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贵州是一个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中医药资源大省,全省中草药4802种,民族药1500种,中药蕴藏量达6500多万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该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教育、科研和中药制药工业初具规模,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法规
2005年9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贵州省发展中医药条例》,这是该省的第一部中医药地方性法规。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全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先后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标准》、《贵州省中医医院医院质量管理年评审细则》、《贵州省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标准》、《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中医药规章制度。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也相继推出一系列鼓励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的中医药法规政策,为全省的中医药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提供了保障。贵阳市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每年投60万元的中医药事业建设发展专项经费,对推动全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贵州省已有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67家,其中省级中医医院2家、地级6家、县级59家;全省已有469家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科和中药房,3885个村卫生室和1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开放床位6220张,中医药执业医师6454人。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作为该省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有关统计,全省民营中医医院有101所,个体中医诊所999所。服务体系和网络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据统计,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年门急诊人次已达到258.6万人,出院人次为13万多人。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全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专科共67个,有国家级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10个,国家贫困县中医医院专科建设11个,省级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46个。其中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病专科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梗专病等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黔南州中医院等7所中医院被列为“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制剂能力建设项目”;黎平县中医院等18家县级中医医院被列为“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遵义县中医院等16所县级中医院被列为“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
发挥“简便廉验”优势 不断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
通过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遵义县、余庆县、仁怀市、思南县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凤冈县、赤水市等5个县(市)正积极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遵义县从2007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起,积极探索“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中医治疗比较费用明显较低,中医就诊比较人数上升明显较快,2008年同期中医药就诊人次比西医就诊人次增幅高40%左右。
以人才培养为抓手 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一是自1978年以来,全省共计培养研究生571人,大中专毕业生20万人。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制度,在全省培养了4批59名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三是农村中医药人员专科、骨干、学历教育逐渐加强,已在全省培养了332名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人才,提升了2496名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层次。四是近三十年来,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培训12万人次。五是在农村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重点组织推广“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全省组织培训村医4800人次,基本上每人掌握了3~5项适宜技术;培训乡镇卫生院的技术人员1600多人次,基本上每人掌握了5~8项中医适宜技术。
截至2008年底,全省有中医药执业医师6454人,其中高级职称587人,中级职称的1261人,从业人员89%在医疗服务系统。
中医药科研体系初具规模
全省有中医学院和中医学校各1所,有中医药、民族医药研究所8所(包括民营的研究所)。近几年来,贵州省中医药人员获各级各类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立项10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省部级292项,其他项目689 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77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成果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6项。研究开发出民族成品药156个。
民族医药工作全面推进
贵州省现有国有民族医药研究所3家;建成国家、省民族医药专科5个;贵阳中医学院开设了苗医药方向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与中国中医研究院联合开办了民族医药博士研究生教育,在相关医药学院校中等中医药教育中增加了民族医药内容,在民族自治州开展了民族医药培训。已整理编辑出版了《中华本草苗药卷》、《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苗族医药学》、《布依族医药》、《水族医药》、《侗族医学》、《仡佬族医药》、《毛南族医药》、《仫佬族单验方集》等专著,参编的民族医药文献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中国传统医药概览》等专著。民族医药文献的编辑出版,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民族医药理论,为开发利用贵州省民族医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展了民族医药的临床科学研究和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推广运用,使古老的民族医药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得到发扬光大。
民族药产业得到开发
根据民族医药理论和祖传秘方,该省已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药药物,其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民族药154种。以苗药为代表的中药民族药业产值达110亿元,成为贵州省支柱产业之一。
全省现有中药品种4802种,其中植物药材4419种、动物药材301种、矿物药材82种,中药材种类数位居全国首列。中药材蕴藏量达6500多万吨,民族药品种1500余种。属贵州省的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半夏、石斛、何首乌、天然冰片、重楼等数十个品种。目前,全省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77个,种植面积达200万亩。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