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又来了!11月1日,新华社记者在参加完首届“中医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后,发出《专家学者警示:挽救和发展中医药已到了紧要关头》的报道。随即,某媒体发出《挽救中医药,已到生死时刻!》惊世骇俗文章,其中再次引用某位退休官员大论:“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
图1:中医的精髓在于“顺天应人,阴阳平衡”。
中医药的时局,真到了如此不堪地步?
青主以为:无论是大记者,还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实在没必要如此耸人听闻——为抓人眼球而制造舆论,既有违职业道德;也与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无补,甚至反而会拉历史倒车!
笔者详细查阅了媒体报道,发现这次研讨会是某医药企业赞助的活动,且专家在会上推荐的产品正是该赞助企业生产;同时,产品名称也出现在新华社报道的内容之中——从这个层面上讲,笔者首先就认为专家和记者有逾规之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何必总拿中医药挡箭?
深层次问题,中医药是管好的吗?
那么,再讨论深层次问题——中医药能否发展是生是死,真是管出来的吗?真的像专家所说,相比西医,中医从业者极度萎缩,到了生死存亡边缘?
图2: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飞鱼”菲尔蒲斯正在拔火罐。
未必!中医中药,根源于社会实践,扎根于民间基层,是泱泱数千年东方文明之集大成者!她的生存繁衍与薪火相传,从来都来自于民众的信任;来自于历代中医药人济世救人之道之术;更来自于“清净无为”的宽松发展环境,而不是单纯依赖官方的推广与保护。甚至,对于中医药来说,管的越多反而越坏事。
因为,中医之精髓,正是东方生存之哲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翻开《内经》,通篇都在告诉你如何顺天应人的养生调理,如何回归合理的生活方式。“上医调性,中医养心,下医治病”,健康根源在于民众自身,医生的作用,不过是帮助你把心性和身体调回“阴平阳秘”平衡状态。
按照王阳明的话:“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并践行这种生活方式和养生理念,则身边无不是中医,人人也皆可为中医!这种效果,岂是官方层面可以管出来甚至逼出来的?
既如此,何苦又执念于医师执照的多寡?更何苦在乎专家、大师、学科带头人之虚名?“身既无物,何况于名?”。
“既行善者皆是佛”,可以这么说,今日之中国,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健康养生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中医的人群也早已远远超越西医——不妨去统计一下,目前到底有多少“中医粉”;又有多少国人每天都在遵从传统中医理念进行养生保健?又岂是医师执照的多寡可掩盖?
所以说,中医与西医相比,前者是哲学,后者是数学;前者是文化,后者是技术;前者是生活方式,后者是治疗手段。二者是现代系统化医疗保健理念下,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完全不可放在一个层面和维度来比较。各位专家为何总是将二者壁垒森严地对立起来,进行简单的数字争高低呢?
止恶而不行善,看似正义实则为恶
现在,再来看看个别专家天天呼吁的“中医将亡于中药”、“中医药已经完了”的观点。
一方面,中药确实面临严峻挑战,但这本是发展中的困扰。任何事物都有发展阶段,当前的问题,不过是现代中药流通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阵痛”。在民众和政策共同支持下,大批中医药人正在努力改变行业落后局面,全新的中医药产业链已经呼之欲出,何来“完了”一说?
更重要的是,讲问题是最容易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提了20多年,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样“旧菜翻炒”有意思吗?而那位天天四处曝光中药烂中药差的退休官员——试问,您老又为局面改善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结果又如何呢?
何况,在新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夸大其辞耸人听闻,除了进一步降低民众对中医药的信任之外,于事物发展又何补?
中医中药历来以“大爱苍生”为本,台湾的圣严法师也曾言: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佛法之精神。所以说,与其天天去“坐而论道”揭露恶,蛊惑民众,何不如脚踏实地去做点实事改变现状呢?
(以上仅代表专栏作者本人看法,非本网观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