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积淀了340年的老字号,被3个温州商人玩得被迫“卖身”抵债。在整体打包、新建厂房拍卖之后,温州海鹤药业开始转让自己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从7月15日开始,海鹤药业挂牌出让51枚商标权、50种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及1种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底价3000万元。
重整后已产生毛利润
海鹤药业前身为创办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叶同仁堂(600085)”,是浙江老字号,拥有左金丸、板蓝根颗粒等知名产品。
从2011年开始,因涉及民间借贷,海鹤药业及关联企业兴瓯医药资金链断裂,陷入瘫痪。
2012年6月,两家企业分别向温州中院申请司法重整,并于当月被裁定受理。经债权人决议,当时形成了合并重整的决议。
根据计划,重整工作主要分两步,一是普通债权人债转股工作。据海鹤药业管理人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光介绍,共135户债权人以逾12亿元债务成为企业股东。二是寻找战略投资人,注资收购股权,盘活企业。
周光表示,通过重整,企业基本保持了原班生产人员,并且已有毛利润产生。
但接下来的股权转让显得异常艰难。
海鹤药业艰难“卖身”路
海鹤药业的资产主要包括厂房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笔资产到底值多少?今年5月14日,海鹤药业前掌门人戴育仁在法庭上说,他请北京专家做过评估,大约价值7亿多元。
他是这么算的:新老厂房2.5亿元,投入4000万元,知名商标1亿到1.2亿元,产品批号等1.42亿元,加上兴瓯医药的2亿多元。
但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海鹤药业远没有戴育仁说得那么值钱。去年6月30日,海鹤药业和关联企业整体打包出让。虽然转让底价仅2.1亿元,但依然未能成交。
随后,兴瓯医药全资子公司温州永得利化纤制品有限公司的土地和厂房以底价8000万元出让,也没有成功。最后的成交金额只有5471万元。
无形资产价格一降再降
按照戴育仁的算法,海鹤药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达2亿多元。
但去年重整时,对无形资产的议价只有8000万元。
今年5月23日,海鹤药业公开挂牌出让不包括固定资产的100%股权,转让底价降到了3000万元,但最终无人竞价。
对于那次无人竞价的原因,周光认为主要因为当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法律程序上尚未分离,留有尾巴,竞买人怕惹麻烦。
此次出让前,海鹤药业被拆分成两家公司,无形资产的公司仍叫海鹤药业,另外再注册一家公司管理固定资产。这样一来,竞买人拿到的将是完全由无形资产组成的公司。
此次出让报名竞价期为10天,目前尚无人报名。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