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沙溪乡天麻基地
天麻大丰收,麻农喜上眉梢
天麻片加工车间
洋山河公司天麻酒生产车间
县委书记张珍强(右三)、县长李云德(左二)调研“麻王智酒”生产情况
德江天麻市场走俏
核心提示
11月9日至11日,第三届全国天麻产业发展会议将在德江县召开。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易菇网、德江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中国天麻产业联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微生物学会协办。这个全国层面上的专业性产业会议,在铜仁市乃至省内都为鲜见。
德江素有“天麻之乡”之称。历史上,德江天麻曾为朝廷贡品。新时期,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后,德江县重振天麻产业,将之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做大基地、做广市场、做强品牌,向天麻大县迈进。
这与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不谋而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把德江天麻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把天麻产业作得重要内容,提出在德江等地发展仿野生天麻栽培;铜仁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德江实施中药材产业6万亩以上,其中规划天麻种植面积5万亩。
该县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群众自愿种植、科技扶持支撑”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示范点”的核心示范推动,“示范点+大户”的辐射示范带动,“大户+小户”的拓展示范联动的产业联结方式加快发展,让天麻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
目前,该县栽种天麻面积达3万余亩,带动沿河、思南等周边县发展天麻2万多亩,常年鲜麻总产量达1000吨以上,产值2亿元以上,带动1万余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德江天麻大事记
●上世纪70年代,德江天麻野生变人工栽培取得成功;
●1993年,德江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获得成功;
●1993年,德江天麻参展曼谷举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获银奖;
●1996年,德江天麻有性繁殖产品获国家科委“星火计划”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奖;
●2006年,“德江天麻仿野生栽培”获铜仁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5月,德江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在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协助下,成功研制出“天麻多糖口服液”。
●2009年2月,德江天麻质量标准通过贵州省地方标准评审,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
●2010年12月,德江天麻被列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2011年2月,国家商标局批准德江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2年3月,贵州省科技厅批准德江为贵州省天麻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县;同时列入37个中药材发展重点县。
●2012年7月,科技部批准德江天麻仿野生栽培与加工技术集成示范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项目建设。
●2012年8月,《德江县仿野生天麻综合标准体系》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发布。
●2013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德江县被授予“中国绿色生态天麻之乡”;
●2014年6月,第五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授予德江“中国绿色生态天麻十强县”称号;
●2014年8月,德江天麻列入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编纂范围,与全省77个地理标志产品共同组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贵州分卷》;
●2014年11月,即将召开的2014第三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德江)国际天麻产业高峰论坛上,将授予德江“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pager$
最有前景的特色产业
天麻是德江的一张闪亮名片。
德江有着悠久的天麻生产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业内有“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看德江”之说。
这并非空穴来风。据省质监局抽样检测,德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最高达1.3%,远远高于0.22%的国家药典标准。
如此高品质让很多业内人士都为之惊叹。该县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德江的地理环境、天麻品种以及科技等因素密不可分。
德江地处纬度较低的中亚热带,气候具有季风性、高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德江天麻产区内植被以杂木林与灌丛组成自然植被为主,土壤多偏酸性,非常适宜蜜环菌生长。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质的德江天麻。据悉,该县自然分布的有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四个品种。
此外,该县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德江天麻采用野生态育种和仿野生栽培,栽培在山林中,和其他地方在大棚里栽培的方式大有不同,品质自然更胜一筹。
作为一个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德江天麻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天麻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深受人们喜爱。上世纪70年代前,德江和其他天麻产区一样,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但因过度采挖,到70年代末,德江野生天麻几乎断绝。
不过,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无性繁殖方法栽培天麻获得成功,并很快转化到生产中。1972年,德江县派员赴陕西学习天麻栽培技术,实现天麻从野生到家栽的转变。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代繁殖,德江天麻种性退化严重,不但产量越来越低,特色也逐渐退化。
当地政府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技术攻关。1993年,该县邀请“天麻之父”、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真菌室主任、研究员徐锦堂先生为天麻技术顾问,在其指导下,德江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植技术获得成功。
从此,德江天麻生产栽培技术产生了一次飞跃和革新,率先在西南地区采用有性繁殖技术栽种天麻,解决了天麻种性退化和规模化生产种源缺乏的技术难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德江农民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种植天麻达20万平方米,主要供于本县天麻酒生产。后因德江天麻酒厂的经营不善,德江天麻产业链迅速断裂,很多麻农只好断种弃栽,天麻种植面积锐减。前些年,全县年栽培天麻实际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年产商品天麻(干品)不足20吨。德江天麻一时陷入困境。
$pager$
重整旗鼓突破困境
今年7月,在贵阳举行的生物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贵州一个天麻就应该做成几十个亿的产业”。该论坛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的分论坛之一。张院士认为,贵州无大工业,污染少,发展中药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德江县早已将天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为重振天麻产业,德江不断探索发展新路。2007年,德江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其中11个乡镇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德江天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德江县意识到,重振天麻产业,必须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做大规模,扩展市场,通过生产上规模、营销上台阶,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按照德江天麻获准保护范围,该县以高山、沙溪核心区为重点,在6个适应天麻生产的乡镇大种天麻。在广大干部和天麻企业的动员下,群众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高涨,掀起天麻种植热。为减轻麻农负担,调动麻农的生产积极性,县政府专门建立了项目扶持激励机制,对农户栽培每1平方米补助70元,用于带动企业购买麻种、菌种和技术培训、指导与运杂等费用,对企业种植每1平方米补助麻种、菌种费35元。
近几年来,该县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整合各部门资金进行全方位投入,共投入7000多万元,带动了10个乡镇106个行政村3712户农户增收。
堰塘乡村民文玉朝2012年返乡,用多年打工积蓄50余万元投入天麻产业。当年,种植天麻有性繁殖1000平方米,实现无性繁殖3000余平方米。2013年,第一批天麻翻窝采收干天麻1500余公斤,毛收入达6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成立“凤凰山天麻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天麻有性繁殖1.1万平方米,今年底可实现无性繁殖3万平方米以上。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天麻已成为了德江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天麻种植面积达3万亩,正常年景鲜麻总产量达1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
根据规划,该县将发展天麻5万亩,带动周边市县发展5万亩,继续研发下游精深产品,力争天麻产业的产值5亿元以上。
以技术为支撑
9月20日,德江县高山镇镇政府会场座无虚席,来自全镇120多名村民聆听讲座。讲座的内容是,科学种植天麻,提高天麻的产量等。长达近3小时的培训课,中途无一村民退场。
堰塘村下石坎组村民田茂举参加了此次培训会。今年,他种植天麻1000多平方米,“估计收入有20万元左右。”田茂举和天麻结缘有10多年历史了。在该村,几乎家家都种有天麻。“高山天麻是德江最出名的,每年还没开收,客商就进村‘挂号’,根本就不愁销路。”
在德江,类似这样的培训课,几乎每个乡镇都在开展。
近年来,该县确立了“科技兴麻”战略,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高山洞湾、高山桥、沙溪等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仿野生栽培示范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扩大天麻栽培面积,提高天麻质量和产量。
该县充分利用“院县合作”、“校县合作”机遇,搭建天麻产业科研、实验平台。2013年,该县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德江工作站,开展德江天麻产业科技项目招商和产业技术攻关。
该县与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开展了天麻“两菌一种”研究,与贵州大学中药材技术体系重点工程实验合作组建综合试验站。
在天麻产品的研发上,该县与贵阳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共同研制“麻王智酒”、“天麻补脑安神咀嚼片”等。目前,该县2家企业成为中国天麻产业联盟副主席成员单位,有3家企业成为常务理事成员单位。
同时,德江县还与铜仁学院、铜仁职院合作建立德江天麻研究所,对德江天麻带动发展开展全方位研究,在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天德农产品开发公司设立了实习基地。
$pager$
延长产业链做大市场
不久前,德江县康奇药植开发有限公司与贵阳电视台签订了电视购物供销合同,被后者指定为天麻产品供应商,一个月销售额近20万元。
天麻药食同源,乃养身保健珍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天麻的年消费量逐年增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厂家生产天麻制剂,贵州11个制药企业拥有名称中含“天麻”的有13个国药准字号批文。同时,天麻可用于开发保健食品,目前,获得健字号的国产天麻保健食品共29个,贵州有1个。业内人士估计,仅在贵州,天麻市场的供需缺口达千吨之多。
“发展天麻精深加工产业是打开市场的必然之路,这样延长产业链,产品多了,销路也就广了。”德江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大棣说。
洋山河公司于2011年分别设立“中药饮片厂”和“天麻保健食品厂”两个深加工分厂,生产的中药饮片品种有500多种,年生产能力600吨,该公司研发的麻王智酒正处试产试销阶段,年生产能力600吨。据统计,该公司2013年产值3579万元,带动483户共计2100多人发展天麻产业。
同样位于城北工业园的天德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天麻生产加工企业,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天麻原生态良种繁育基地。在生产车间内,工人师傅正在烘烤、切片、蒸煮等。公司负责人曾宪强说,去年加工400多吨鲜天麻,产值3000多万元。
另一家天麻龙头企业康奇药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种植、加工天麻与麻种菌种生产、天麻商品的销售结合起来,建成了菌种场和商品天麻干燥流水生产线。
公司负责人张玉兴介绍,公司每年天麻良种可培育20万平方米,加工鲜天麻50万公斤,公司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带动2100多农户,人均增收2000至3000元。
据统计,目前,康奇药植、天德公司、洋山河等几家企业开发系列产品10余个,其中农户生产占产量的75%左右。生产出的产品远销香港、台湾等地区,带动了德江县天麻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一些新兴组织也在市场大潮中大显身手。沙溪乡天麻协会成立的初衷是为辖区内天麻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等服务。去年,沙溪天麻产量暴增至40多万公斤,供大于求导致市场价突降,很多麻农措手不及。该协会通过网络咨询,寻求天麻销售市场,为麻农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德江天麻还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国内外。在淘宝网特色中国铜仁馆,“贵州乡土特产网店”200克装的德江鲜天麻大卖,截至11月2日晚,短短30天交易2608笔,交易额达10万余元。
$pager$
扭住品牌不放松
品质优,还需品牌响。德江把提升天麻的品牌影响力作为重中之重,2007年5月,德江天麻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准保护范围为高山、沙溪、泉口等11个乡镇。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获得,让德江天麻品牌知名度大增。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求购天麻块茎,有的拟投资建设深加工项目。
与此同时,德江天麻身价也水涨船高。从2007年以前的每公斤160元涨至目前的300元左右,而仿野生天麻每公斤市场售价高达1200元。
目前,德江县有6家专业从事天麻栽培和产地初加工、深加工的企业,有1家天麻生产协会和8家分会,10家天麻专业合作社,基本形成了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和销售产业链。
德江天麻目前已研发出多个品种。德江康奇药植有限公司生产的“山沟沟”牌天麻系列产品于2013年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德江洋山河生物科技公司的中药饮片厂通过了GMP认证,“麻王智酒”和“天麻补脑安神咀嚼片”已研制成功,两个产品的健字号有望近期获得国家批文。德江天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德江天麻野生资源保护区,生产的原生态天麻产品“龙麻”,因品质优良工艺独特,供不应求。
德江县已注册了“德江天麻”、“龙洞湾”、“山沟沟”、“黔绿”、“傩乡”、“神王”等多个商标,开发系列产品10余个,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产品远销香港、台湾等地区。
“德江天麻历史悠久、质优量大,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走出国门而享盛名,驰名中外。”县科技局局长曹永直说,即将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天麻大会在德江举办,必将对推动德江天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德江天麻小档案
德江有着悠久的天麻生产历史,以质优量大而享有盛誉,驰名中外,早在明清时期就作为贡品。
日本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专著《汉方药入门》中称:“天麻佳品出贵州。”而德江天麻又是贵州天麻的代表,其特点为个大、肥厚、色淡黄、质坚实、难折断、特异味浓,无农药残留等。
经权威机构抽样检测,德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最高达1.3%,远远高于0.22%的国家药典标准。
天麻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材。据相关文献记载,天麻能抗惊厥、抗癫痫、抗衰老、镇静、镇痛、消炎、提高免疫,具有促智、安神、健脑、明目、养颜、益寿提高睡眠质量等特殊功效,是保健养生珍品。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