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如今,海淘一族不仅会将奢侈品、化妆品等列入扫货清单,还大包小包从国外买回各种“洋中药”,即进口我国中药材制成的“汉方制剂”。业内人士认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迫在眉睫。
如果说,国人到日本等国购买西药尚可理解,那么,到国外抢购“洋中药”,则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中医药出自我国,无论理论基础还是炮制技术,国内的水平都要高于国外,如今好东西被人学去不说,徒弟反倒胜过了师傅,还反过来赚师傅的钱,这种反常现象,让国人脸上挂不住。
但从市场的角度看,又不得不承认,“洋中药”胜出是其质量更胜一筹、安全更能证实的必然结果。有资料显示,“洋中药”已占国内中药市场很大份额,而在除中国外的全球中药市场,日本占的市场份额高达80%,中国仅占5%。市场是靠能力说话的,我们失去中药国际市场,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
首先,国内粗放式生产中药的做法得改。规模化种植,抓产量轻质量,天麻竟比红薯大,人参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钱是可以大把赚,但质量也整体下滑。而分散种植的,农药化肥大量用,拿到国际市场上卖,不是残存农药超标,就是重金属超标,如此种植,渐失市场就在所难免。不少中药的生产没问题,但仍属粗加工,国外企业用低廉的价格将原材料买走,经精加工反销回来就是高价钱。
其次,中药的专利意识得增强。屠呦呦团队研发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但青蒿素核心技术专利早被瑞士的企业抢注;薄荷的功效被中医研究得较透,但我们赚薄荷的钱较少,而美国拥有多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传统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称得上是中药方剂的精品,却被韩国申请专利,这类现象不胜枚举。没有专利就没有市场,这说明中医药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更要与现代市场理念相结合,否则就会被边缘化。
此外,要争夺中药的国际话语权。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比如中医认为,有些中药含“毒”不要紧,用其他中药祛毒即可。然而,类似理论和标准却不被西医所认同,若以西医的理论来衡量中药,许多中药都难以跨出国门。必须加强中药的成分及理论研究,用事实来证实中医药理论的正确性,进而争夺中药的国际话语权,用世界公认的“中国标准”,推进中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该将国外的一些好思路好做法拿来为我所用。从这个角度看,国人海淘“洋中药”回来固然让人汗颜,但也是一种提醒,若我们能从中受到启示,进而迎头赶上,则为时还不晚。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