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7月20日晚,中国中药(00570,HK)公告称,拟用合计约2.62亿元购买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由于卖方及中联药业均为公司关联人士,本次交易构成了关联交易。
构成关联交易
中国中药公告称,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买方,以下简称江阴药业,中国中药拥有87.3%股权的附属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卖方)、现代制药、光谷产业及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目标公司简称中联药业)订立买卖协议。
根据此协议,中国中药共需支付近2.62亿元购买中联药业51%股权。其中,同意江阴药业按180万元向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收购买卖权益。与此同时,江阴药业同意出资2.60亿元对中联药业进行注资。
公告显示,中国中药的业务主要为制造及销售中药及药品,重点为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中药饮片;而中联药业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中成药及化学药物制剂,核心业务为中成药,生产基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近两个财年,中联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58亿元和2.04亿元,税后亏损6318.9万元以及亏损4618.1万元。公司认为,亏损主要是庞大分销及销售费用以及与新生产厂房建设有关的担保银行借款所致。
对于本次资本运作的缘由,中国中药表示:“此次收购对公司的成药业务和配方颗粒业务都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中国中药进一步称:“这将有助于扩大公司于湖北省的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中联医药多元化的中成药品种将是对公司现有品种的极大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构成了关联交易。根据公告,中联药业分别由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现代制药和光谷产业持有0.71%、96.95%和2.34%的股份,现代制药最终由控股股东国药集团控制。
实际上,卖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为国药香港的控股公司,而国药香港是中国中药的控股股东,占有截至公告发布时全部已发行股约32.06%。2017年报显示,国药香港由国药集团间接全资拥有。也就是说,卖方及目标公司均与中国中药构成关联关系。
中药配方颗粒收入占比高
收购中联药业只是中国中药近年来快速布局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国药集团入主的近5年来,中国中药不断采取并购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
2013年,中国中药以24.6亿元的价格收购同济堂中药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2015年,又以87.36亿元的“天价”收购天江药业87.3%的股权,从而一举成为中药颗粒生产企业中的重要力量;2016年公司先后拿下华颐药业、贵州同济堂药店60%的股权,以及贵州同仁堂饮片、上海同仁堂等。
此后,中国中药并没有停止并购的步伐,2017年中国中药用4.99亿元一口气拿下4家公司,这4家公司全是当地大型的中药饮片厂;今年6月,中国中药又通过股权转让加增资的方式向宏大饮片出资5000万元布局安徽亳州的中药饮品市场。
记者发现,中国中药多数并购均与中药配方颗粒、饮片相关。中国中药也在年报中表示:“要在全国加快建设饮片和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实现中药提取、配方颗粒制剂、中药饮片、中药智能配送中心在全国重点地区的全覆盖。”
就公司未来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中国中药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报,中药配方颗粒2016年市场规模10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37%,根据渗透率推算,2020年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达500亿~700亿元,而中国中药2017年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49%。
并购给中国中药带来了业绩上的提升,2017年,除了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提升27.6%以外,2017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70亿元,较上年的9.67亿元增长21%。而中药配方颗粒对此贡献巨大,2017年该领域收入近55亿元,较2016年提升26.2%,占总营业额的66%。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区域分布上,国内各地区该类产品销量有大幅增长,但海外销售收入部分却有一定程度下滑,从近9360万元下滑至约7332万元。
点评:全国各行各业并购案并不少见,中医药产业也是如此。对标美国医药市场,中国中医药企业依然处于乱差的局面,未来一定会淘汰很多中小企业。其中,并购将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对于大公司而言,花钱买焦虑再正常不过。打击了对手又加宽了自家护城河何乐而不为?
我们从这次收购案中看到了中国中医的野心和焦虑。实际上,中国中药近5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布局状态:2013年中国中药以24.6亿元收购同济堂中药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2015年又以87.36亿元收购天江药业87.3%的股权。近两年来中国中药也有多笔资本运作。
硅谷投资人、PayPal公司创始人彼得·蒂尔撰文称,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或者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利润给了他们规划长远未来的资本。而这些是困在竞争中的企业所不敢想的。
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中医药创业、改革升级和投资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渐成型,中医药并购市场将会越来越活跃,上市公司将越加善于借助资本市场的杠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并购退出也将会成为投资机构重要的渠道之一。毕竟,从过往创投历史发展看,除了死亡,被收购是多数创业公司最后的命运结局,而这也不失为某种意义上的好的归宿。
看看被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近两个财年,中联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58亿元和2.04亿元,税后亏损6318.9万元以及亏损4618.1万元。公司认为,亏损主要是庞大分销及销售费用以及与新生产厂房建设有关的担保银行借款所致。
收购过后,看似中国中药完成了配方颗粒的布局,中联药业也将有充足的资金面对目前公司的亏损问题。但我们回顾下互联网公司并购后也并非一帆风顺。举个例子,优步中国与滴滴合并之后,滴滴没有一劳永逸。同时,人事变更,组织构架变更,人员的流失才是并购后的大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冲突,一旦处理不好,优质资源也许一下就变成垃圾资源。
中国中药有钱是好事儿,我国中医药企业大并购也是趋势。但未来真如中国中药设想布局那样?笔者只能一笑了之。修炼自己的内功,内部创业才是真正出路。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