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角度来看,这已然成为一种不断加速的趋势。国际清算银行9月初公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额中占比从2010年的第17位上升到第9位,三年内大幅上升了八位,跻身于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和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中国自身的经贸水平紧密相关。
从外部条件来看,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意味着当前以信用美元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稳定的,储备货币价值不稳让各国意识到以美元为主导的单一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2009年G20会议重点讨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就推动货币多元化以摆脱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达成共识。此后,中国采取在货币结算中推动货币多元化,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从内部条件来看,人民币具有履行国际货币的主要职能。国际化货币需要实现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职能。人民币在这三个职能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一是人民币对内、对外价值稳定,具有作为计价货币的潜力。二是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增大,决定了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国际地位在上升。交易结算职能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迈出一大步。三是人民币对全球主要货币的汇率较为稳定,人民币价值的收益性、稳定性和成长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然而,目前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货币的地位与中国经济和贸易总量的排名仍然极不相称,部分原因是中国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等因素。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创立正是要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跨境使用中做出尝试。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体系国际化,并且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在更大范围发展。
国际社会十分看好人民币的未来。近几年,随着人民币在全球交易地位的提高和贸易往来结算业务的增多,人民币国际化在地域上开始由传统的亚太地区向欧洲扩展,欧洲多国围绕离岸人民币中心展开竞争。人民币在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全球较大范围内发挥着国际货币的作用。
任何一种货币走向世界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它是在一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条件后,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产生需求,逐渐接受该国货币作为贸易计价、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使其最终实现国际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人民币交易货币地位的上升是对人民币结算货币职能的充分认可,说明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是正确有效的。当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结算货币到储备货币,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实现这一过程需要更进一步的战略思考。
国外货币国际化大致有三种模式:美元模式是通过二战后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得以确立,中国没有条件复制;欧元模式是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让渡货币主权得以实现;日元模式是通过汇率、贸易、资本流动、利率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使日元在国际市场中被普遍使用。中国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亦应遵循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学习国外经验,依赖本国经济发展、政策稳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从创造有利条件入手,依托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推进汇率制度、利率自由化等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广泛参与世界经济交流,有步骤地实现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最终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作为应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一种方式,人民币国际化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防范大国经济运行风险,使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要避免陷入“美元陷阱”,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增加人民币在海外投资的回报,使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贸易和企业发展带来切实的便利和利益。
此外,还要看到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并不能取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不一定能帮助规避汇率风险,它还需要其他各方面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