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编者按:当前,遍布全国各大产区和市场周边的隐型中药饮片加工产业,是中药行情不容回避的话题,也是客观现实。这种灰色生态存在,到底是合理还是逆势而为?接下来,这个生产链条还会不会存在呢?以下是行业“大咖”李诚老师的观点:
一、中药饮片二元市场,规模庞大由来已久
中药饮片是传统的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能占到終端份额的三分之一。目前,呈现在大众广庭之中的饮片厂,都是经过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这是显山显水的有资质的阳光下的产业。但建这样的饮片厂,动辄要花费上千万甚至更多(据说一个GMP证书就价值200万元)。
图1:浙江磐安,浙贝的产地趁鲜初加工极为普遍。
但对于遍布城乡的隐形的地下饮片加工生产,社会和主管部门也许知之甚少,也许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只要是中药圈里人,对此现象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但参与人群成千上万;而且总体生产规模占到饮片生产规模的较大份额,成为大多数正规饮片生产企业的“前处理车间”或生产商。
图2:亳州胡庄的红栀子初加工产业,已超越众多产区加工规模。
就以安国和亳州这两个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为例,当地都有大量规模化的GMP认证饮片厂,总计500家左右;而家庭的合伙的小饮片加工企业则数以万计,犹如汪洋大海一样难以数计。他们大多在城乡结合部,更多如珍珠般散落在一个个村庄。逐渐发展壮大为专业村――黄芩村、沙参村、射干村……。
图3:河北安国甘草村,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甘草饮片前处理中心。
有个典型的甘草村,年加工的甘草饮片高达万吨,占到全国甘草饮片销量的70%以上。村民们自然而然施行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加工,分工合作。采购的跑遍全国,甚至产甘草的邻国,买回甘草;加工的在家里切片,负责生产;推销的跑市场卖饮片。这一家一户,分个看是小小毛毛虫,他们合作起来是一条腾空万里的巨龙,支撑着全国的甘草饮片加工市场。名气越来越大,买主和卖主两端的环节就主动寻村上门对接,生意火爆。这就是典型的饮片加工专业村。
但是,他们没有营业执照,没有生产许可证;也不纳税,生产总值也没有统计到GDP之中,是真正的地下潜龙经济。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有显形的,还有隐形的;有公开的,还有秘密的;有注册的,还有灰色的;有地上经济,还有地下经济?这样叠床架屋是不是重复生产?是不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无端地增加了成本?是不是造成了饮片二元市场的分割?
哲学家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只说:它是真实的存在。
二、选择隐形,是历史的选择
其实,改革开放之初,中药材行业放开,伴随着中药材市场的诞生,就产生家庭和合伙的小饮片加工企业,他们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该算年富力强的棒小伙子。
到了九十年代主管部门出台新政,定性饮片加工必须GMP认证,无证为非法生产。这样,有资本实力的投资建厂,认证了。而绝大多数加工户没有这个实力,拿不下GMP证书。于是,大饮片厂诞生了,阳光升级了,而小加工户失去了身份。怎么说呢?按说他们该步入了绝境,按说该消失,该转行,该把市场分额恭手让给有证的——这正是当初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的初衷。
不,他们没有放弃,而是该切切,该卖卖,成为饮片生产前端的重要支撑。只是没有身份,没有红帽子。你可以说他们转入地下,变成一条潜龙。你也可以说他们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不一样。如此,就有了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这样不被认可的隐形产业链条,有了隐形生产,有了饮片加工二元化市场。
三、在市场化背景下,选择分工合作
说来怪,也不怪,有证的规模化的大饮片厂和无证的小饮片加工户,并没有竞争得你死我活。
当然,这二十年来,只有个別时间,刮一阵风,整顿市场,打击无证生产经营,那些城乡结合部的小散户们就一时偃旗息鼓。但风声一过,该干嘛干嘛;而散落在乡村产区的众多加工户,更不知外面发生什么,沿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老传统我行我素。
市场怎么样选择?市场的原则:谁的质量好,谁的成本低,谁的效率高,谁就胜出。
大厂有大厂的难处,他们厂房设备、库房晒台、化验捡测设备仪器、组织机构、层层人员、规章制度、生产流程,这样操作起来费用大、成本高、效益低。当然,大有大的优势,有证有票有红帽子就能打入医院、零售和药厂,也就是有了终端销售权。
图4:福建福鼎,农户正在自行加工黄栀子。
小户有小户的劣势,不合法就上不了台面,没有正规出货渠道。当然,小有小的优势,喝着白粥,住着自家庭院,简单的机械,切制饮片,甚至劳动力不计入成本。于是,费用少,成本低,效率高,对市场反映灵活。
就这样,原本狭路相逢的竞争对手,在市场先生的选择下,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放弃劣势,变成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大厂放弃加工,直接收购小户饮片;小户只专注加工,放弃终端销售权,把加工的饮片卖给大厂。
真实生态现状,则是以大欺小:小户赊销饮片给大厂,帐期短的三个月,长的一年。这样,大厂专注质检,有证卖货;小户专注药材加工饮片。谁都没有吃掉谁,而是原本一块蛋糕,切开变成两块,还是一人一块。就这样,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分工,一分为二,更加专业化。这就是,让胖子去钓魚,让瘦子去打猎,让机灵鬼去看孩子——这样的分工和专业化,让国内的饮片生产暂时保持相对的平衡。
当然,这只是当前饮片加工生产历史过渡阶段的真实市场现状。是在行业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市场顺势而为的选择。
四、优质优价,市场最终的导向
这种“二元化”的中药饮片生态体系,归根结底还是市场需求的推动,这种需求最终会将饮片生产推向“优质优价”的长远发展之路。
这也是市场更高的奖赏!像部分规范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饮片厂,起初是为了出口,必须提供更精致的饮片,要求化验含量达标,化验重金属不超标,无农残等。形势逼人,这些大厂就必须自已到道地产地采购原药材,甚至在自己厂里加工饮片。自建最好的最严格的化验室,批批次次严格检验,达到了高质量出口标准。出口价格自然高于内销,做到优质而优价,企业发生了可喜的良性循环。这样,名气越作越大,企业迅速发展,占领了出口和国内高端市场。他们闻名全行业,成为明星企业,超越一般有GMP的饮片厂,成为饮片行业的龙头老大。
而散在的“灰色加工厂”,同样必须明白“质优价平”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保障原料品质,提炼自身独特的加工技艺,才能在未来市场淘汰中分得一杯羹。
可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政策在选择完善途径;市场也有市场的选择。保障自由竞争,放开价格,优胜劣汰,就不会发生劣币逐除良币的恶性循环;就不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
充分发揮市场机制,打造“优质优价”环境,人民币选票就会投给高质量绿色饮片;市场也能充分发揮了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最终满足中医的个性化用药需求,实现中医药行业良性发展。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