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大洗牌已来。
近日(3月13日)广东省药监局连发3份公告称,决定对广州五环药业、广东中汇阳光药业、广东珠海药业连锁三甲企业予以注销经营许可处罚,在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
事实上,进入3月份以来,广东仅省级药监部门已经发布了6条这样的通知。且注销原因均为“不具备经营药品的基本条件”。具体包括:“已搬离注册地址和仓库地址”,“质量负责人已离职”,“长期没有上传药品购销数据”等。
分析人士认为,这其实是广东省三大平台“砍价”,在对中间环节影响的显现。下一步随着4+7带量采购结果执行及广东医药领域又一新政的实施,将更加突出。
就在3月12日,广东省政府网刚刚发布了《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就药品的临床控费,以及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采购设施用监管等作出规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明确要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流程。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统筹推动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广州、深圳药品集团采购平台实施价格联动、实时采购数据共享,合理管控药品价格。
这意味着,GPO议价结果、4+7带量采购价格,都将联动整个广东省。
目前GPO在广东已经扩大到了9个城市。其中,此前作为探路者,深圳GPO已经有过1159种药品,平均降价22.57%,部分药品降价约50%的成绩。
可以看到,深圳GPO、广州GPO等针对更多品种的新一轮议价已经启动。可以预见,以2019年为开端,广东超1800亿市场将迎来大洗牌。
价格联动
三大平台推动药价持续下降
广东药价洼地将扫平。
近日(3月12日)广东省发布了新政,要求: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统筹推动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广州、深圳药品集团采购平台实施价格联动、实时采购数据共享,合理管控药品价格。
这意味着,广东省已有的三大药械采购平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的省药品交易平台、深圳全药网运营的深圳GPO采购平台、广州医保局主导的广州市GPO采购平台,将实现价格联动,而其实质也指向广东市场的整合。
广东省是国内最大市场。按照商务部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该省全年销售总额达到1870亿元。在以量换价的市场原则指导下,其价格注定全国最低。
而从三个平台的“砍价”能力看,广东药价持续降低,似乎也已成定局。
可以看到,本月初(3月7日),广州GPO刚刚发布前三批医保谈判结果,3月9日已发文启动了第四批医保集团谈判。仅第四批药品数量已达323个,囊括了辉瑞、诺华、拜耳等多家跨国药企的明星产品。
在第三批医保谈判清单中,大批4+7带量采购未中选产品名列其中。在竞品已将价格降到“地板”的前提下,其降价空间也不难想象。
作为国内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省级平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其地位相当于市场准入平台。按照最新规则,企业申报挂网需要提供最低5省中标价。
在全省联动之下,三大平台价格将趋于一致,并随着各方议价持续下降。与之相伴,中间环节生存空间势必遭到严重挤压。而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全国。
变局已生
大批生产、流通企业已退市
大降价的影响已经来了。
据健识君梳理,2019年以来,广东省已有至少45家流通企业遭吊证。
同时,“不具备经营药品的基本条件”药商之外,知名企业也在撤离。
本月初(3月5日),上市公司神奇制药发布公告称,从神奇制药战略发展角度考虑,计划退出该地区医药商业配送行业。公司拟转让公司所持控股子公司广东神奇医药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公司持有广东神奇30%股份)。
而根据公告,近年来市场环境变化,是促使神奇制药做出这一决定的主因。
事实上,洗牌也不仅停留在流通环节,生产企业的转让、退市也已开始。
根据业绩消息,早在2018年11月,4+7带量采购试点推进中,已有广东某药厂以4000万元价格转让4个药品生产批文。而进入今年2月,华北腹地某小型化药生产企业,更是挂出以3000万元整体转让的消息。
与之同步,宁夏、山东、四川、江苏等地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主动申请注销许可证的通知也不断挂出。
据4+7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发布后,相关负责人所说,带量采购是一种市场行为,降价不是不目的,只是手段。试点初衷实际上,是撬动医药行业的营销模式的转变,倒逼行业全面升级。
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改革的“阵痛”,大批企业的淘汰也在所难免。据业界此前估计,这个数字约为3000生产企业和上万家流通企业。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