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证券时报记者 李雪峰
地方版基药目录大幅扩容,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入选基药目录的药品至少在3年内将贴上政策标签,愁的是未能入选的药企将首先在医药招标中失利。
在2009年之前,国内并无基药制度,当时作为医改的重要探索,发改委及原卫生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基药制度及基药目录由此正式起航。按照原计划,基药目录旨在实现药品于省级层面公开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进而实现零差率销售,转变“以药补医”机制。在配套政策方面,基本目录药品更易参与招标,且医保覆盖范围更广,报销比例显著高于非基本药物。
在2009版国家基药目录出台后,不少人曾提出质疑,认为307种基药数量过少,不足以覆盖各地需求。实际上后来的实践证明前述质疑对基药目录存在误读的成分,各地相继根据实际需求增补了基药目录。如青海、广东当时分别增补100种、244种,而山西、江西等地各增补200余种。
记者注意到,卫计委及食药总局方面对地方版基药目录并无明细的要求,各地增补的基药数量实际上也未受到过多干预。不过相对于首版基药目录,食药总局针对此次基药目录提出了“回头看”的策略,建议地方版基药目录谨慎增补,但该建议实际上被忽略。
国家基药目录与地方基药目录客观上形成了博弈关系。这种博弈表现在国家基药目录从全局着手,试图营造公平,但地方基药目录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冲动,加之各地用药情况不一,客观上增加了博弈的敏感性。以医药大省广东为例,增补多少种药品才符合谨慎原则,目前并无定论,如果中西部某省基药增补数量超过广东是否有违谨慎原则亦无定论。
针对基药目录的理解和运用,监管层面、地方政府和药企是不一样的。即便是药企本身,对基药目录的解读也存在很多差别,这取决于药企是否主动参与了地方政府增补基药目录的行为,以及是否受惠于基药目录增补。
无论药企是否存在刻意影响地方基药目录的行为,客观上均会受到基药目录的影响,这从入选2009版基药目录的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中恒集团血栓通等药品即可看出,而未能入选基药目录的非独家药品则直接面对市场的竞争,政策洗牌效应已然显现。
应该说在基药目录及统一招标之前,药企竞争之后的政策影子相对较少,而地方政府增补基药目录实际上是用行政手段对药企进行了人工筛选,至于基药目录发布之后的统一招标,则屡次被认为是行政干预过多,如何兼顾公平和市场需求则是需要正面解决的问题。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