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在欠发达的贵州省,城乡卫生公平是沉重的话题。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正在贵州山区农村发挥着巨大作用,有效填补了城乡间的卫生鸿沟
中医药保贵州农民病有所医
本报记者 任壮
★2005年,《贵州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实施,扶持农村中医药发展。
★2006年,《贵州省“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对农村中医药发展提出目标和要求。
★2007年,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参与新农合试点。
★2008年,《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筛选推广农村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
★2009年,省拨中医药专项经费增加到350万元,其中一半经费投向农村基层。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达4个,建设单位5个。
贵州是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任务十分紧迫。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着眼卫生工作大局,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的作用,积极探索农村中医药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开辟了农村中医药发展的新境界,使中医药更加贴近一方乡土,守护百姓健康。
中医适宜技术进乡村
到目前,全省村卫生室中医服务比重提高了11%,乡镇卫生院提高了7%。
在贵州省遵义县三合镇乡村医疗岗位,老中医李荣林一干就是40多年。他对近些年农村中医药的发展体会很深:“政府重视和支持中医,老百姓看病也越来越愿意选择中医”。
他所在的刀靶村卫生室有2个中药柜,中草药450多味,门诊中医处方约占总数的40%。另外,还开展了针灸、药物穴注等。刀靶村人口有4000多人,而到村卫生室来看中医门诊的1年下来可达4500人次。
他说,这几年,县里都要组织一两次村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都是免费的,有讲中医诊断的,有讲中药配伍的,有讲针灸拔罐的,很实用。大家伙儿很欢迎,都积极参加”。
对中医的疗效,李荣林自信地说,除了治疗常见病简便验廉,中医药对不少慢性病、疑难杂症也有好的效果。去年为防治手足口病,他按照国家提供的中药预防处方,专门熬制了大锅汤,免费发放给村民服用。
遵义县鸭溪镇底坝村卫生室的村医冯金强,也多次参加了县里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他的中药柜有中草药300多味,其中有不少自己采制的,如车前草、蒲公英、夏枯草等,一服中药往往只有几块钱,对当地一些常见病,他常常开方后让村民自己上山采集草药自我治疗,他坦言,这里老百姓经济条件差,“本地草药多,这样做可以减轻点经济负担”。
在鸭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所占的份量不断加大。该院目前职工有50多人,其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就有10多人。该院中药房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中药柜,整洁的中药材储藏室内矗立着高大的货架,成包的药材分门别类摆放,保洁、通风等条件良好。副院长王成刚、周强都是贵阳中医学院毕业,均在中西医门诊出诊。王成刚介绍,他的门诊平均每天有四五十个号,中药处方占80%。同5年前比,该院中药饮片收入就从月均三五千元增长到3万多元。他还告诉记者,该院特别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除了中医人员参加适宜技术培训,西医人员也通过各种培训形式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在疼痛、骨伤等科室都有中医药参与治疗。
以乡、村为核心,推广适宜农村的中医药技术,是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一个着力点。该局据调查分析,全省村医中约60%、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中约40%没有取得中专学历,其中,中医比例在镇(乡)、村两级分别约占12%和7%。对此,该局提出,在农村组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要以“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为标准,让没有学过中医的人也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从2003年开始,该局组织10多位中医专家,利用2年时间,从省内外临床应用的成熟技术中,筛选了80项技术,并编印成册。近5年来,该局安排经费,组织师资,在全省举办培训班、讲座、示范观摩会等60多期次,培训村医4800人次,每人能够掌握3~5项适宜技术;培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1600多人次,每人掌握5~8项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的推广,使广大乡村医生提高了中医药知识水平和诊疗技能,增强了使用中医药手段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自采、自制、自用”中药材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省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提高了7个百分点。
壮大农村中医药队伍
通过学历教育,培养2432名具有中医中专学历的村医,今后每年还将培养1200名。
在遵义市卫生局中医药管理科的办公室,该科负责人付胜拿出一份去年中医药工作的总结材料。记者看到,在该科去年11项重点工作中,农村中医药工作占有5项,其中4项都与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有关。一是开展农村基层中医中专学历教育的考务与新招学员情况;二是农村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培训工作;三是针对乡、村两级进行的包括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四是中医、民族医医师资格审查和公示工作。该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安排反映了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的一个重要部署,即把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建设一支扎根农村的合格的中医药队伍,是做好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基础,而在一个时期,贵州农村中医药服务队伍呈现日益薄弱的局面,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状况,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从实际出发,争取政策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
19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后,全省当时有6000多名农村中医药人员一夜之间失去了执业资格。这些人中大都在农村行医多年,曾是农村中医药服务的一个重要力量。不能行医看病,使他们失去赖以为生的岗位,也使农村医疗资源更为紧张。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协调和争取下,2005年颁布实施的《贵州省发展中医药条例》,专门规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中医、民族医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允许其在村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活动。凭借这条规定,全省有2800人执业问题得以解决。
为探索壮大农村中医药队伍的新途径,该局通过灵活运用有关认证政策,于2004年认定了107名年龄在55岁以上,从事中医工作25年以上,无医学专业技术职称、无学历中医、民族医人员的医师资格。2008年,认定了246名1989年12月31日前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有效行医资格,但未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民族医的医师资格。该局还于2008年在黔东南州开展了农村一技之长中医、民族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的试点工作,有32人最后入围。这项试点工作将在全省逐步推开,将有一批确有专长的中医、民族医充实进农村中医药队伍。
对农村在岗中医药人员,除了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该局还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了2432名具有中医中专学历的村医。今后将继续投入经费,有计划地进行学历教育,每年可培养具有中医中专学历的村医1200名。
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教育和认证工作,目前,全省农村中医药队伍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水平提高;一大批群众口碑好、满意度高,有真才实学的人充实进村医队伍,中医药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使许多有志于学习中医、服务农村的人员从中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
健全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
在遵义县,全县31个镇(乡)卫生院均能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16个还设有中医骨伤、针灸等特色专科。
在遵义县中医院租赁的简陋的医疗行政区办公室内,院长余斌林告诉记者,县里无偿划拨了35亩土地整体迁建中医院,并利用财政补助、贴息贷款和国债项目投入上千万元进行一期工程建设。尽管仍面临不小的资金缺口,他还是对记者表示,目前中医院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县财政还将对中医院的定额补助从原来的每年72万元增加到136万元,同时每年专项拨款10万元用于中医药建设。
作为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遵义县中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专科专病优势,建成了骨伤、针灸、糖尿病、皮肤和颈肩腰腿痛等特色专科,中医药急诊急救能力也大为增强。2008年,该院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从上年的61%上升到88%。同时,该院还经常承担各级中医药培训项目任务,常年免费接受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来院进修,并通过派员下乡巡回医疗、结对帮扶乡镇卫生院、举办中医药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农村基层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根据遵义县卫生局的统计材料,通过建立健全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县中医药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县31个镇(乡)卫生院均能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配置了中药房或中药柜,其中有16个还开设有中医骨伤、针灸等特色专科,部分卫生院中医药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5%。562个村卫生室中有423个设有中药柜,绝大部分村医能运用中西医两法看病。33个社会医疗机构中有21个配有中药柜。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2007年中医门诊人次同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0%和40%。
而在铜仁地区思南县,从2004年起,中医事业费年递增11%,超过同期卫生事业费增幅。目前中医药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全县中医药服务量占到医疗服务总量的54%。中医药服务量的提高,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该县统计显示,5年来,中医门诊费用同西医门诊相比,为百姓节约900万元。同时,该县大宗地产中药材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
遵义市属的仁怀市,则通过政策扶持、增加经费、加强领导,“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使全市中医服务量5年时间提高了23%以上。
建立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是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性工作。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卫生厅联合制定的《贵州省“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中针对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要改扩建61所县级中医院,新建15个扶贫开发县的中医(民族医)医院,二级中医院要设置中医科,加强全省46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等任务,同时也提出了创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的目标。几年来,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以创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为抓手,使之成为调动各地发展农村中医药积极性的有效措施。目前,全省已有遵义县、余庆县、仁怀市和思南县跨入全国先进行列,5个市县入围创建单位;有2个县成为省级先进县,1个县为创建单位。
在推动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的基础上,2007年,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选择在遵义县开展了“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新农合试点。该试点工作除了队伍建设和技术推广内容之外,特别强调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新农合报账比例、报销起付线和定点医疗机构等方面向中医药倾斜,此举有力拉动中医药服务需求。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在农村发挥作用做了有益的探索。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