收入的80%以上。虫草让这里的人民变得富裕,但也让人们对其过度依赖。
“如果虫草没了,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了。”家住玉树州玉树市结古镇的白玛措说。
李玉玲表示,虫草资源已到临界点,虫草产业不能局限在盲目采挖和交易中,回归理性化和科学化迫在眉睫。
“合理化采挖是可以保证资源延续的,但这需要时间,建立虫草基地保护区、严格控制采挖人数和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为当地采挖者宣传土壤保护知识同样重要,对于因当地人宗教信仰"不杀生"而导致鼠害泛滥的草山,应由政府牵头实行鼠害治理。”李玉玲说。
李延斌指出应适时发展虫草新兴产业:新玉树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契机,而虫草可以搭上旅游的“顺风车”;前玉树州国营牧场场长尕玛代青则认为,通过组织游客到虫草产地观光、见证虫草的诞生和加工从而带动当地旅游发展,是当地一直以采挖、交易虫草为主的单元化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的新途径。
有消费才有疯狂采挖,让消费市场不再盲目同样重要。随着科研的突破,虫草在今年又剥去了一层“神秘外衣”。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李邵平在刚刚闭幕的“2014中国·青海国际冬虫夏草暨藏医药展交会”上表示,冬虫夏草已查明其两个重要有效成分—核苷及单糖,这意味着虫草虽好,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会产生帮助。
“只有了解虫草所有的有效成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释虫草的医用、保健价值,然而这些只有通过临床试验才能实现。我国应尽快开展虫草临床试验,才能彻底解开虫草的谜底,使消费者有针对性地服用,这样虫草消费才能真正走向理性化,也才能拯救濒危资源。”李邵平说。(记者张曦)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