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一场大雨、一场洪水、一次旱灾、一次冰雹或者一次大雪,你家里种植的中药材可能就会受到灭顶之灾,然后导致农户血本无归。
图:培江发洪水,麦冬地被淹
有没有什么措施可以保护农户损失呢?我们以蔬菜种植为例,确实是有的,那就是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它将有望成为全体农民了解并参与的一项金融活动;同时,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农业保险也是挽回灾害损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从保险公司获得的数据显示,寿光市推行了5年的政策性蔬菜大棚农业保险投保率不足千分之一,14万受灾大棚仅120个上了保险,帮农民遮风挡雨的最后一道墙未能生效。
农业保险,顾名思义,是一种针对农业生产而设计的保险产品,它对农林牧副渔的生产过程进行投保,对因为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农业保险与通常保险一样,并非出险必赔,而是只有在出现保险合同上规定的事故之后才会进行赔付。
通过保险,农民或农场可以将原本需要社会和政府来承担的救灾、重建分担给保险公司,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缓解灾情。在农业保险的运行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其担负着救援与灾后重建的职责,也必然要考虑减轻自己的负担。因此,能否通过保险赔偿弥补部分损失,将决定灾后重建的速度和质量。
在国际上,农业保险一般分四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由政府直接或者间接运营,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设备进行保险,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保险覆盖的农作物种类比较齐全;第二种是政府支持的合作社保险,对主要农作物(一般为粮食作物)强制投保,比如稻米、玉米、小麦等,其它作自愿投保,以日本为代表;第三种是政府资助的商业农业保险,由私营保险公司运营,政府对保险农户进行投保,以欧盟为代表;第四种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选择,国家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或机构,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农作物强制投保。
图:太子参受到冰雹灾害
中国采取的,则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和自愿的商业投保结合的方式,介于第一种和第四种之间,这说明政府对于农业保险的意义有较高认知。不过前者并非强制执行,而是根据各地情况由地方政府灵活决策,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有体现(“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但目前并没有新的条文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展。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和承包作物覆盖率都得到了惊人提升,尤其是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承包覆盖率超过70%,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普及。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达到2.16万亿元,比10年前增长了近20倍。预计到2020年,农业保险保障率将达到24%,2030年,农业保险保障率能得到40%。农业保险正以飞速在农业领域普及。
图:三七被大水冲走
一个蔬菜大棚的占地面积约2亩地,在遇到上述事故后,可以赔付1.2万元。如果不了解农业生产,将大棚与耕地混为一谈,如此赔付比例和金额似乎并不低。但是实际上,相对于蔬菜大棚的实际建造费用,这种保险并不实用。
如今,占地2亩的蔬菜大棚,建造成本已经达到20万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成本为人工成本,最近几年持续上涨,将来还会升高。出险后,保险赔偿金只能覆盖6%的建造成本,这还没算上蔬菜大棚运营的人力、化肥、种子等。无论如何计算,保险赔偿金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即便是这一亩地2万元的赔偿款,仍旧无法覆盖灾后重建的大部分成本,而这本应是保险存在的目的。
类似的保额过低问题在其他地区也出现过。如《经济观察报》在今年1月报道,安徽农户种植经济作物遭遇大风和强降水,大棚实际损失200多万,保险只能赔10多万元,预计损失上千万。在寿光被洪水浸泡的大棚,最多可以获得4万元的赔付,而实际损失将超过20万。
可以看到,产品虽然已经就位了,但是保险却没有起到它应起的作用。这与目前农业保险与政府补贴有很大关系,山东、安徽、河南等多省都在鼓励商业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补充,中国人保、安华、华农等公司都推出了不同品类的商业性农业保险,但主要针对露天种植的作物品种,仍然不保大棚。对于大棚这种反季节种植蔬菜的农作方式,保险公司很难推出相应的险种,主要原因就在于,菜虽便宜,大棚蔬菜生产设备却十分昂贵。比如在寿光相对因地制宜的蔬菜大棚农业保险中,保险重头并不是大棚中可以卖钱的蔬菜,而是温室大棚本体。保险金额20000元/亩,其中:墙体6000元,钢架结构9000元,棚膜2000元,草苫或保温被1800元,棚内蔬菜1200元。
好了,说了这么多,蔬菜和主要农产品作物的保险无法满足当地农户,毕竟一旦涉及大棚,大棚太费,保险公司不愿意。而中药材保险目前推广也极为不利。
我们看看推行了几年中药材保险的甘肃省定西市。
保险公司作为商业企业,肯定是向“钱”看齐的。无利的买卖他们应该是不会做的,但定西中药材产值保险确是例外。从定西农业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药材产值保险共承保2.96万户,保费收入1180万元。但在保险期间,受去年气候及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其中三个月,保险公司就接受受损的投保药农报案207笔,向2.59万户药农理赔了3450万元。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不但把保费收入全部赔给了药农,还倒赔了2270万元。再从理赔的户数来看,投保的2.96万户中接受理赔的就有2.59万户,只有3700户没有申请赔偿,理赔户数达到87.5%。保险公司这是赔了夫人还折了兵。
图:当归苗被冰雹打坏
看了保险公司的数据,大家肯定认为药农是获益方。接下来我们再替药农来算一笔账。就2018年的党参生产成本来看,每公斤党参苗的平均价格17元,按平均每亩用苗量80公斤计算,亩种苗成本1360元,加上化肥、农药成本600元,生产资料成本为1960元。加上种植、采挖的人工费2000元,一亩党参总生产成本超过3960元。
而中药材产值保险对党参每亩的承保额为2200元,赔偿约定为,当药农发生亏损,其亩产值低于2200元时,少多少钱,保险公司就赔多少钱。换句话说,根据2018年亩产党参成本,保险公司的赔偿额无法抵消当年种植党亩成本的。保险,其核心原则为损失补偿原则,指在财产保险中,当保险事故发生导致被保险人经济损失时,保险公司给予被保险人经济损失赔偿,使其恢复到遭受保险事故前的经济状况。据以上数据,保险公司的赔偿根本无法让参保药农经济状况恢复到受损之前。
通过以几笔账可知,中药材产值保险无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对投保的药农,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利益吸引力。那为什么2018年中药材产值保险仍在继续推广和试点呢?笔者看来,作为积极推广中药材产值保险的当地政府,虽然为药农补贴了部分保费,但将原本只属于农户的中药种植的自然、市场风险,分摊给了保险公司一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亏损药农的情绪,进而避免亏损伤农后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减少,并鼓励药农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这不免会让人觉得有转嫁风险和表现政绩的嫌疑。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