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滋补中药材市场也火热起来。不少市民发现,现在阿胶、党参、北芪等中药材的价格较以前贵了不少。不过,与中药材价格扶摇直上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我国中药材资源日渐枯竭、原材料质量逐年下降、假劣药材横行等现象充斥市场。专家表示,中医与中药材相辅相成,要增强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亟须统一、科学、高质量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
中药材价格涨势迅猛
阿胶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范围广泛,是国内市场的紧缺畅销品种。过去十年间,阿胶价格猛涨引起业界密切关注,以阿胶行业的龙头东阿阿胶为参考,自2006年以来,东阿阿胶提价次数超过10次,10年时间,其终端零售价已从50元/斤涨至目前的超过2000元/斤,累计涨幅约40倍。
不仅仅是阿胶,其他中药材的价格也涨幅不少。日前,朝阳区一家药店销售人员介绍:近期很多中药材价格确实上涨厉害,比如党参上个月卖40多元,这个月就卖到了50元/千克。近两个月,百合上涨10元左右,现在98元/千克,涨幅约15%;羌活上涨50元,现在342元/千克,涨幅约为18%。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介绍,2016年可谓是中药材行业整体复苏的一年,未来2-3年内中药材行业或将迎来新的上升期。“2013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6年受多重因素影响,中药材价格整体上涨,尤其从下半年开始大多数品种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格局。其中党参、川芎、黄连、白术、桔梗涨幅均较明显。在卓创监测的57个品种中,同比价格上调的有34个,占比为59.6%。稳定的有18个,占比31.6%,
跌价的仅5个,占8.8%。以桔梗为例,两年生去皮统个的价格同比上调10-15元/公斤,涨幅高达58.9%,白术价格同样上涨10元/公斤左右,同比涨幅更是高达70%。”
张斌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天气影响,部分品种因旱涝灾害减产,例如党参、白芷,减产幅度达到4-5成。另一方面,从2013年开始,中药材行业进入低迷期,多数品种价格走低,需求偏弱,供大于求现象严重,药农和药商亏损严重,种植和经营积极性下降,如桔梗、黄芩、知母、白术等地产品种减种明显。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第三,今年药市大环境有所改善,有资金实力商家看好后市,积极投资操作,挺价意愿较为强烈。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公开表示,中药材的价格,过去一直偏低,尽管在农产品里面,其他农产品的价格在上涨,中药材的价格始终没有调整。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药农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此外,没有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会使得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适当调整中药材的价格,这是必须的,也是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药材质量下降令人愁
与中药材价格扶摇直上相反的是,近年来,由于地域不同、环节众多等问题,中药材药品质量不尽相同,安全隐患问题日益突出。
王国强表示,现在中药材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野生中药材减少,渐渐变成家种。而家种则存在农药化肥多、土壤污染、种植周期长、采集时间违背科学规律等问题,后果是药材的药效降低,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中药材领域还没有形成一家品牌,掺假、掺杂、染色、熏硫、重金属、农残等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每个中药人。比如党参和黄芪,一些农民和企业用硫磺熏蒸,既可增白使卖相好看,还能压秤;但药材受到污染、药效降低,还可能引起副作用。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药材质量
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种植环节污染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也是我国中药材重要的质量隐患之一,使用化肥农药的中药材生产周期减少,随时采摘。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没多少人再指导农民种药了。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个上涨种哪个,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
二是采集、加工、炮制、储藏都已经失范。比如采集,人参起码要五六年采,但在传统产地东北,已很难见到成群的野生人参。比如种植,以前强调野生,即使种植也要有机,给药材充分的生长周期。比如炮制,过去的老中医,每一味药都是经过自己的精心炮制,何首乌古法炮制要九蒸九晒,现在很多药厂是一蒸一晒,有的连这个都做不到。
比如加工,药材采集之后,最基本的工作是除去泥沙和混杂物。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药材,茵陈、蒲公英、菟丝子等所含泥量较高。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蓝根不去根头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枣仁大量含壳,麦冬、莲子不去心。饮片切法不同,药效也不同。板蓝根薄片的浸出物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斜片、厚片。但现在药工怕切到手,随意把药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块状。
三是监管薄弱。一些不良商家偷工减料,掺假也屡见不鲜。一些商家把功夫都花到“面子工程”上,如,为了让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就采取“打磺”的办法。此外,由于中药的种植和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监管,都在不同部门内,导致监管不够严格。
中成药药效直接受影响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药效大小,中药材质量下降,最终影响的是中医药的发展。医院管理专家王健康表示,目前作假、低价恶性竞争使整个中药市场陷入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并且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中药材“三七”为例,每千克优质三七成本为六七十元,市场售价为八九十元,而假货售价只有40元。低于正常成本价的假货导致正规中药企业无利可图,药品质量也无从保证。
中药材掺假导致中成药药效降低。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明显感觉到一些中成药的药效不如以前,有的甚至要加倍服用才能见效。“有的厂家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原来10毫升2支管用,现在20毫升2支都不行,必须喝3到4支才起效。”
而在国家药品抽检中,一些中药材掺假及染色等乱象也现出原形。1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指出,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发现标示为吉林永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分别为20140404和20150101、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50101、吉林市双士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40201的跌打活血散检出松香酸。经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发现标示为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分别为20150407和131001的二十五味珊瑚丸检出808猩红。
据了解,松香酸为松香的成分,近年发现一些中药材及饮片有用松香掺伪的现象,中成药制剂检出该成分,提示生产用原料药材及饮片有用松香掺伪的可能。808猩红为一种染色剂,中成药制剂中检出该成分,提示生产用原料药材及饮片有染色的可能。
需从源头规范种植
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疗效下降……中药材质量直接影响中医形象,业内甚至担忧“中医有可能会亡于中药”。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认为这样的说法不是危言耸听。那么,如何确保中医药行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呢?
为解决中药质量、资源等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标准数量达649项,年平均增长率29%。42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朱丹蓬表示,要提高中药材质量,当务之急是有统一、科学、高质量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从源头种植开始控制质量,建立起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从药材种子和土地入手,严格药材种植、成长、采摘期间的过程监管,只有狠抓种植源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中药材质量下降的趋势。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驱逐劣质药材。政府要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同时要严格管控中药材的品种、产地、药用部位、生长年限、加工炮制方法等。同时,扶持一些大型的良心药企做大做强。”
王健康也表示,让中药材市场回归健康发展轨道需要行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布局要由一般产区向道地产区集聚,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向组织化、规范化生产方式以及适度规模化合作生产方式、企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生产管理由粗放管理向GAP精细可追溯管理转化。只有一批拥有现代品牌中药企业崛起,才意味着实现改革目标。”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