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中药材天地网讯】长期来看,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发生变化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扶持、力推国际化等发展背景下,中医药行业成长空间非常可观。
中医药业是中国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并不顺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今年上半年中成药生产在整个医药工业中增速垫底,增速仅为5.2%。;整个中药行业目前的增长的确呈现放缓的趋势,这是一个行业整体的现象。
2、 频繁飞检和新药典执行带来的政策性洗牌形势下,出问题的企业以饮片和中药制造企业居多;
3、 中药审批出现边缘化趋势,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批准的501个新药批文中,中药只占2.19%;
4、 新一轮的招标,部分省份严格限制和缩减中药品种;
眼下环境严峻,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发生变化以及国家层面政策扶持、力推国际化等发展背景下,中医药行业未来成长空间非常可观。
如诺奖获得者屠呦呦所言,“中医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研究。”而在危机和机遇并存的关口,如何挖潜、实现中医药产业复苏乃至优化升级,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必答题。
“寒冬”
“对做中药的来说,现在的环境已经是最坏的。”这是一家药企负责人回答媒体的原话。不少药企人士和专家都有类似感受。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5.61亿元,同比增长8.91%,其中增长最慢的是中成药生产企业,增速为5.2%,远低于2014年同期的14.09%。
“增速不佳、市场萎缩是国内国际整体经济形势下的结果。”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湖南正清制药董事长吴飞驰认为,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医保控费的双面挤压也是事实,目前不可回避。
随着新版GMP认证大限临近、2015版《中国药典》实施以及飞行检查常态化,中药企业或将面临洗牌。根据公开报道,截至9月2日,共有64家药企被收回GMP证书,中药饮片企业有47家,占比74.6%。
有评论认为,政策性洗牌对于优化中药产业结构有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杨洪军介绍,从目前的中药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中、小型企业约占整个中药行业的四分之三,规模以上企业不足5%,呈现“小、散、乱、差”。随着监管趋严,优胜劣汰,中药产业集中度有望提高,利于长远发展。
现在政府的导向是鼓励企业做优质产品,但优质优价的问题尚未解决,在低价中标、优质没有优价保障的情况下,这种导向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现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出来最大的目的是拨乱反正,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从反面看,此次洗牌其实是将以前政策上造成的一些后果让企业来承担,企业面临较大压力。这种政策性的洗牌对于龙头企业来说是利好,但国家在监管过程中,应用的部分标准和规范稍显滞后,不符合现代的要求。例如,在质量管控中,有时候只看形状、颜色。根据传统工艺烘干的药材是黑乎乎的,而现代冷冻干燥方法处理的颜色就不同了,这种情况下新工艺处理的产品可能会被判为不合格。
中药创新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去年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不含新批的仿制药和改剂型药品及进口药)中,中药只有11个,占比7.38%,低于2013年的12.7%。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中药难以获得临床有效性的研究数据。
此外,由于招标受限、保护品种数量减少,中药销售市场也在萎缩。例如,福建省9月22日公布的招标目录与上一版目录相比,中成药从1853种锐减到920种,一半以上中成药品种被踢出,中药注射剂品种数也骤降。
《2014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共有中药品种保护证书376个,2012年底是913个,三年间,数量减少近三分之二。
中药材的救赎—药材好,药才好
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2部委共同发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明确七大任务,对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这是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国家层面对中药材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从保证中药材质量角度来看,产业化和规范化种植很有必要。但原产种源和资源保护是前提。当前GAP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很多中药材原产种源遭到破坏,道地性难以延续;部分地区种植基地的盲目扩张则对其他物种造成威胁;还有一些地区出现以中药材种植为由的圈地行为,导致大量荒地出现和资源浪费。有些地方在通过GAP国家认定之后放松对基地的管理,在人才、资金、技术的扶持上也未跟上,规范化“名不副实。此外,野生中药材的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上成功驯化的案例也并不多,盲目地引进外地药材种植可能会导致道地性丧失。
对于处于濒危状态的中药材,《规划》要求,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除了人工种植养殖外,中药材的“体检”行动正在谋划,即利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平台,深度挖掘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将生物资源变成化学资源,形成中药材资源的战略储备。
长期机遇
“长期来看,中医药产业发展向好。”这是不少药企负责人和专家的共识。
近年来,国家层面针对中医药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化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扶持政策。广东、山西、湖南等不少省份提出将建立“中医药强省”作为发展目标,并颁布了具体的行动纲要。而此次屠呦呦获得诺奖,也引起从中央政府、监管部门到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
在医改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的阶段,中医药系统在深化医改方面亮点频现。
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中医以4.45%的医疗机构、7.19%的中医人员、占政府卫生支出比例2.61%的中医机构财政拨款,承担了15%左右的诊疗服务。同时,中医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人均费用分别只占综合性医院的79%和74%。
最后,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疾病谱发生变化,人类所面临的健康威胁已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于这些病原体不明确、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以线性思维和还原分析为特点的西方医学遇到严峻挑战,而中医整体的、多靶点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调节,将发挥优势。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