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经年,弹指一挥间,我们作别2015!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悲观者说,这是一个雾霭重重的“灰锡时代”——灰霾、转基因、老龄化、厄尔尼诺、全球经济衰退,人类正进入后工业时代的自我毁灭;
乐观者说,这是一个神话般的“黄金时代”——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人类从没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便利和主宰,似乎只差一步就可以进入神的境界;
客观者说,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镀金时代”—— 人类社会历经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正加速进入永恒的大健康文明,何去何从在自己掌握。
是的,这个镀金时代,也必然让我们的中药行业也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我们不妨回首过去的2015:
机遇,来自国家层面对大健康时代的敏锐认知
继国务院提出8万亿健康服务业规划后,2015年,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再次加码,由此带来中药产业的诸多重大利好:
对外,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国家把中医药文化与“一带一路”协同推进,将其提升到全球软实力竞争的战略高度。在此背景下,过去的一年,中医中药取得了前所未有国际地位突破。“青蒿素”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让中医药“宝库”之名蜚声全球。特别是屠呦呦在瑞典打出毛泽东关于中医药的题词,更让全球华人人心振奋。
对内, 习近平主席多次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年初在西安视察时专程视察社区中医馆;岁末,又专门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2015年12月,国务院正式审议通过《国家中医药法》,并报全国人大审议。
机遇,体现在中药事业重回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端,经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药材天地网等支撑单位和广大基层中药工作者努力,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战告捷,成果累累。20多年来,中药的家底终于有望厘清,为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奠定基础;
生产端,《全国中药材产业规划(2015-2020)》出炉,从信息、流通和生产消费等多个层面,为中药材行业发展设定科学的顶层架构;
流通端,伴随着新《药典》的颁布,行业优胜劣汰洗牌加速。多个GMP证照被吊销,“优质优价”大环境正在形成;
消费端,民众从未像今天这样更渴望安全优质的药材和药食两用原料,一系列舶来保健品的火爆,如玛卡、金线莲等消费超出国内多个大宗药材交易额;阿胶连续十多次提价等,无不提示着一个广阔的保健需求“红海”大市场正在形成。
我们更不能忽视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是产业的政策环境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特征,特别是一味用管理西药的办法,来管理中药企业,已让中药传承面临灭顶之灾。
二是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似乎到目前为止,从产业化手段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是很多——原因关键在于政策和价格导向不明。野生药材资源仍未摆脱只计劳力成本不计资源成本的现状;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家种药材的一片大干快上热情,让越来越多药材的过量供给成为现实;
三是中药产业的优秀继承和创新不足,与低端重复建设的过剩产能同样形成鲜明对比。大量以分包装、过票、仿制为主业的小、乱、散饮片企业和生产企业,给产业升级拖上沉重包袱;
我们再展望一下即将到来的2016年:
新的一年,必将又是一个中医药“政策年”和“变革年”。多项利好和改变无非指向一个方向——让中医药回归“中”,回到符合中国特色的民族医药发展之路;
新的一年,必将是大小老板们日子难过年。寒冬还有加深之势,旧的模式已经打破新的体系尚待成长,大潮退去才知道谁没穿底裤;
新的一年,必将是一个对传统体系的挑战之年。包括行业那些小商小贩到大鳄级别,谁也别“嘚瑟”。在这个跨界竞争时代,一切颠覆皆有可能;
新的一年,必将是新生事物蓬勃喷发之年。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把未来的中药产业带入人人参与的时代。精准的服务、精准的营销,会让中医药深入基层,回归民间回归“小而灵”而不是“大而全”状态。
后工业时代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生存条件的极大改善,但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人类要实现自身健康舒适这个终极目标,必须追求传统与创新并进、追求人心平和和生态环境共容,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确保永续共存。这也意味着,未来的时代,中医药将面临无限的机遇,面临真正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