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2018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纪念日。近代中医药历尽沧桑。清朝中晚期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传统文化受到轻视。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其推行扼杀中医药的政策,中医药一度处于虚废待毙、濒临消亡的境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始终重视发展和利用中医药。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国家领导人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值此国庆之际,茶余饭后,我们一同来回顾历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的关心和支持。
毛泽东:中医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对中医情有独钟,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中国对世界有很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中医尽管有些道理还说不清,但行之有效就是真理。”1950年,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形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这次会议正式把“团结中西医”作为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1954年,毛泽东指出:“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这将是我们祖国对人类贡献的伟大事业之一。”
1950年7月,毛泽东同志发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1954年11月,中央在批转中央军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鼓励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医,采取适当的态度和中医合作,向中医学习,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原有的医学知识得到发展并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对中医的武断态度和宗派主义情绪,巩固地建立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的关系。”此后,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逐步开展起来。
正是在毛主席的直接关怀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医现代史上发展的第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1952年,在卫生部医政局内设有中医科作为中医行政管理机构;1954年,卫生部成立中医司,由一位副部长分管中医工作;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设立了第一批中医学院,同时在西医院校中开设中医系或增加中医药课程,从此,中医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的轨道。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针刺麻醉、小夹板等许多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
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医中药人士,还被推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医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周恩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时为党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参与制定了党对待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系列政策。为了尽快落实毛主席关于“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的批示,恩来同志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和推动。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宣告成立,其所属的西学中班也同时举行开学典礼。对此在全世界首创的中医走进现代化医疗科研殿堂之举,恩来同志亲笔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66年以后,在十年浩劫中,中医研究院多数科研项目被迫中断,北京市属医疗与科研机构也受到影响。困难之时,恩来同志对中医科技界给予极大关怀和支持。
周恩来善于运用中医药于外交事务,一方面他指示办外宾门诊、外宾病房为国际友人诊治疾患,另一方面经常选派中医药专家出国为一些有影响的人物疗病保健。派出的中医大夫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卓越疗效,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邓小平: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中医药在文革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指引之下,中医事业在经历了迅速的拨乱反正过程后,很快就步上了改革开放的大道,融入了社会全面发展的滚滚洪流中。
1978年9月邓小平对卫生部党组递交报告的批示中: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建议以中央名义加一批语转发下去。邓小平这一简短批示,字字千钧,影响深远。在邓小平指示精神的指引下,中医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随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力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社论,光明日报发表《重视中医发展中医提高中医》的社论。广大医药卫生人员衷心拥护56号文件,尤其是不少老中医,认为这一文件是“及时雨”,庆幸中医“获得了第二次解放”。紧接着,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医药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80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指出中医中药要逐步实现现代化,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不仅是对中医药的学术肯定,也是国际上对传统医学施以法律保护的首创。
江泽民: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
1996年12月9日至12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一次高规格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时任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议上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勤奋工作,我国中医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中西医工作者要加强团结,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促进中西医结合。”
习近平: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国内外推广中医药。
“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双方同意进一步支持中国传统医学在捷克共和国和中东欧地区的传播、推广和应用,支持中捷中医中心的不断建设和发展。”——2016年3月29日,习近平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共同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疾病防治和卫生体系建设,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2013年8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
“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
中医药(民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