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把岷县建成国家级药源基地和西北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一、岷县县情及中药材资源情况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536.7万亩),辖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耕地1.5亩.境内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气温5.7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岷县历史悠久,秦统一六国前,即建县制,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公元544年)始置岷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岷县.岷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国道212线贯通南北、省道306线横贯东西,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称,是甘肃南部久负盛名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主要有药材、草畜、农副产品、水电、矿产、旅游六大资源,其中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贝母等名贵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地道中药材主产区.岷县当归又称“岷归”,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1964年,周思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上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89年“岷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据兰州大学专家测定,“岷归”有挥发胜和水溶性物106种,其中挥发油含有41种成份,有以多糖为主的18种水溶性物质,有19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不能合成)和15种微量元素。另据测定,“岷归”中挥发性油所含藁本内脂较全国其他产地当归、欧洲当归含量高10%和20.7%,较日本当归含量高2l倍:其所含羟基脯胺酸、鸟脯酸、天冬氨酸是全国其他地产当归所没有的.胱氨酸、组氨酸、Y-氨基丁酸是日本当归所没有的。“岷归”药用价值极高,除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通便、破瘀生新外,还有镇静大脑、护肤、减少色素沉积、抗辐射和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冠心病、脉管炎、脑血管病及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对肿瘤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二、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尽快把岷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富民强县的目的,岷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川区药材山区薯”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按照“基地规模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把培育提升中药材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由1979年的不足5万亩扩大到2007年的25.12万亩,总产量由年产5000多吨增加到5.42万吨,其中当归1.9万吨。2007年全县中药材年纯收入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人均中药材收入43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全县从中药材加工生产领域获得的税收达7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左右。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和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一是围绕培育优势产业带,在量的扩张上求突破。按照建设国家级规范化药源基地的目标,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引导,因地制宜,着力构建各具特色的中药材优势产业带,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200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5.12万亩,产量5.42万吨,其中:当归10.12万亩、1.9万吨,红(黄)芪8.74万亩、2.4万吨,党参5.52万亩、1万吨,其它药材0.74万亩、0.12万吨。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了梅川、北路片以红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优势产业带,种植面积占到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40%以上;西川片以当归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占到全县当归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中药材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格局已基本形成。
二是围绕中药材标准化,在质的提升上求突破。为了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发挥地道中药材这一产业优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县上就采取院、地合作等形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开展中药材科技攻关,与中国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县当归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完成了当归麻口病防治和当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大面积示范推广了地膜当归栽培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近年来,县上以提高中药材的优质化、标准化和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佛慈集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院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当归优质新品种(系)选育、规范化种植、生物肥料应用、低残留新农药、新肥料筛选、工厂化育苗、有效成份提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为了使中药材品质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县上按照国家中药材GAP标准,制定了当归质量安全标准、当归生产技术标准、当归产地环境标准和甘肃丹参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及当归标准操作规程。2002年“岷归”获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成为西北地区第—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农产品;2003年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通过了国家GAP基地认证,实现了甘肃中药材GAP认证零的突破;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的GMP认证,岷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的GSP认证,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的GMP认证,使岷县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步伐明显加快。
三是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在培育龙头企业上求突破。据统计,全县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3户,200—1000吨之间的6户,100—200吨之间的20户,50—100吨之间的88户。这些企业年加工中药材2万多吨,产值8390万元,销售收入6200万元,上缴税金219万元,从业人员5400多人。县上依托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岷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出了当归浓缩丸、当归嫩肤水、当归香草依、春秋宝、速效止泻胶囊、丹参滴丸、微孔草油胶囊等系列当归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特别是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自通过GMP认证以来,生产工艺进一步规范,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可生产准字号国药21个品牌。同时,县上还重点扶持并积极实施了岷海制药和康达公司CO2超临界萃取中药材有效成份等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全县中药材加工率达到了23%。
四是围绕拓宽销售渠道,在市场体系建设上求突破。近年来,岷县实施了中国当归城建设项目和梅川中药材市场扩建项目,新建了岷阳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西江、闾井等农贸市场,全县各类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达到28处。同时,县上还积极扶持发展中药材骨干营销企业10多户,药材加工贩运大户2100多户,运销人员3万多人。据统计,全县年出口“岷归”22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量的90%以上,在国内市场销售也占据50%以上的份额。目前,全县已有5个品种16个系列的中药材产品远销香港、台湾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元。
五是围绕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在农业协会建设上求突破。为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县上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服务体系。通过采取强化宣传促协会、实施项目保协会、创建基地办协会、龙头企业带协会、政府引导建协会等措施,使全县中药材协会发展到33个。特别是县当归博物馆、当归产业协会、当归研发中心和中国当归网站的正式建成运营,将为岷县逐步建立起中药材科技服务体系,攻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领域的技术难关,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狠抓药材订单落实,有效解决了药农的后顾之忧和企业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2007年,县顺兴和、瑞丰、金当归、汇利、永康泰等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企业 协会 农户”的形式,共落实中药材订单8.83万亩,占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的34.9%。2008年,县上继续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的订单模式,由兰州大得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寨建立当归GAP基地1000亩,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在清水乡建立当归基地1000亩,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在清水乡建立当归无公害种植基地1000亩,湖北劲牌酒业公司在十里镇建立当归基地300亩,在茶埠镇建立黄芪基地300亩,在梅川镇建立党参基地200亩。这些基地的建设,使中药材产业走上了“以销定产”的探索路子.
六是围绕办好“中国当归节”,在当归品牌宣传上做文章。2006年6月和2008年8月顺利举办了两届的中国当归节,成功签约项目资金分别达到15项、4.5亿元和38项、8.37亿元.期间举办的岷县中药材产业化论坛,岷县当归博物馆展览,岷县当归GAP种植基地参观,岷县当归生产加工大户观摩,岷县当归研究、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专家、老板走访座谈,极大地提高了岷县在国内国外的知名度,使当归这个品牌成为岷县的最好名片.同时,举办中国当归节,将诚恳地邀请到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来岷县做客,为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把脉”引路,有更多的科研院所对岷县中药材产业予以关注,有更多的企业家来岷县投资开发,有更多的海内外客商来“中国当归之乡”创业发展,共同开创岷县美好灿烂的明天!
综观岷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基本经历了种植、粗加工、标准化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本完成了“种什么”和“怎样种”的课题。就“种什么”而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种植布局上已经形成了“川区药材山区薯”的产业格局和两个大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片带,即西川片以当归种植为主的优势产业片带,梅川、北路片以红黄芪、党参种植为主的综合产业片带,川区基本上实现了药材化;在种植品种上已由原来的品种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以当归、黄芪、党参、红芪等大宗药材为主的种植格局,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全县产业特色逐步显现,经济优势不断增强。就“怎样种”而言,突破了麻口病防治、地膜种植、工厂化育苗和优质丰产栽培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了当归GAP基地认证,为中药材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基本实现了中药材的初级加工转化。全县围绕中药材饮片加工,培育了137个中药材粗加工专业村社,中药材加工农户达到2万多户,年加工能力3.8万吨。第三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提高标准化水平。县上在“岷归”GAP认证、加工企业GMP认证、营销企业GSP认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05年当归种植就通过了国家GAP认证,2008年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县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兰州众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岷县公司,兰州西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岷县公司都先后通过了国家GSP认证,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跨越。
三、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实施GAP种植、CMP生产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靠”的基础,是中药材走向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岷县中药材在规范化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其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二是科技研发能力薄弱。岷县作为当归主产区,用于中药材科技研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缺乏高层次技术、营销、管理和复合型人才,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滞后,质量控制、检测手段落后。对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当归麻口病、抽苔等技术难关尚未取得突破,直接影响到当归的产量、质量及农民收入。
三是加工层次低、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由于当归科技研发能力薄弱,造成当归终端产品不多,加工还处于饮片等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企业少,生产能力不高,还不能有效解决中药材就地加工增值的问题。据对全国80多家当归加工企业的调查显示,各大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对当归用量都很小,最大用量在500—800吨之间,全国最大的当归加工企业河南皖西制药年当归加工量也不足1000吨。而县内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每年当归加工量都在100吨左右,加之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发挥增值效应,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虽然县上建成了一批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中药材的交易提供了场所,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终端市场的有效对接,还存在开拓销售市场不力,中间环节过多,服务体系不完备等问题,中药材结构性过剩和季节性“卖难”问题还依然较为突出。
五是资金严重缺乏。由于岷县属国家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特别在中药材产业精深加工方面,由于受资金制约,使县内企业难以有效扩大规模,高科技、高投入的产业化项目难以启动实施,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四、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
为了依托“岷归”品牌,真正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岷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岷县建成国家级药源基地和西北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县上将按照中药材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保证品质,严格标准,着力打造优势品牌,以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业为突破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岷县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路子。
一要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加快中药材标准化步伐。中药材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近年来,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在原料的选择上都把标准化作为一条基本要求.同样,岷县要在中药材生产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来栽培,要以建设国家级药源基地为目标,通过建立具有完善技术规程和技术管理体系及稳定规模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高产、优质、稳定、高效、可控的中药材生产格局,确保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以“岷归”原产地标记认证和GAP认证为契机,划定保护区域,建立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新发展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社,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中药材产品。积极鼓励和引导制药以及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形式建立稳定的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要抓紧建立国家级GAP药源基地,使“岷归”的种植、生产和加工集中落实在岷县,发挥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
二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要通过招商引资形式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进行高位“嫁接”,组建中药材中间体加工企业,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扩大加工量,提高附加值。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现有药材加工龙头企业的扩产改造工作,加快实施岷海制药和康达公司CO2萃取中药材有效成份建设项目、岷当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线扩建项目和顺兴和等企业GMP改造。要以扩大“岷归”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建立专门机构,负责中药材终端市场的调查开发工作,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方式,把“岷归”等中药材推向全国及东南亚各大药材市场。通过举办“当归节”等节会,对地道药材产业情况进行宣传,对开发前景看好的项目进行推介,做好深度开发工作。
三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含量。岷县中药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今后要把工作重点转向质的提升。要进行质的提升,就必须千方百计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和改进传统栽培技术,特别要解决好制约中药材品质和产量的当归麻口病、抽苔等防治问题。在这方面,县上要依托中科院以及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采取长期聘请、成果投入、联合攻关等方式,提高中药材产业的开发层次与水平。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领导班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中药材的工厂化育苗、规范化种植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试验和推广无污染、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要以中成药开发、中间体提取为主攻方向,进行科技攻关,促进中药材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附加值。
四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实现与终端市场的有效对接。要按照把岷县建成西北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的定位要求,加快“中国当归城”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将其建成集中药材营销、加工、仓储、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产业开发基地,全面建成岷峰农贸市场和梅川中药材产地批发市场。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市场“千百十”工程的机遇,兴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完善、条件较好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以当归城中药材交易中心为龙头,各专业市场为主体的中药材城乡市场网络体系,逐步确立岷县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的地位。积极鼓励县内加工企业通过加强与东南地区客、商的合作,拓展国外营销网络,拓宽营销渠道。
五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岷县中药材产业之所以培育快、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解决资金困难,关键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资本运营方面,要根据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确定重点,优先扶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越式发展。通过政府行为,帮助、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通过项目扶持,加快龙头企业融资;通过政策支持,加速龙头企业成长。在产品运营方面,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在做大原料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帮助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推广机构的合作;注重加工转化,促进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品牌经营方面,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支持龙头企业大规模、多方位、立体式的“打品牌、树形像”活动,提升岷县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网络,确保货畅其流;积极为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搞好服务。
六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要按照把岷县建成西北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信息发布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依托中国当归城,尽快建成中药材信息中心。充分发挥县乡农技及药材产业部门的指导作用,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调查研究、策划指导、宣传报道,为广大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在全国重要药材市场设立窗口,努力形成覆盖西北、联接全国的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全国各大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大型制药企业的供需信息,增强药农和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七要加强中介组织建设,有效控制市场价格。按照把岷县建成西北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的定位标准,积极组建、规范和提高中药材产业协会、中药材研发中心、中药材种植专业协会、药商经销协会、中药材科技示范户等中介服务组织,着力提高岷县中药材产业组织化、标准化进程,增强“岷归”等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引导中介组织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使中介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政府、企业、市场、农户和行业之间穿针引线,互相联合、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真正成为政府的助手,企业和农户的帮手。引导中介组织把服务重心放在为企业、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流通、宣传等全方位服务上,在产品标准、注册商标、销售价格、竞争手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协调,维护会员之间公平竞争的权利,进一步提高岷县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控制中药材市场交易价格,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富民富县。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