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老实巴交的农民隋玉,自去年起又一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隋玉有一个生病多年的儿子,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日子本来过得紧巴巴,偏偏儿子这个病每年又需要大量的医药费,又离不开人照顾无法出去打工,沉重的债务负担加上精神压力,一家人的生活一时没了着落,跌入了贫困的行列。
村里和镇里的扶贫干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开始了积极的筹划。去年,恒光大公司开始在村里招工,隋玉的妻子作为村镇推荐贫困户被公司优先雇用了,当年就得到打工收入1万多元,目前她仍继续在那里打着工。加上出租土地的收入和自己农闲时打零工的收入,隋玉第一次感觉到肩上的担子不再那么压得人喘不过来气了,笑容再一次回到了他的脸上。
这是几天前记者在林西县新林镇五星村看到和听到的一件事。据村党支部书记刘明讲,引进恒光大公司,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地打工,是镇党委、政府扶贫攻坚的“妙招”之一。其实,赚取劳务费是小头,土地流转、产业扶贫才是重点。
刘明书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村民的山坡地基本就是鸡爪子沟,靠天吃饭,天旱基本就是绝收,引进龙头企业后,通过坡改梯,使一部分旱田变为能浇一水地,按照旱地一亩承包费120元、一水地160元、平地(灌溉区)200元到350元计算,全村总承包费在100万元左右,而这100万元全村群众的吃喝用度就够了。如果没有产业扶贫的这个好政策,这二年这200万元就算白扔了。
现在,这个村有500多亩土地都种上了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药材基地。此外,常年在公司打工的有60多人,这些人人均增收在1万元左右,打零工的有30多人,人均增收3000至5000元不等。去年,在恒光大公司打工的最多发了12万元工资,隋玉的妻子也发了1万多元的工资。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了解到,五星村的脱贫之路正是得益于林西县实施的“1+4+5”产业脱贫模式,即依托一个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使贫困户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4个方面的收入,通过推进5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全县所有具备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产业措施全覆盖。而恒光大公司就是其中的“中药富民”模式。县里还制定实施了“易地搬迁扶贫”“健康扶贫”“行业扶贫”“基金低保兜底”等多项扶贫举措,镇里也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17项脱贫模式,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脱贫方式。相信像隋玉这样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一定会走出贫困的阴影,走上共同富裕的小康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