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姜黄品种追根溯源
1.1 姜黄的用药历史
姜黄作为一种黄白姜加工的“药食两用物品”,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具有治疗药物疗效。
姜黄入药,最早见诸于《唐本草》, 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陈藏器认为∶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西番亦有来者,而非姜黄与郁金、蒁药相似,如苏敬所附,即是蒁药而非姜黄”。即明确指出,东南亚进口的“番姜黄”并非姜黄正品。
因此,原产于川南一带犍为、沐川、宜宾、井研的川姜黄,最终纳入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该药共入典川姜黄和云南姜黄两种。云南产区本身较小,加之近些年云南产区的姜黄不断与其他品种药材混种,导致云南姜黄药用成分的含量远不能达到国家2015药典标准的要求,因此目前真正能够入药的姜黄品种只有四川省犍为、沐川一带的川姜黄。
1.2 姜黄的种源
姜黄芭蕉目,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全世界姜黄约有70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家,我国约10余种,主产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区域。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作药用、调味品、色素、香料、染料等。
图1和图2:姜黄植株
图3:姜黄个子及粉末
1.3药典对姜黄的品质要求
图4:四川姜黄常见的性状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壁薄。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外侧近表皮处有6~8列木栓细胞,扁平;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散列,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减少。薄壁细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红棕色色素。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不得少于7.0%(ml/g);姜黄素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1.0%。
不论从基源上讲,还是从性状和含量上讲,能够满足2015药典标准的道地姜黄主要是四川姜黄。
图5:四川姜黄断面 图6:四川姜黄切片
二、当前市场流通中常见的劣品和习用品
目前国内除四川地区外,云南和广西地区姜黄种植面积都较小。市面上所谓的云南或广西产品大部门为进口姜黄,无论是性状还是含量上不能达到2015药典的要求,因此在价格上也低于四川姜黄一倍多。
但是由于此类姜黄价格便宜,因此中药材交易市场,以及很多药厂和饮片厂所使用的姜黄均为此类产品。下列是常见的几种劣品和习用品:
一是进口青姜黄
图7和图8:进口青姜及其切片
价格最为便宜,浸出物、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远低于药典标准。
二是云南姜黄 主产于云南红河州的陆春县、金平县
图9和图10:云南姜黄及其切片
性状与四川姜黄相似,姜黄素含量达到药典标准,但浸出物和挥发油低于药典标准。
三是红姜黄
图11和图12:进口红姜及其切片:
价格便宜,姜黄素能够达到药典要求,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远低于药典标准。
三、当前国内姜黄市场划分
做为药食两用的调料大品种,印度是世界姜黄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年用量20万吨以上;巴基斯坦需求20万吨,缅甸2万吨。
中国是新兴的姜黄使用国家,特别近两年,随着国家打击化学色素力度加大,食用色素使用量与日剧增,使姜黄用量增势明显。仅国内对姜黄的工业需求量,估计已达到50000吨以上。
而药用姜黄年需求量在5000吨-6000吨之间,但由于过去大量使用进口姜黄替代入药,导致川姜黄(正品)需求量一般在2800吨-3000吨。
四、劣品泛滥,影响姜黄的药用价值。
4.1 以次充优,劣币驱逐良币
表:当前市场上姜黄价格对比
如上表,由于姜黄来源广泛,国内市场大量使用进口青姜黄替代入药,导致正品的川姜黄生产连年萎缩,难以良性发展。
4.2 药用食用不分,影响临床疗效
表:当前国内流通的姜黄药用成分对比
通过上表的对比,我们也可以明确看到,川姜黄的核心药用成分,不但符合药典要求;且远高于国内外其它姜黄来源。
近期,国内各大药市打假整顿正在进行。通过沐川、犍为等产地监测,以及亳州、安国药材市场的姜黄走动情况看,无论是饮片企业还是用药企业,更愿意选择来自道地产区的正品姜黄,这无疑对国内姜黄市场的净化和正本清源,具有非常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