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晾晒场地难找,在开远种的三七拉到蒙自州五大中心的路边上晾晒
拉向市场的三七
记者常玉选杨涵文/图
2009年至2011年,由于持续干旱等原因,三七市场需求不断被扩大,导致价格连年攀升并居高不下,使产业利润更加集中在种植业,部分人因种三七而暴富。
眼见着身边的人因三七而富,矿老板、庄稼汉等纷纷做起了三七致富梦,他们一拥而上,大量三七棚在我州适宜山区冒出——历史上最高种植三七峰值随即到来。在这种情况下,七农顾不上政府部门的警示,不遵循市场规律,在发财梦面前失去理智。
如今三七价格大跌,如何遵循市场规律,规避风险,突破销路局限,值得思考并付诸行动。
一拥而上三七究竟种了多少?
因为三七是喜阴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特殊,仅适宜在北回归线附近高海拔的温凉地区的半山区种植,最适宜种植的就是文山州。可轮作年限高达10多年,文山州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七农们就把种植的基地转移到了同纬度、土地比较肥沃的红河州。
于是,在蒙自、泸西、建水、开远、弥勒等地的山区,随处可见一片片外来七农搭建起来的黑色遮阴篷。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山三七老板估计,在我州境内从事三七种植的文山人有近万名。
外地老板能种,本地矿老板当仁不让,很多矿老板都加入到种三七的行列。
历史上贫穷的山区群众,更不能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蒙自市鸣鹫镇扎门村郭正平介绍,由于他们村离文山很近,大部分人早已掌握了三七种植技术,5年前就因种植三七出了好几个千万富翁,家家户户都种三七。由于轮作期较长,自己村的土地种完了,就到别的村租地种,“多少能干活的都发了三七财”。
离蒙自市冷泉镇20多公里的期者村是个有名的“三七村”。以前村里人都种烤烟,可育苗、栽烟、烤烟每个环节都是技术活,从技术层面上看,没种三七简单,从赚钱来看,与种三七根本没法比,所以家家都贷款种三七。
蒙自市新安所镇湾湾村做石榴生意的童锋介绍,尽管种石榴已经让村民都较为富裕了,可部分村民还是觉得种三七来钱快,就放弃种石榴,怀揣发财梦到山上种三七。
余春国是建水县普雄乡的三七种植户。他介绍,2011年以前,普雄只有少数几家人种三七,后来大家看到三七卖得上价后,也纷纷投资种三七。现在普雄乡80%的人都在种三七,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外来栽种三七的老板虽然没几个,却都栽着百亩以上。
那么,我州三七的种植面积到底有多少?记者在州生物产业办了解到,这一数字不好统计,各个部门统计的都不一样,但不管哪个部门统计,采用什么方法统计,三七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是毫无疑问的,光是弥勒市的三七种植面积就已接近7万亩。州生物产业办提供的一份《红河州“红药”产业调查表》显示,我州2014年的三七种植面积是25万多亩,2014年新增67000多亩,种植户达22800多户。
$pager$
产业部门并不鼓励种三七
州生物产业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我州曾经把三七当作生物产业来引进,但后来发现种植三七的危害及风险后,并不鼓励也不打击农户种植三七,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种植三七的过程中调研发现,种植三七会使土地产生大量细菌,对土地的破坏性非常大。为预防病虫害,三七需要每个星期打一次农药,造成土地板结十分严重,一般休耕10多年才能种植别的农作物。这对农业生产很不利。如果三七市场风险到来,大量农户挖出三七后,会导致土地长年荒芜。但考虑到七农致富心切,三七确实能一时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只得遵循市场规律,并不能加以干涉。
二是大部分矿山老板或者专业的种植大户采收三七之后,直接用大卡车拉到文山的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因为那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交易活跃,价格偏高。抛开七农增收不说,他们的行为已超出了我州税收机关的可控范围。
部门曾发出风险警示
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无论三七多么珍贵,也无法背离这一经济规律。2013年1月,蒙自市等发展生物产业部门发现这一问题后,曾向七农发出过“三七种植风险提示”文本。
文本显示,2014年是普遍共识的第4次种植高峰,种植规模已经急剧扩大、快速形成的种植高峰隐藏的市场风险日益紧迫。
而历史上的每次种植高峰之后,由于盲目发展,总会随之带来价格波动。
据我州产业部门根据文山州的三七种植情况研究发现,1950年至今的60余年里,文山三七种植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较大的起伏,1974年、1988年、2005年形成了3次种植高峰,分别达4.4万亩、7万亩和12.4万亩。导致三七种植业剧烈波动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加工业不配套,三七市场需求不足、质量和价格背离、种植盲目发展所致。
2009年至2011年,因为干旱等原因,市场需求不断被扩大,导致价格连年攀升并居高不下,使产业利润更加集中在种植业,而加工业、流通业利润大幅减少。目前,全国有1258家药厂生产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含有三七的国药准字中成药品种323个、批文3207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20余个,但由于国家医改政策的约束,三七药品价格只跌不涨,三七原料供应又只涨不跌,市场维护十分艰难,使得加工业许多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本来利润空间极低的药品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逼着加工企业不得不向联合打压三七市场价格的方向去分析研究对策。
我州生物产业部门于2013年初发现,我州三七产业已呈不可收拾之势,2014年将是普遍共识的种植高峰,就及时发出警示,提醒三七种植户规避风险,遵循市场规律,适度控制种植规模,特别是举债投资种植三七户在种植热潮中要时刻保持清醒,一定要正确把握市场供求,切勿盲目跟风投资扩大三七种植面积,防止因市场价格大起大落造成“七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商家转战国外市场去存量
市场价格大跌之后,部分经销商仍能盈利。上篇提到的李子连就是一例。
今年下半年,李子连发现三七产量过大,国内需求过少,“10年20年都用不完”,就及时向越南销售三七。因为“越南的用量仍然比较大”。他说,有些国家制药也需要大量三七,越南就是其中之一,如经销商不向国外寻找用户,光靠国内仅存的几家用三七的制药厂的用量,是很难消耗这么多三七的,价格还会跌。如果打开了销路,经销商同样能赚钱:“我一天收上几千斤,拉到越南卖,每斤随便赚两元钱。”
相关文章
三七价格大跌 种植户亏本也要争相卖(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